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微课程”则以其使用方便、形式多样的特点为广大师生所喜爱,本文将以高中历史教学对“微课程”的具体应用为切入点,从其内涵、特点及应用等多个方面依次展开,以介绍“微课程”在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正在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线上教学模式的全面普及进一步凸显了信息技术的育人功能和价值。“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有效方式。该文聚焦探讨了“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模式构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内容建设为核心、以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手段建设为关键的构建重点,打造了“挖掘教材思政内容—丰富平台思政资料—拓展思政传播渠道—优化思政教学评价”的构建路径,为信息技术深度浸润课程思政全过程,提升课程思政育人的即时性、高频性、精准性和长效性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邓忠惠  谢微 《科技风》2023,(36):125-127
以“电子设计与创新实战”课程为出发点,依据OBE协同育人的理念,从“构建团队,开发课程”“嵌入元素,点亮课程”“赛课结合,提升课程”等方面开展在“电子设计与创新实战”课程中的应用。以“夯实基础课程入门阶段—能力储备综合设计阶段—协同创新高阶实践阶段”层层递进的内容安排,教学质量精准定位,面批作品,释放思维;OBE协同育人重在过程培养、形成性评价,评价学生的同时也指导教学过程本身。OBE协同育人在“电子设计与创新实战”课程中的应用,是思政元素深化OBE反向设计培养目标的内生模式,更是一种课程思政耦合OBE“创新实战”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伏开放  陈宏  王红旗 《科技风》2023,(29):131-133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物流、教育等各个行业的应用,在新技术条件下改革教育模式可以提升产学研“教育链”前项融合,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应用于“配送管理”教学符合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趋势,结合“配送管理”课程开设现状,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对“配送管理”课程采用成果导向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围绕课程建设目标,探索建成以学习者为中心、产学结合互动教学模式,将“配送管理”开放课程进行基本资源建设、视频建设、题库建设、考核标准建设,构建面向产出的OBE理念下的多元立体评价机制,从而使这门课真正活起来并发挥在线课程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熊南 《科技风》2023,(4):107-109+128
依托专业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是创建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抓手。本文围绕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这个中心任务,以“群体智能”课程为例,制定了以问题为导向,以工程实际应用为依归的课程建设目标,并提出了基于优化建模、群体搜索和工程问题实战的“群体智能”课程体系,最后,对教学设计方法和课程考核两方面进行创新分析,以提升学生参与度、团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对锻炼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乾 《科教文汇》2020,(1):92-93
总结了“数据库系统应用”实践课程面临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考评四个环节探索了“数据库系统应用”实践课程的移动终端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微信公众号问卷调查平台调查收到了512份有效度调查表,调查者对课程的改革效果满意度为9.12分,处于比较满意和十分满意之间。“数据库系统应用”实践课程达到了“两性一度”的“金课”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7.
