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氧、运动对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方法:2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运动组、低氧运动组,实验28天后取材测试.结果:(1)运动组AR蛋白表达量、AR活性与骨骼肌总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升高;(2)低氧组骨骼肌睾酮含量、AR蛋白表达量、IGF-1mRNA含量以及肌纤维横截面积较对照组显著降低;AR活性、骨骼肌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3)低氧运动组AR蛋白表达量、AR活性和骨骼肌总蛋白含量比运动组显著下降.结论:(1)运动后进行低氧暴露比单纯运动更能通过AR含量-AR活性水平抑制蛋白质合成;(2)低氧、运动或低氧运动通过睾酮调节AR数量及活性,最终影响骨骼肌蛋白含量;(3)低氧、运动或低氧运动可通过调节AR转录活性影响IGF-1mRNA表达,最终调节骨骼肌蛋白质合成.  相似文献   

2.
雄激素与运动能力密切相关。大强度运动早期血睾酮(T)水平上升,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血皮质醇(C)水平上升。有人提出用T/C来评定机体的机能状况。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雄激素的作用机制及外源性雄激素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仍不清楚,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有关运动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训练对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SHBG)产生一定的影响 ,间接影响机体雄激素水平 ,从而导致运动能力的变化。目前 ,国内外学者对SHBG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并且讨论了血清睾酮 (T)与SHBG的比值 (T/SHBG)在运动员机能评定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住低训对骨骼肌蛋白质及MHC含量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模拟高住低训,测试并分析AR蛋白表达、AR与DNA结合能力,骨骼肌总蛋白含量、MHC含量的变化,探讨低氧、运动对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运动组、低氧运动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在常氧环境下安静生活,低氧组每天在常压低氧帐篷中低氧暴露12 h,运动组白天在常氧环境中耐力运动1 h,低氧运动组运动和低氧暴露的方式和时间分别同运动组和低氧组.实验第28天取材,westem blot检测AR蛋白表达,EMSA测试AR与DNA的结合能力,BCA和SDS-PAGE分别测试骨骼肌总蛋白质含量和MHC含量.结果1)运动组比对照组AR蛋白表达升高,AR与DNA结合能力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骨骼肌总蛋白质含量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MHC含量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低氧组比对照组AR蛋白表达降低,AR活性升高,骨骼肌蛋白质含量略升高,MHC含量稍降低;3)低氧运动组比运动组AR蛋白表达和AR活性下降,骨骼肌总蛋白含量和MHC含量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本实验耐力运动模型的选取是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在此基础上进行低氧暴露模拟高住低训研究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调控是可行的;2)运动后进行低氧暴露比单纯运动通过AR含量-AR活性水平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机体恢复;3)低氧、运动或低氧运动通过AR水平最终影响骨骼肌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运动对SD大鼠肝、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10)、中强度训练组(M=10)、大强度训练组(L=10)、过度疲劳训练组(O=20),进行8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每周训练6 d。在5周、8周训练结束后检测外周血Hb浓度、睾酮和皮质酮水平。8周训练结束后,将大鼠处死,取肝、比目鱼肌、腓肠肌,检测AR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1)与安静对照组相比,中强度运动组大鼠的体重、Hb含量、睾酮/皮质酮(T/C)值无显著差异,而大强度及过度疲劳训练组大鼠的体重、Hb含量、血浆睾酮水平及T/C值均显著下降,且过度疲劳训练组下降更明显,表明各训练组大鼠的训练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2)8周训练后,中强度训练组大鼠肝、比目鱼肌中AR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过度疲劳训练组则显著下降;3)8周训练后,中等和大强度运动不影响大鼠腓肠肌中AR的mRNA和蛋白水平,但过度疲劳训练组腓肠肌中AR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结论:1)中强度运动增加大鼠肝、比目鱼肌AR的mRNA和蛋白水平,过度疲劳运动抑制肝、比目鱼肌AR的mRNA和蛋白水平,而大强度运动对肝、比目鱼肌AR的mRNA和蛋白水平影响不大;2)中、大强度运动对腓肠肌AR的表达影响不大,过度疲劳运动促进腓肠肌AR的mRNA和蛋白表达,该作用可能与血浆中较低的雄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雄激素促进骨骼肌蛋白质合成是通过雄激素受体作用的,高原训练时高原低氧抑制蛋白质合成,导致肌肉质量下降。综述了雄激素受体的结构,作用机理,在骨骼肌中的作用机制,低氧和运动对雄激素受体的作用,明确低氧和运动条件下雄激素受体在骨骼肌蛋白质合成中的可能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血睾酮与运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睾酮与人体的运动能力、肌肉力量的增长、疲劳的消除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血睾酮在人体的含量与运动的关系就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关于运动对血睾酮的影响目前研究的很多,但研究结果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拟对血睾酮(雄激素)及其与运动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测大鼠不同负荷运动对睾酮及骨骼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用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小强度组、中强度组和大强度组,4周不同强度运动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睾酮含量;以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比目鱼肌形态学变化;生物化学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骼肌氧化应激参数、Mn-SODmRNA和GSH-PXmRNA的表达。结果:中强度组大鼠血清睾酮含量增加,比目鱼肌肌束间隙增宽,肌束增粗,Mn-SOD、GSH-PX活性和基因表达明显升高,MDA含量下降;大强度组血清睾酮显著降低,比目鱼肌肌束间血管扩张、淤血,多灶性慢性炎细胞聚集,血管周围慢性炎细胞浸润,Mn-SOD、GSH-PX活性和基因表达显著降低,MDA含量升高;安静组和小强度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中强度运动增强骨骼肌抗氧化能力,大强度运动造成骨骼肌氧化应激损伤。此外,运动对大鼠骨骼肌抗氧化应激作用可能与睾酮有关。  相似文献   

