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新办期刊看当前我国期刊发展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对中国的期刊市场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出现新的亮点。在20世纪末的几年内,全国的期刊市场结构调整与整顿基本完成,期刊竞争逐渐白热化,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便是一大批新办期刊的崭露头角和以此为标志的国内期刊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激活。分析当前我国期刊尤其是新办期刊的情况,无疑可以从中探究未来几年国内期刊的发展走向。为尽快实现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宏大目标而明确方向。根据笔者不完全的统计,仅2000年,由于全国报刊业调整结构,划转和停办的期刊多达300余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被党报和一些出版社所吸纳而改办新刊。这些期刊绝大部分是属于重新更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期刊市场风起云涌,不论是名刊还是市场新秀,都经受着市场的残酷历炼。挺立潮头的是那些大刊、名刊,他们就像一面面旗帜,引领着中国的期刊方阵,艰难而又义无返顾地迈向市场经济的大潮。因此,名刊、大刊的一举一动,表现如何,自然分外引人瞩目。他们的经验与不足,自然也成为中国期刊界的共同财富。正因为秉持这样的愿望,本刊才“斗胆”给一些名刊、大刊“挑刺”。今后,我们还将把这一尝试继续下去,不仅评点名刊、大刊,也说说新刊、小刊,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相似文献   

3.
2002年中国期刊发展透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2002年我国期刊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我国期刊事业的发展基本上是平稳而有序的。但总体上呈现出发展不够均衡的局面。具体来说,就是大刊稳中有升,而新刊难以打开局面,脱颖而出、崭露头角的极少。在2002年,一些发行量大、知名度高的期刊的发展可以说是稳中有升,并且继续在良性循环中发展。像《知音》前两年相继推出的几本新刊如《打工》、《好日子》等都获得了读者的好评,2002年又办了《商界名家》,并接手了《良友》,将其变更为文摘类期刊,初步形成了一组内容定位各有特色的期刊群,为组建期刊集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大型通俗…  相似文献   

4.
吴乐平 《传媒》2001,(10):14-15
近两年,中国的期刊市场十分热闹,其表征之一就是有一大批新办的期刊登场亮相.新刊入市,激活了期刊市场,使读者有了更加广泛的选择余地,好处自然很多.其基本市态和行情被业内人士普遍看好,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龚军辉 《传媒》2008,(4):47-48
期刊营销中,“马太效应”十分普遍。你可以看到,大的刊社不仅占有着大的市场份额,有着强势渠道、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品牌打造、融资途径等方面也占据先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就是期刊营销界的残酷现状。在市场挤压下,一本新刊要想分得一杯羹是越来越难。那么,新刊该怎么面对市场营销中的这种“马太效应”呢?  相似文献   

6.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2月25日报道,在著名侨乡广东台山县办有29种侨刊,去年共出版78期,平均4天多就有一期侨刊出版,全年共印制了18万本,其中有13万本寄送到国外和港澳地区。这29种侨刊有的为县办,有的是地方办的,还有姓氏宗亲办的,形式多种多样。这些侨刊为家  相似文献   

7.
何兴健 《新闻窗》2014,(6):41-42
《当代贵州》杂志社自2003年12月"四刊合一"创办以来,至今已10年有余,十年磨"五剑",剑剑锋利——办出一份有质量有风格有影响的党刊;由一个杂志社发展成为期刊传媒集团;打造红色新媒体探索党刊数字化转型;面向市场多元经营提升差异化竞争力;夯实期刊产业基础,实现跨越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当代贵州》杂志社的编辑是密不可分的,他们讲党性,重责任,敢担当,有服务意识、品牌意识和危机意识,正是他们,在激流勇进的市场大潮中推动《当代贵州》不断前进,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市场。  相似文献   

