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晨春 《天津教育》2020,(9):131-132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始终孜孜不倦地追求美的生活。在生活中感受美、欣赏美;在情感需求上表达美;为更好的生活创造美,在美的氛围中繁衍生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将美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使学生在追求美好学习生活的同时创造美。美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培养学生纯正的感情、让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又生动活泼。美育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创造性地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2.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师在这方面的任务,主要是1.教育学生感受美,即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敏锐的感受力;2.欣赏美,培养学生鉴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3.创造美,培养学生在感受美和欣赏美的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或其他艺术的创作活动。  相似文献   

3.
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时机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舞台,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的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面对新教材和新课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感知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我们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领悟美、创造美,同学生一起去领略语文中的美。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课本里蕴含着美的因素,中学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美、挖掘美、创造美,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美的意境,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6.
高师书法教学在加强学生书写技能的基础上,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更重要的是在传统艺术中挖掘素质教育的素材,增强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和谐、健康的完美人格,使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在当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为高校的素质教育营造出新的亮丽色彩。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运用美学原则来组织教学,通过多种途径,用教材中美的形象感染学生,美的情操陶冶学生,让学生感受文字的意境美,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美,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语文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环。语文美育可以利用情感美、形象美启发学生的心智,净化心美,陶治情操,可以通过分析作品的语言美、结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数学美,没有华丽的色彩,没有动听的音符,只有匀称优美的体态、简洁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思维以及给人以求新求异的想象空闻,这就是数学本质所具有的至高无上的美.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数学的和谐美、数字美、符号美等,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美的热爱,并通过学生的“内化”,逐步迁移为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美丽的,化学实验亦如此。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人文美、物质美、装置美、变化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落实课标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舒蕊艳 《时代教育》2008,(3):116-117
本文阐述了人们对数学美的认识,以及数学的简洁美、新奇美、对称关等特点。揭示了这些特点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利用数学美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属于语文深层的心理、情感被逐步重视,而本应培养的审美素质却很少被提及。针对青少年尤为感到爱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欲的特点,我在讲读课文中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美,认真渲染美,深入发掘美,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积极引进美,准确表达美,努力创造美。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介入,不仅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高尚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而且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奇异美、和谐美、简洁美、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并不断地去表现数学的美,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训练解题的灵活性,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审美情趣,能促进创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从设置情境,创谩美的氛围,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充分利用文本,找准审美契合点,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5.
<正>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音乐技能,学会演唱几首歌曲,还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即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笔者在教唱苏少版《音乐》二上歌曲《大马告诉我》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即美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与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挖掘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感受美;结合课文学习,指导学生鉴赏美;分析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美。审美教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品格完善,心胸开阔,思路明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足见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发现美,指导他们表现美、创造美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 现,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写作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课程教学改革应体现课程自身的特点,应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出发,抓住外国文学体现美、青年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切合点,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了既有效传授知识,又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教会学生认识美、感受美,保持"心灵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语文课堂教学要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引导学生确立追求真理的意向,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从美育的角度去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美、人物美和环境美,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渐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