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刊2007年第12期刊登的张连之老师的《解读伽俐略“荒谬的结论”》一文,对是否存在口。∝x的运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该文提及教材介绍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猜想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简单的、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不过,速度怎样变化才算是“均匀”呢?伽利略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u与t成正比,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u与x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新增的一节内容,也是新教材鲜明特点的一节内容.我们在备课过程中注意到,教材中有这样一段介绍:教材讲到伽利略猜想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简单的、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不过,速度怎样变化才算是“均匀”呢?他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 v 与 t 成正比,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 v 与 x 成正比(这里的x表示位移).课本第49面讲到:“后来发现,如果 v与 x 成正比,将会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伽利略是怎样推导的?其结果又是什么呢?教材并没有直接说明.这引起了我们热烈的讨论和探究.  相似文献   

3.
<正>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曾设想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应该是均匀变化的。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位移,那么速度随哪个物理量均匀变化才算呢?后来伽利略把加速度定义为a=dv/dt,认为a不变的运动是匀变速,即v与t成正比。而将另一种均匀  相似文献   

4.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新增的一节内容,也是新教材鲜明特点的一节内容。我们在备课过程中注意到,教材中有这样一段介绍:教材讲到伽利略猜想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简单的、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不过,速度怎样变化才算是“均匀”呢?他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可与t成正比,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可与z成正比(这里的z表示位移)。课本第49面讲到:“后来发现,如果可与x成正比,将会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伽利略是怎样推导的?其结果又是什么呢?教材并没有直接说明。这引起了我们热烈的讨论和探究。  相似文献   

5.
贵刊2007年第12期刊登的张连之老师的<解读伽俐略"荒谬的结论">一文,对是否存在v∝ x的运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该文提及教材介绍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猜想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简单的、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不过,速度怎样变化才算是"均匀"呢?伽利略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v与t成正比,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v与x成正比".教材必修1(2004年第1版)提到伽俐略"后来发现,如果v与x正比,将会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但究竟得出什么样的"荒谬的结论"?张老师提出用x-v图像来说明.该文提出,用纵坐标表示位移x,横坐标表示速度v.如果v ∝ x,则图像应该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如图1所示,并且认为图像中斜率表示时间t的大小,而从图1可以看出斜率k是一个常数,即时间是"凝固的,永恒不变的",这显然是荒谬的.  相似文献   

6.
沈耕福 《物理教师》2002,23(12):8-9
1 问题的提出 伽利略认为,最简单的变速运动的速度应是均匀变化的。但是,速度的变化怎样才算均匀呢?他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经过相等的时间,速度的变化相等,这就是现行中学教材中研究的匀变速运动模型;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经过相等的位移,速度的变化相等。对于前者,中学物理教学中已作过详细的研究。而  相似文献   

7.
张军 《物理教师》2014,(8):58-59
伽利略指出:匀变速运动可能有两种,一种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另一种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他通过研究认为前一种是最简单的、且常见的,而后一种,如果v与x成正比,将会推导出十分复杂的结论.那么,后一种运动究竟受力如何?实际中是否存在?速度、位移随时间如何变化?通过本文的研究,力图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8.
1问题的提出近代力学创始人伽利略相信,自然界是简单的,自然界的规律也是简单的.他从这个信念出发,猜想落体也一定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但是,速度的变化怎样才算“均匀”呢?  相似文献   

9.
16世纪末,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猜想,落体应该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而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  相似文献   

10.
在300多年前,伟大的物理学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曾做过两种假设:落体的运动速度可能是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落体的速度可能是随位移均匀变化的。后来他排除了第二种情况。并用数学推理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找到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1中学教材中的“伽利略斜面实验”在中学教材中多次提到了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以人教版物理教材为例,表述如下. (1)初中物理教材“牛顿第一定律”中的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由此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相似文献   

12.
伽利略速度相加原理可表述为v_(甲对丙)=v_(甲对乙) v_(乙对丙)(即绝对速度=相对速度 牵连速度)。速度合成关系的表达式为v=v_x v_Y(比如平抛运动的速度是水平分速度与竖直分速度的矢量和)。 速度相加原理反映的是不同物体对不同参照系的速度矢量间的关系,仅在经典力学范围内成立,在相对论力学中则不再成立。  相似文献   

13.
洪新华  郑勇 《天中学刊》1997,12(5):29-31
利用洛仑兹变换,可导出运动坐标系中观察到的波谱与静止坐标系中观察到的波谱之间的转换关系,并可得出由于速度不同时运动坐标系中波谱的表达式.在低速情况下(v<相似文献   

14.
对运动合成与分解问题,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发怵.原因:一是分不清哪是合运动,哪是分运动;二是不知怎样找极值.本文例说这两点. 一、确定连接体中物体的麟时速度 思路点拨 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中,对于连接体问题,恰当的选择一个连接点作为研究对象是突破点.应特别注意,在实际问题中所研究对象的实际运动是合运动,即实际速度是合速度.  相似文献   

15.
学生:既然用速度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为什么还要引入平均速度呢?教师: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速度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是始终不变的,因此可用速度值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速度是变化的,我们既不能用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值来描述物体在此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程度,也不能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最小值来描述.所以我们引入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物体在一段路程中的运动快慢.学生:理解平均速度要注意什么?教师:由于做变…  相似文献   

16.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产生过程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三百年前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科学地想象:要是能找到一块十分光滑的平面,阻力为零,小车的滑行速度将不会减慢,将快慢不变的行驶下去.笛卡尔等人又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并得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会变,将沿原来的方向永远运动下去.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从而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定  相似文献   

17.
一、伽利略变换式 牛顿力学相对性原理遇到的困难 (一)伽利略变换式 经典力学的相对性原理 在力学中,我们曾处理过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的关系.这里我们再作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刊2011年教学研究版第3期《探究是否存在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的运动》一文在讨论竖直放置的弹簧振子问题时,认为物块的速度υ与下降位移x的图像是一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笔者认为这是不正确的,现推导如下.由题意知。  相似文献   

19.
一、境空题1.伽利略经过实验和推理,得出:物体受到阻力为患,它的速度将,这时物体将、永远运动下去.2.法国科学家苗卡儿进~步指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而且也不变,将沿着.匀速运动下去.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的时候,总保持状态或状态.4·我们把物体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同性,物体具有惯性与它是否运动.关·5.用铲子送煤,铲子在沪前停住,而煤却进入炉灶内.这是因为:煤在没有离开铲子前,与有运动速度,当铲子突然停住,由于惯性要运动状态,所以煤就沿着铲子的.进入炉…  相似文献   

20.
牛锦锋 《甘肃教育》2008,(16):49-49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 1.伽利略、笛卡儿的结论是形成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他得出这样的推论:当一个物体在一个水平面上运动,没有碰到任何阻碍时,它的运动是匀速的,并将继续进行下去,假若平面是在空间中无限延长的话。之后,笛卡儿对此问题作了进一步补充: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伽利略、笛卡儿向世人揭示了物体的运动来自于物体自身,外力不是运动的原因,从而使人们从亚里士多德结论的禁锢中走了出来,开创了动力学的新局面,为牛顿构建动力学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