8.
在书、报、刊三个门类中,期刊的形式变化无疑是最快的。1994年本人曾以《书摊:期刊晴雨表》为题,论述了94年期刊的新走向,再看95年的期刊,发现形式上又有了许多新变化。这些变化有的是1994年风格的延续,有的则是前所未有的。A.流行开本走俏,异形开本出奇。1994年可以说是改开本最盛的一年。国际开本的流行,使有大开本印刷机的印刷厂着实红火了起来。今年更有不少期刊步其后尘,一夜之间“长大了”。现  相似文献   

9.
王燚 《传媒》2002,(6):33-34
2001年,中国期刊市场重新整合。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期刊市场环境的逐步改变,刊物品种日益增多,《好日子》、《风韵》、《少年文摘》、《读者欣赏》等一批新刊先后创刊,对现有的和潜在的市场空间在各领域进一步细分。大众期刊为走出面临的尴尬局面,针对读者阅读追求新、快、美的阅读心理的变化,刊社在不断提高刊物内文质量、包装质量,赋予设计新意的同时,对刊物的营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读者》是传统大众刊物,2002年的发行量攀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2001年同期相比,订阅量增长了  相似文献   

10.
现刊送装过程中的缺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是深受读者欢迎的文献载体之一,现刊更是以刊载丰富而新颖的信息而受到读者的青睐.现刊外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只外展最新一期期刊,新刊一上架就撤掉上一期期刊;另一种是外展一年内所到的每期期刊.  相似文献   

11.
期刊定位的几个关键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出版业飞速发展,期刊因其出版特点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比较接近而日渐走俏,期刊成为出版业发展主流的时代逐渐到来,其中一些名牌大刊的崛起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带动了期刊业的深化和发展。出版人士纷纷看好期刊,打“期刊牌”。一时间.新办杂志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笔者以为,办期刊决不同于出图书,  相似文献   

12.
曹鹏 《新闻记者》2002,(4):24-25
虽 然WTO与中国传媒业并没有政策上的直接挂钩 ,但是 ,不可否认 ,市场经济环境中 ,概念对行业有很强大的影响力。经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暖冬 ,中国迎来正式加入WTO后的第一个春天 ,神州大地绿意盎然 ,媒介市场也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各地竞办财经报近来国内报业开始新一轮创办新报新刊热 ,这轮行情的突出特点是以财经媒体为主。不长的时间 ,已经有若干家新办财经报刊闪亮登场 ,而且这些报刊分布在各地 ,有的甚至是在内地中小城市。大致盘点一下 ,新办的财经报纸就有天津《今晚经济周报》、《青岛财经时报》、广州的《21世纪经济报…  相似文献   

13.
新创期刊入市之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一两年,中国的期刊市场十分热闹,其表征之一就是有一大批新创办的期刊登场亮相。新刊入市,激活了期刊市场,好处自然很多。 但是,新刊入市并非带来的都是喜悦。仅就发行量而言,近期得到的信息都是全国各地经销商普遍反映新创期刊销量不佳,读者买来买去还是青睐那些曾经让他们欣喜和熟视过的老刊。情况往往是,新创期刊头一、二期可能销得多一点,但越往后走卖得就越被动。仔细分析一下,新创期刊入市可能有如下之忧: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美国期刊市场,一方面每年都有许多新的期刊不断涌现,同时伴随着许多期刊的相继停刊;另一方面大牌期刊之间也出现资本的强强联合或资源互补的趋势,资本日益向集中化方向流动,期刊企业的集团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而这也是大势所趋。美国期刊资本集中化,企业集团化还表现在于单本期刊的超规模发展,其营业收入已经不亚于某些杂志集团的全年总营业收入,可见美国期刊市场的规模化发展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美国期刊市场上,时代公司、康德·纳斯特出版公司和郝斯特公司这3家公司位居100强的期刊,1999年的总营业收入占该  相似文献   

