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扬 《采.写.编》2023,(11):28-31
本文采用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以《中国海洋石油报》在正刊第4版——“人物版”刊发的人物报道稿件为研究对象,发现和总结人物报道中的“叙事框架”、写作规律和织就人物形象“意义网”背后的话语策略,同时提出,企业报的人物报道应打破自我设限,在新闻语言的运用和话语力量的表达上走出公众对企业新闻报道材料色彩浓、缺乏可读性等刻板认知,让“人”本身从大工业的背景中真正“立”起来,还对企业报如何更好地进行人物报道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人物,特别是先进人物,理所当然地应当成为企业报新闻报道的主体。搞好人物报道,大力宣传企业职工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为企业兴旺发达创造一种振奋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舆论环境,是企业报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源泉。可是长期以来,企业报虽然强调为企业职工服务,但在报道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传统观念,即偏重于从领导角度看问题,版面上会议消息多、领导讲话多、围绕具体生产经营周期的“四季歌”多,甚至不惜版面。以报纸代文件,而人物报道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与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不相称。因此,探索人物报道在企业报中的地  相似文献   

3.
刘应忠 《新闻三昧》2008,(10):28-29
企业报要有企业报的特点,企业报的人物报道也应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以人为本,面向企业,面向广大职工群众。把形势的需要与新闻人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结合起来,不求全面,只要有闪光点就行。大力挖掘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事迹,为他们“歌功颂德”、“树碑立传”,以先进人物报道影响人,感染人,  相似文献   

4.
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人物,特别是先进人物,理所当然地应当成为企业报新闻报道的主体。搞好人物报道,大力宣传企业职工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为企业兴旺发达创造一种振奋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舆论环境,是企业报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源泉。可是长期以来,企业报虽然强调为企业职工服务,但在报道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传统观念,即偏重于从领导角度看问题,版面上会议消息多、领导讲话多、围绕具体生产经营周期的“四季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在企业里,一般来说基层一线是最脏、最累、最苦、最具危险的岗位,工人们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工作,在现场,较少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作为职工自己的企业报,我们的“镜头”首先就要在他们身上“聚焦”,真实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多年来,《郑州电缆报》注重在版面上坚持开辟为职工树碑立传的“凡人春秋”、“人物彩照”等栏目,使那些为企业的振兴默默埋头苦干而又不易被人认识的一线工人——登上了“精神鼓励”的“领奖台”。例如,在我公司重点技改工程高压交联的安装过程中,有一个敢打硬仗、艰苦奋斗的英雄群体——高压交联安装队。为了及时报道他们不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们看了许多企业报登载的人物报道,非常高兴。真是丰富极了,好像交了各行各业的许多朋友。我们在想,一个企业就是一个集体,企业的兴衰就在于这些人在怎样的思想指导下怎么做的。我们办企业报是为了这个企业发展壮大,如果不宣传这些人就有违了宗旨,因此,企业报应该把人物的报道做为重要内容。加强人物报道不但使这些人物受到鼓舞,还可以互相学习,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于建设和发展企业,构建和谐社会肯定会发挥促进作用的。下面举几个报道成功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通常企业报认为报道不出什么质量高的新闻,原因在企业范围小,难以出现影响全局、震动全国的重大事件、典型人物。其实这个理由不大能成立,因为任何一件事、一个人物都是生活在具体的狭小范围的。如焦裕禄就生活在一个小县里,可能在穆青没有报道他以前,那个地方的记者也和上述企业报人的看法相似。而相对地说,国家领导人当然是重要新闻人物,可是在他们频频见报的重大活动的报道,真正获奖的新闻作品却为数极少;与雷锋、焦裕禄这些人物报道,一次见报就成传世佳作比较,对后者的报道反而成功率高得多。既然这种“范围论”不成立,企业报人为何常有这种困惑呢?因为事件、人物本身就是身边的现实,是很“平凡”的;甚至  相似文献   

8.
“为领导决策服务,为职工工作、学习、生活服务”,是我们企业报的办报宗旨。如何摆正二者的关系,做到既为领导决策服务好又为职工服务好,即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是我们《西安铁道报》近年来苦苦追求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我们认为,企业报虽小,但她毕竟是“报”,是新闻纸,属新闻范畴。因此,不能把企业报办成文件汇编,工作简报。她通过新闻发布,让广大职工接受各类信息;通过典型宣传,使职工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企业报必须按新闻规律来办。这一观点,我们用各种方式慢慢地向领导渗透,已经得到党政领导的认同。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办报过程中,尽力减少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的报道,腾出版面多上各类新鲜的新闻事实和各类典型。 几年来,我们在工作中约定,会议是否报道,报道到什么程度,主要看其新闻价值,看其与职工利益关系大小,而不是看哪一级领导人出席。全分局大型会议,只报道其领导决策要  相似文献   

9.
《平顶山矿工报》的“人物写真”栏多次受到省评读委员会的好评,说这些人物写得活、立得起、有深度、有高度,把报道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人物写真”栏是《平顶山矿工报》新闻版的固定专栏,今年推出以来,已报道30多个典型人物。作为版面编辑,我在约稿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新闻细节”。细节是新闻作品中使用最生动、最典型、最具体也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新闻事实。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一、新闻细节在人物写真中的作用第一,彰显人物特…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企业报记者的好新闻意识?记者的好新闻意识必须贯穿于采访、构思和写作的全过程。发现:新内容打开企业报,离不开生产、进度、质量、效益、革新、安全等内容,似有“年年岁岁花相似”之感。但具有好新闻意识的记者,应善于从“花”的相似中,去发现花的“变异”。只有抓住个性,突出个性,才能抓住读者的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巨型设备踏浪至万里黄河第一遭》(原载《中原石油报》1989年10月31日)获1989年河南省报纸系统好新闻一等奖。这是一篇关于超长超重巨型设备运输的报道。但这次运输的特点在于:具有强大运载能力的火车、汽车难以运送的情况下,首次利  相似文献   