孙凤鸣  孙犇渊  黄超 《科技风》2024,(3):114-116
为顺应新工科建设中“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要求,同时满足飞行器动力工程本科专业学生毕业要求中的“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决方案”的指标点,以课程群为教学研究对象,对学院电气控制类课程群进行优化重构。将“伺服电机驱动控制”这一项目按课程进行分解,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工学”和“自动控制原理”三门课程中实行项目分段式设计与实践,增强课程群知识点间的衔接,培养学生以系统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技术博客等形式,补充项目设计过程中课堂外的知识,实现线上线下关联互通,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校课程课时缩减和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网页制作课程为例,以课程组创建课程教学平台为载体.教师利用课程教学平台进行授课,学生利用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团队学习,在课程学习团队建设中,构建了“以培养操作能力为导向、强化应用能力为目标、展示学生成果为抓手”。促进自主学习,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团队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凯悦 《科教文汇》2024,(4):147-150
本研究以实际总包项目为导向,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研究背景,以大三与大四年级学生存在的设计问题为出发点,在课程设计上构建“EPC+项目式”教学模式,其中包括“三大时间、四大考查、五大能力、六大训练”。在应用中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设计公司、设计师、甲方多方面评价。选取大三下学期公共空间课程作为教学模式课程实践的应用代表课程,在课程评价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法、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得出教学效果“。EPC+项目式”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促进了学习者信息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吴铃 《科教文汇》2023,(16):158-161
“强师计划”背景下,师范教育作为中小学师资培养的基础环节,应当将提升师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作为课程思政的中心任务。该文以师范教育类课程“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为例,对标“强师计划”,尝试从课程定位、思政元素和实施路径出发,探索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性质的课程定位,挖掘师范教育类课程以德树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三位一体”的思政元素,形成以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尝试在“英美概况”课程的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探索应用建构主义理论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形成“全课程育人”的重要战略阵地。而如何实现课程思政由“样板房”到“新常态”的转变,是其中一个重点课题。在课程思政整体建构格局中,并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要依据“输出目标”“教师主体”“评估尺度”三维结构,设定可量化可操作可达成的生态模式,助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一范式发展,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育人耦合同行,“有畏”更“有为”,为高校课程思政“导航”“定向”“固本”“强基”。实践证明,以成果为导向设计教学模式,打开了以课程思政为抓手、以高校全员育人为手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袁丽 《科教文汇》2014,(13):40-40
本文针对应用写作课程现状,结合该课程特点与需要,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实现学生能力为本位,探讨如何将教师的有效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进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建构与实施。  相似文献   

14.
乔丹  马鹏 《科技风》2024,(4):10-12
课程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载体。要实现“建筑结构”课程“岗课赛证”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必须构建以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大职教观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之纲,文章结合“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现状,以“以岗定课、以赛促课、以证融课”为出发点,从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探究了课程标准的制定,为“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下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学生的应用开发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本文以“DSP技术及应用”实践课程建设为例,讨论卓越课程实践课程的建设。本文从课程实验内容选取、实验顺序安排、实验教材建设、实验方式,并与课外实践体系相结合方面给出卓越实践课程建设建议。通过近两届学生的实践,反映良好,应用开发能力较前几届学生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徐乃忠  余忠林 《科技风》2023,(5):136-138
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提出,以网络数字化为基础的个性化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高等教育的主流也逐渐演变为信息化混合式的教与学。基于OBE教育理念,结合交通工程专业“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背景和目标,构建了“三目标、三环节、十步骤”信息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给出了课程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方式,以平原微丘地区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提出了以目标为导向的课堂学习效果评价及课程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可为工科院校信息化混合式教学设计、实施、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嵌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的新实践;混合式教学是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重构教育教学形态的新探索。两者相融互促成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趋势。通识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通过课程思政和混合式教学相融合,提高通识课程建设质量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以“战略推演”通识课程为例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分析通识选修课课程思政的实践难题和混合式教学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价值,从内容设计、组织实施、考评反馈等方面探索出通识选修课程混合式教学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四化+四关”创新路径,实现品德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环境工程或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及学生的知识背景,介绍了“环境生物技术”的课程特点和应用性教学,从课程特点和学生背景知识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设计了课程知识模块和教学环节。根据应用性教学的基本模式和实践经验,构建了“环境生物技术”课程的应用性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本文通过课程改革推进“1+X”证书考核标准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有效融通。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背景,将专业核心课程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照关联;以高级技能所对应的“运动控制技术”课程为例,结合“三教”改革,分析了现阶段教师、教材、教法在课证融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改进课程教材方面,对照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将仿真和动手实操融入教材项目化案例中;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以混合式教学法为基础,提出了开放实训室和任务积分的方法;在建设教师团队方面,鼓励推进“双师型”教师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学改进策略有效促进了职业标准和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课证融通,为机电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而目前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期末考试还是以传统的书面认知考核为主,这种期末考试模式很难检验课程目标是否实现,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水平,对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积累职业技能的引导力度也不够。基于此,文章以作者所在学校为例,基于技能导向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期末考试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