15.
从“办刊热”到“改版热”—— 期刊市场步入全面调整期 期刊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是记载和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工具。从期刊内容和形式的流变中,不难看出社会进步的历史轨迹。 近两年,不少专家、期刊界同行和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来回顾新时期的中国期刊之路。北京一家青年期刊的主编谈到,就期刊整体市场而言,1980年至1985年是期刊的第一个发展期,各种刊物如雨后春笋,发行量有升无减,青年刊物尤其红火;1986年至1988年是期刊的第一个调整期,只有少数新刊问世,期刊整体趋势呈下滑状态,许多“杂志大家”纷纷落马;1989年至1992年为期刊的第二个发展期,新创  相似文献   

16.
期刊以它数量大、周期短、速度快、内容新而博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因此如何将期刊中刊载的有专业参考价值的资料准确、迅速的推荐给读者,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我室曾经用新刊及时陈列、刊名报导,定期进行有关内容报导等形式向读者推荐期刊,但随着形势发展,这些方式都满足不了读者的要求,常常遇到一些读者,一踏进阅览室的门便问:有××方面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7.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刊不在大,有用则名。近年来,在期刊的包装上出现了一股奢靡之风,有的期刊一味追求豪华包装,追求期刊的开本,似乎包装越豪华,开本越流行,纸张的化学涂层越厚,期刊的身价就越高。其实不然,上海文化出版社主办的《咬文嚼字》月刊的成功典范,为期刊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从外表上看,该刊素面朝天,貌不惊人,既无大16开的流行开本样式,也没有艳丽的封面设计,内文也不是彩印,然而,这样一份不起眼的刊物,却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广大编辑、记者及语言文字工作者,成了他们的良师益友,创造了每期期刊与以往的合订本同步畅销的奇迹,在每期新刊的发行量超过10万份的同时,全年合订本也成了书报刊零售市场的畅销期刊。该刊不仅每年创造了200万元的利润,还捧回了国家期刊奖的奖杯,成了首届国家期刊奖中最“年轻”的期刊新秀。突出重围自我开炮《咬文嚼字》诞生之时,全国已有100余种语文类报刊,而且差不多已将市场分割完毕,形成了各自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8.
2003年的期刊市场经过一系列结构调整与优化,一大批新办期刊放飞市场开始了新一轮的激烈竞争,而一批老期刊亦更名以崭新面貌在新环境中寻求生存发展。新期刊是指新创办的期刊和跨学科改名后出版的期刊,更名期刊则是指期刊未跨学科的改名和期刊名称中  相似文献   

19.
陈虹虹 《今传媒》2004,(5):33-34
如果说我国的期刊市场在经历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产品探索期”和90年代的“市场探索期”之后沉淀了一些办刊经验,培育了一定的市场规模,涌现了一批好刊和名刊;那么在新世纪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拓展期刊市场,加快期刊品牌的成长,向我国期刊事业的高峰挺进,自然就成为期刊界关注的焦点。这也是今年9月24日在西安召开的第十三届文化生活类期刊研讨会暨第十六届全国妇女报刊年会讨论的主题。9月26日会议结束后,记者专访了与会的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张伯海。张先生致力于我国期刊研究几十年,对如何开发期刊传媒能量、把握期刊发展的重要规律有着深刻的理解。近年来,先生着力从宏观上观察中外期刊发展现象,探讨期刊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当代期刊的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著有《期刊思考录》,主编有《期刊工作手册》、《中国期刊》等书作,为我国期刊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先生多次在国际期刊研讨会发言,1997年5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期刊联盟第31届会议上,所作《中日期刊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大会报告,在国际期刊界引起较大反响。“不要害怕国际化”谈到期刊品牌经营的具体情况,张先生认为,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期刊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赌的,不仅得到国内...  相似文献   

20.
过去,我馆订购专业期刊是以本院少数专家预选为主,以专业期刊的出借统计和复印统计为辅。然而,这些办法并没有解决我馆期刊的专业针对性问题。有的过刊书袋卡上无一读者签字,书架上的现刊有的落上一层薄灰。说明几种选刊方法均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