9.
运动性低血睾酮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动性低血睾酮”是指由于运动引起的血液睾酮浓度下降的现象。由于睾酮与人体的运动能力、肌肉力量的增长、疲劳的消除等有关,因此,运动医学界很重视运动引起血睾酮变化对身体机能影响的研究。学们研究发现:运动强度、方式、取血时间及受试的机能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血睾酮的浓  相似文献   

10.
血睾酮与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应激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功能低下或紊乱,使睾酮合成降低。其原因可能既有调节因素的变化,也有睾丸间质细胞内一些独立因素的变化。大强度运动早期血睾酮水平上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而皮质醇水平上升,有人提出用睾酮/皮质醇来评定机体的机能状况。血睾酮的作用机制以及运动引起的血睾酮变化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沈阳体育学院部分优秀足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形态及力学相关指标的测定,探讨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形态特征与肌肉收缩效应的特点以及两者间的内在规律,为运动员训练水平的评估及科学选材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肌肉形态测量采用螺旋CT断层扫描,影像分析采用Motic Images Advanced 3.0测试系统软件,力量测试采用美国Cybex—Norm等速测力系统,数据处理采用SPSS.8.0软件。结果:足球运动员两侧大腿肌肉各相应断面面积间无明显差异,但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专项训练对运动员大腿肌肉形态的良好影响;峰力矩等力量指标在测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与Hill的肌肉收缩理论基本一致;肌肉形态与力量的相关性表现在低速伸膝时相关明显。  相似文献   

12.
陈万 《体育与科学》1998,19(5):84-96
本文主要介绍了组织片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RBA),以及在测量大鼠心肌肾上腺素能受体(Beta-AR)、肾脏血管紧张素II受体(AII-AR)和左心室肌雄激素受体(AR)中的具体方法与应用。通过大量的预实验,摸索出:应用组织片方法,在测定不同组织受体的各自的实验条件与步骤,建立各项适宜的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液的配方、PH值;孵育的时间与温度;涮洗的时间和次数等。放射配基结合数据经计算机程序分析,并采用重复非线形回归,表明受体与配基间的结合是简单的单位点结合,即反映受体是单一亲和力的受体。此外,我们观察了耐力训练对性成熟前后大鼠心肌Beta-AR、肾脏AII-R以及左心室肌AR的影响。结果发现耐力训练可以使这些受体有下调趋势,反映了细胞储备增加,能量节省化,系生理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13.
运动对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人们关注。研究表明。太强度运动和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对男运动员雄激素水平的影响不同,其雄激素水平变化机制也不一样;运动量、运动项目、运动营养、运动心理、运动训练中服用兴奋剂等都从不同方面对男运动员睾丸生殖系统功能产生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改善男运动员生殖系统功能的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呼吸肌疲劳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相信,呼吸系统是影响耐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剧烈的耐力练习会导致呼吸肌的疲劳,而且运动训练和比赛所导致的呼吸肌的疲劳也会影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因而运动员进行呼吸肌的耐力训练可以提高其耐力水平。勿庸置疑,呼吸系统的疾病可以影响运动能力,但是呼吸系统在何种程度上影响运动能力仍然有争议。  相似文献   