11.
长江航运报作为一家周二刊的企业报,在新闻的“快”上是没有优势可言的。如何才能避短扬长,打造自己的品牌?长江航运报另辟蹊径,坚持抓深度报道,力求“以深补快”、“以深制快”,办出非日报的新闻特色。这种“以深制快”的差异化战略,为报社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其深度报道在省企业报和中国企业报的年度好新闻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取了各项大奖。  相似文献   

12.
既然是企业报,为企业的生产、营销等经济效益服务,具体地报道企业运营动态,无疑是其分内之事,是每日必做的“硬任务”;然而就企业报的舆论工具的特殊功能而言,也即其特殊优势而言,企业报更应重在观念引导。这当然不是提倡脱离“硬任务”去清谈“观念”,恰恰是企业从舆论上做好人心凝聚工作的隐性的内在因素具备了,那么经济活动的显在指标才能得到切实保证;从政治上、思想上把握好了总体航向,企业航船的每一步具体航程才不致失误。这是企业内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报的立足点应该放在哪儿?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企业报是企业办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立足点只能放在企业,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企业报的同志提出“企业报要走向社会。”于是便以过多的篇幅和版面报道社会新闻,甚至有的企业报让这些内容占据了主要位置,有关企业的报道被挤到了次要的地位,作为企业报应该着力宣传的先进人物也减  相似文献   

14.
新闻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担负着联系职工、宣传职工、教育职工、动员职工重要任务的企业报同样也不能忽视批评报道。但是翻开林林总总的企业报,“莺歌燕舞”、“歌功颂德”一类的报道充斥版面,却很少有“暴露问题”、“督促整改”方面的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15.
点评先有企业,后有企业报。企业报运用媒介手段参与企业建设、促进企业发展是责无旁贷的;有的企业报专门找企业难点为企业提供舆论支持,更体现了这种责任感,更能得到企业的认同,如报道(一)《云硫报》上半年展开了“我与下岗分流”讨论,使该报真正起到了企业上下交流思想、统一认识、化解矛盾、共赴难关的纽带作用;报道(二)报道了国内领先水平的“陶瓷窑炉多变量模糊控制系统”技术成果通过鉴定的情况,大大鼓舞了企业向高新技术开拓前进的信心。这两篇报道抓的都是企业现代化改造中最关键之点、最困难之点。这种与企业生死与共、攻关不畏难的精神与做法,是企业报扎根企业、并进而兴旺发达的安身立命之本。  相似文献   

16.
企业重组后,石油系统企业报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形势面前谋求生存和发展之路,成为摆在企业报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以为,强化“顶天”“立地”意识,努力拓展生存空间,是使企业报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什么是“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贴近领导”;“立地”就是“贴近职工群众”。企业报要“顶天”,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重点报道好企业“党政工团”组织及领导人的重要决策、活动,要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服务,要服从服务于企业的大局。这是企  相似文献   

17.
论企业重大典型与人物通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就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建立企业文化最简单最直接或者说最深刻的办法,就是树典型。 典型宣传离不开传播手段。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先进典型,体现“三个代表”精神。具体说来,在企业报宣传当代企业先进典型人物,人物通讯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通讯是详细和形象化了的消息。通讯重在写人,而人物通讯  相似文献   

18.
开展批评报道,搞好舆论监督是实行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报纸具有战斗力的具体体现。但是,开展批评报道又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特别是企业报,其读者对象大都在身边、周围或本系统内,批评报道稍有不慎,就会立即引起强烈反响,甚至造成矛盾。作为全国企业报20佳的《中国三峡工程报》这两年在开展舆论监督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我们认为只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会把批评报道开展得更好。  相似文献   

19.
经济建设是当前国家的工作重心、中心。经济报道则是企业报的主要和重要内容。企业报经济报道稿件要有思想深度。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这就使得一些企业的经济报道,年年都是枯燥乏味的“四季歌”,套话连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生产、流通、消费为企业经济运行的不同环节,它们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企业生产由诸多因素构成,涉及到科学技术、生产管理、员工素质等等。这样看来,企业报道的内容就很广泛了。要使企业报道有思想深度,必须对企业生产行为和与之相关的其它方面作横向、纵向的精细的研究、比较。并从中发现问题。《大庆油田报》1996年6月20日头版头条消息《“高速路”上“车”寥寥》,反映了大庆油田计算机广域网使用率极低、广域网严重“吃不饱”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要采写有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20.
加强行业报的批评报道,是办好行业报的必然要求。然而,与社会综合类报纸比较,行业报开展舆论监督的难度更大。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客观上的,一般行业报在人、财、物上都依赖本行业,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要在行业内开展舆论监督难度很大;二是主观上的,因报社对舆论监督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人担心开展舆论监督会影响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或者影响团结稳定;还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舆论监督是“挑毛病”,跟领导“过不去”,自己端着人家的饭碗当然不能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