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的有机统一。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需要源头培育。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使学生在锤炼技能的同时,将职业技能素质的道德观深植于心。把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职业院校教育的灵魂,作为其首要的职业道德育人目标。要求在职业院校教育内涵的发展上,把工匠精神渗透到职业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工匠精神的价值与实质。在职业教育中深化文化育人的理念,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提升职业道德之素养。引导学生端正职业态度和提升专业技能,使之具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和专业上不懈的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赵方  郑小梅 《科技风》2023,(27):50-52+129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职业院校抓住机遇大力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势在必行。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工匠精神、提升职业素养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征。文章从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实施现状、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的难点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我国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路径,并在本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进行了实践,研究成果提供了实施现代学徒路径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3)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于提升学生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职教育的灵魂。但结合当前中职学校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专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限制学生了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既不利于学生精神品质的建立。本文笔者立足于"工匠精神",试析如何加强机械学生精神塑造,提升机械专业学生素养。  相似文献   

4.
从职业院校能力培养的角度,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到一体化教学体系,并提炼数控专业工匠精神内涵,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去,从数控一体化教学的课程设计、评价标准、探索现代学徒制、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建立教师职业素养晋升标准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论述。在如何融入工匠精神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力求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切实推进技工学校的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1)
"工匠"精神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工匠"精神只有靠实践才能培养出来,实训课是职业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实训教学中,不能只是单纯关注产品是否完成,重要的是产品制作过程是否精益求精,具体为操作严谨规范、工艺符合要求、注重细节、提高用户体验等。只有教师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6.
目前,随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进步和持续发展,作为培养大国工匠的职业教育,逐渐被人们接受和重视,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职语文教学要深入挖掘工匠精神,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本文着重从工匠精神的含义入手,具体思考工匠精神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现,进而提高高职语文课堂对学生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董现莹 《科教文汇》2020,(13):123-124
目前,随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进步和持续发展,作为培养大国工匠的职业教育,逐渐被人们接受和重视,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职语文教学要深入挖掘工匠精神,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本文着重从工匠精神的含义入手,具体思考工匠精神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现,进而提高高职语文课堂对学生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把工匠精神渗入职业教育,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高素质的匠人型教师。  相似文献   

9.
交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交通文化蕴含的工匠精神,并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交通类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对策,为提高交通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注入新动力,从而提升中国交通行业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7,(15)
高职院校是培养有创新意识、良好职业操守和专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很有必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来对待。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通过专业教学实践寻找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工匠意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应用型高校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现状进行简要分析,详细阐述培育教师工匠精神的可行路径,以期帮助高校构建良好教育环境与体系,培养出大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应用型高校主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积极影响,针对教师加强工匠精神培育,有利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0,(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明确要求。职业院校肩负培养新时代产业工人的重任,如何让学生从思想和行动上践行十九大精神,学校思政课教学中以工匠精神为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目标和方向,切实发挥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程万 《科技风》2023,(24):37-39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学问水平、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和积极向上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水平是高职教育活动开展,尤其是语文课程教学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在明确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意义基础上,说明经典阅读在人文素养培养中的主要作用,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经典阅读活动推广方式和实施要点,以此为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水平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丁梅 《科教文汇》2013,(26):142-142,144
针对当前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不足,给出了中职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对构建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精神、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教师人文素质提升等四个方面来探讨有效提升中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突出人文素质培养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以期帮助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黄淑玲 《科教文汇》2024,(4):171-174
该文旨在探讨职业院校“工匠型”教师的内涵特征与评价指标。认为“工匠型”教师应具备以下内涵特征:(1)专业技能过硬;(2)教学经验丰富;(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4)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5)具备深厚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提出了评价“工匠型”教师的指标体系,包括教学成果、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四个方面。最后对职业院校“工匠型”教师的培养提出了建议,包括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养、提高教师教学经验、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于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时期,社会需要大批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具备工匠精神的职业人,助力中国经济的发展,工匠精神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使命。掌握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高职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动力;是高职校园文化中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高职院校强化办学特色,增强办学实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采取各种手段,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形式之一,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体制基础。现代学徒制下培育学生精益求精、敬业守信、乐于奉献的"工匠精神",需要学校和企业各自发挥作用,开展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1,(29)
工匠精神是追求完美、打造行业最优质产品的理念,对高职教育有重要的指引价值,是培养学生良好综合素养的指航明灯。为了构建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加强专业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于工匠精神的培养,通过发挥专业课教师身正为范作用、修订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引领、实践操作渗透、大师讲堂传递匠心能量、以赛促教和以赛促学检验工匠水准等方式开展了《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学院匠心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教师职业精神充分展现,学生职业认同感明显增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不断提高,企业对学生满意度和认可度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需要大量的能工巧匠,工匠精神是其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是重要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高职院校要顺应时代需求,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融入办学理念中,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创造走进工匠、学习工匠、成为工匠的校园文化氛围,着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务必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不失时机地引入"工匠精神",改变只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不重视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文化的片面状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首先培养提升教师的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贯穿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落实到每一门课程教学与实践的环节里,不断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工匠精神,直至把学生培养成高级工匠,更好地为国家经济转型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