15.
雄激素可通过雄激素受体介导细胞内效应;雄激素受体分布具有广泛性也具有组织特异性,人和动物骨骼中有雄激素受体的分布;雄激素和运动对骨骼肌中雄激素受体具有调节作用;雄激素还可以通过非受体依赖机制造成骨骼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BTE PrimusRS系统测评下肢肌群极限功率与肌耐力的测量模式选取与参数设置;并测量青年男性髋伸、膝伸与踝跖屈肌群极限功率与肌耐力。方法:40名男大学生,在BTE PrimusRS系统等张模式下,阻力矩50%等长峰值力矩(The Isometric Peak Torque,IPT)。IPT重复3次,时间3 s,间歇5 s,非爆发式静力性测量模式;等张极限功率(The Isotonic Peak Power,IPP)重复3次,时间10 s,间歇15 s,尽最快速度完成;等张极限肌耐力(The Isotonic Peak Endurance,IPE)测试要求运动幅度(90°或90°以内)与动作频率(60次/min)一定,持续运动至疲劳。结果:青年男性髋伸、膝伸与踝跖屈肌群IPT为198.56(24.53)、166.45(27.53)、154.90(25.17)N.m;IPP为161.21(28.57)、74.43(16.12)、74.62(19.91)W;IPE总功为6 460.69(2 521.18)、1 407.28(456.93)、2 259.56(771.88)J。结论:BTE PrimusRS系统能以等张模式精确测评下肢单关节肌群IPP与IPE,阻力矩为非爆发式静力性测量模式50%IPT。青年男性髋伸、膝伸与踝跖屈肌群IPT、IPP、IPE测试结果完善了人体单关节肌群生物力学特征基础参数库。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s of this investigation were to determine if increasing the bending stiffness of sprint shoes increases sprinting performance 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simple anthropometric factor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shoe bending stiffness for optimal performance. Thirty-four athletes were tested using four different shoe conditions--a standard condition consisting of their currently used footwear and three conditions where the bending stiffness was increased systematically. The sprinters performed maximal effort 40 m sprints and their sprint times were recorded from 20 to 40 m. On average, increasing the shoe bending stiffness increased sprint performance. The stiffness each athlete required for his or her maximal performance was subject specific but was not related to subject mass, height, shoe size or skill level. It is speculated tha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force-length and force-velocity relationships of the calf muscles may influence the appropriate shoe stiffness for each athlete to obtain their maxim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压力量训练对排球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增强下肢肌力方案、探索新的有效的训练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验法,筛选身体健康,无下肢运动损伤及其它限制上下肢运动的疾病的专项排球运动员1人,对其下肢进行加压力量训练。使用Biodex System3.0等速测试系统测量他训练前后的伸髋肌群,屈髋肌群,伸膝肌群和屈膝肌群的最大肌力,比较训练前后肌力的变化,从而确定加压训练对排球运动员的下肢肌力的影响。结果经4周加压力量训练后,受试者下肢肌肉力量均明显增强。结论 4周加压力量训练对排球运动员下肢肌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足球、速度滑冰运动员髋关节屈伸肌群横断面积及力学相关指标的测定,探讨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员髋关节屈伸肌群形态特征与肌肉收缩效应的特点以及两者间的内在规律,为运动员训练水平的评估及科学选材等提供理论指导。肌肉横断面积采用螺旋CT进行断层扫描,影像分析采用MoticImagesAdvanced3 0测试系统软件,力量测试采用美国Cybex Norm等速测力系统,数据处理采用SPSS 8 0软件。结果表明:足球运动员大腿肌肉横断面积大于速滑运动员,差异主要表现在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在相同测试速度下,足球与速度运动员髋关节屈伸时,左右两腿肌肉收缩力量无明显差异。但不同项目间,同一肌群在不同关节运动,不同速度下,则表现出肌肉力量的明显不同。髋关节屈伸运动时,股四头肌与股后肌群横断面积与力矩的相关程度,足球以屈为明显,速滑以右伸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