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学会阅读才能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阅读作为一种能力,它的养成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主体必须通过长期的阅读实践才能形成、提高的。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语文教师不是讲语文,而是要引导孩子读书,是要抓好引读这个环节,让孩子自己主动去读书,自愿去读书,让阅读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阅读能力的提高才会成为一种必然。所谓引导读书就是指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有  相似文献   

2.
谁都知道,热爱读书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多么重要,但是怎样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却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每天大声给孩子们朗读,像一把万能钥匙,能够打开不爱阅读孩子的心结,让他们也迷上读书。为什么呢?因为教师绘声绘色地朗读,  相似文献   

3.
培养阅读从识字开始,家长与孩子一起读,共同体验读书的快乐;创造读书的氛围,让孩子与书为伍,与书为友,感受书香;呵护读书的兴趣,激发读书的欲望,让孩子喜欢阅读,在阅读中成才。  相似文献   

4.
说明了“选择性阅读”的三点要义:我们要乐做孩子读书的目录,家长要多做孩子读书的伴童,让小学生自主读书;阐述了“选择性阅读”的三大操作要素:让孩子“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相似文献   

5.
陶金琼 《学子》2013,(5):37
窦桂梅老师说:"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的确,阅读可以让孩子们放飞心灵,让他们的精神得以愉悦。低年级孩子的识字量不大,刚开始就需要教师与孩子一起阅读,老师讲,孩子听,由扶到放,最后让孩子自主地在书的海洋中享受阅读。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就成为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起步阶段的第一要求。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  相似文献   

7.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是直观、生动的电视节目.这样的感官享受陪伴许多孩子成长,所以,当我们要求孩子拿起书本安静地阅读时,许多孩子无法适应这种抽象的、无声的学习模式.没有了兴趣,阅读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如何结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借助课堂力量推动课外阅读? 一、抓住感觉,培养阅读兴趣 教师要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学生通过阅读而心情愉悦时,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那么,如何让孩子享受到读书的快乐,爱上读书呢?  相似文献   

8.
如何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规定?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主渠道,通过推进校园读书活动,构建书香班级;家校携手,倡导家庭读书活动,塑造书香家庭;专业引领,提供读书展示平台,培养阅读之星。多渠道并进,以读书为纽带,将学校、家庭、社区聚合成一艘"读书航母",让读书成为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奠定一生发展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阅读。让孩子去多读书,读好书,我们责无旁贷。让阅读为孩子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培养个性、健全人格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认清学生家庭阅读的状况,实现阅读梦想,让孩子真正养成一生受益的读书习惯。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家长帮孩子从小种好一棵“阅读”的智慧树至关重要。我们应着力培养孩子爱读书、读好书和会读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寇丽娟 《父母必读》2012,(4):116-116
阅读对小宝宝的好处真是众所周知。养成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可以让孩子更便捷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养分,还能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所以赶紧行动起来,给孩子创建一个家庭书架吧。  相似文献   

12.
家长谈心得对于孩子的阅读,我的体会是一定要以鼓励为主。我经常鼓励我的女儿通过读书自己去解答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家长我认为要孩子喜欢读书。首先就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同时,如果家长喜欢看书的话,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他们也慢慢地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3.
何风华 《辅导员》2014,(22):37-37
身为一位语文老师,引领学生们读书是我的责任,让读书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结合起来也是我的责任。我接班的时候,学生们正值三年级,处于阅读培养期,阅读能力发展迅猛,因此引导孩子读书、重视孩子读书是我首要的任务。一、精心选择书目 1.《新语文》 如何让班上56个孩子接触到符合自己“胃口”的文章?我想到了《新语文》,“阅读经典,走近大师”是这个读本的贯穿性线索。  相似文献   

14.
《小学青年教师》2012,(3):F0004-F0004
阅读,尤其是儿童阶段的经典阅读,可以影响孩子一生,可以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东风路小学实施阅读教育,提倡让学生从小与经典同行,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为孩子的生命成长润色。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阅读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们和老师,希望孩子多读书并养成读书的习惯。的确,阅读不仅关系到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还关系到孩子理解能力的发展,甚至还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爱上阅读"是家长和老师的一个美好愿望,我们要让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思考。  相似文献   

16.
刘燕 《广西教育》2013,(13):36-36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核心,读书的过程是孩子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孩子终身受益。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果学生能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价值,必将主动、积极地去阅读。所以教师首先要营造氛围,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但也很容易失去兴  相似文献   

17.
好的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营养品,而良好的阅读便是从中汲取养分的唯一通道。因此,我们需要去读书,并且引导孩子来共同读书,让孩子从小便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方能从读书中收益!本文谈谈培养孩子阅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读书方法,确定读书的篇目,而更在于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建立展示平台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学会读书,积累知识,锻炼能力。指导阅读,要从为孩子选书开始,让孩子养成受益一生的阅读习惯,使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9.
阅读让孩子随着书本文字的描绘去体会不同的人生,感受新鲜、刺激,带来快乐、满足,孩子才会对阅读充满兴趣,愿意持久地阅读,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把孩子领入课外阅读的大门,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指导和强化,使他们大量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达到提高阅读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亲子阅读是特指在家庭情境中,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书籍的一种活动,是父母和孩子围绕图画书展开讨论、交流的一种分享性的、个别化的阅读活动,是一种强调亲子间互动的阅读方式。亲子阅读对于孩子身心成长的有着的特殊意义,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不仅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孩子感到读书的快乐,也能让孩子更早明白事理,同时还能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体会到儿童书带给我们人生的启迪和感悟。那么应该怎么进行亲子共读呢?这是每一个年轻父母都想即可得到答案的问题。以下,是我的一些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