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选本”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批评价值,因为选本隐含且能传递选者的文学批评观。从选本中,我们不仅可以管窥到当时社会语境的面影,看出作品的艺术成就,还可以悟出选者的目的、喜好和文学观点。此外,对选本进行再批评,同样具有重要的文学批评价值。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独领风骚,古诗选本不胜枚举,而且各个选本又有所不同。从选本的差异中,我们可以发掘古代批评家借助“选本”这一批评形式表现出的人生价值观和文学批评观.进而探究“选本”这种文学批评形式的作用和影响,最终对“选本”这种直到现在仍然沿用不衰的文学批评形式和方法,形成正确的理解,获得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王文茜 《学语文》2013,(3):76-76
在讨论金圣叹的批评文体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对“文体”和“批评文体”的概念做简短陈述。首先,什么是“文体”?童庆炳先生将文体划分为“体裁”、“语体”、“风格”,认为文体是个大概念,并且是关于文学形式的大概念。我们再来看“批评文体”这个概念,蒋原伦先生曾提出,批评文体是体现在批评文本中的批评家的言说方式。知道了什么是“文体”和“批评文体”,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对金圣叹的批评文体做出分类。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批评文体指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它包括三个层面:体制(体裁)、体式(语体)和体貌(风格)。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批评文体,就汉语批评而言,现代之不同于古典,已是人所共知的学术常识。但是,在这个“常识”的背后却有着深刻的悖论:从五四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可是五四之后的批评文体却并不缺乏传统的影响,并不缺乏古典因子。或者这样说,中国古代的批评文体仍然“活”在现代,“添在”当下。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批评文体指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它包括三个层面:体制(体裁)、体式(语体)和体貌(风格)。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批评文体,就汉语批评而言,现代之不同于古典,已是人所共知的学术常识。但是,在这个“常识”的背后却有着深刻的悖论:从五四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可是五四之后的批评文体却并不缺乏传统的影响,并不缺乏古典因子。或者这样说,中国古代的批评文体仍然“活”在现代,“添在”当下。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文学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沈从文有意识地实践着各种文体形式,尤其在语言风格上表现出独创性。在其作品论中,大量色彩鲜明的文学词语以及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本呈现出不同于一般文学批评文本的面貌,形成沈从文独特的语体风格。另一方面,沈从文对现代作家的作品进行了文体层面的评价,表现出对文体方面的高度重视。批评的文体和文体的批评可以说是沈从文文学批评有关文体特征的两个相辅相成的侧面,两者从同一个出发点分别指向主体和客体,构成了沈从文文学批评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6.
葛红兵是当代文艺批评界颇具个性的大家,从批评家的独立品格和文学批评自身的独立品格来看,他以充满朝气的新锐性而成了文学批评界一道亮丽景观。全文力图从三维立体坐标轴内外来阐释当代文学批评家葛红兵自群体文化批评到个体文化批评、伦理文学批评到身体文学批评的理论构架和趋势,运用不同的空间视域观察其出于斯而高于斯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门文学批评有了长足的进步,批评的质和量都有所拓展.澳门文学批评队伍大体由学院学者、作家诗人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两栖”型人员组成.文学批评人员的批评实绩各有特色,各撞胜场.就批评队伍组成、批评对象范围和批评方法而言,澳门文学批评主要展现出本土性、业余性和杂糅性风貌.就批评本身的性质来看,主要呈示出温柔性和体验性特点.在澳门文坛,既有卓有建树的老一代批评家,也有崭露头角的年轻批评家.然而,与繁荣的澳门文学创作相比,文学批评尚显得有些滞后.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代文学批评家李长之,其独具特色的"传记式批评"实践,在文学批评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因而,以李长之具体作品为例,分析其作品在不同阶段呈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总的来说,人物品评的萌芽、浓郁的诗性人格和平静而黯淡的笔触,是其"传记式批评"风格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和“80后”写作是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两种文学现象,而相对滞后的文学批评却无疑会阻碍其健康成长。本文力图描绘当代批评界对这两种新兴文学现象的阐释状况,剖析了“捧杀”与“棒杀”两种误读式批评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倡导真诚民主、客观公允的批评姿态。  相似文献   

10.
当今文学批评面临着“西语化”和“商业化”的困境。中国文学批评界至今言必称西方文论,使我们的文学批评失去了自己的言说方式。“有偿批评”的出现则导致批评准则失衡,批评家艺术感、责任感和人文精神的消解。只有倡导建立真正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理论,才能导引当今的文学批评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1.
李健吾和沈从文是现代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的文学批评,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各异的风采.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二者在"人性"的旗帜下的对于文学批评有不同的言说:都强调"人性",但内涵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批评原则不同;语言的使用不同,从中可以看出"京派"文学批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批评文章首发于网页上是在线批评区别于非在线批评的一大标志。由于在线匿名特性和无编辑把关带来的自由和在线即时评论,在线网络批评以俏皮、调侃、幽默的话语点评,啸聚网民,营造出旺盛的人气,其所具有直觉性、特指性、明晰性、生活化、短小犀利、批评客体边缘化等特征,推动了网络写作的兴旺和网络原创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批评危机及重建可能性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学批评面临三方面的危机:一是批评家的离去与批评视野的转移;二是批评原创性的匮乏;三是批评家的道德感的淡漠.据此,当代文学批评重建的可能性方案为:要建立当代文学批评的民族立场;批评家要关注现实,直面人生与现状;批评家要有自己的心灵尺度和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4.
女权主义批评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究妇女形象、创作和阅读为内容的女权主义批评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读解,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猛烈批判。挖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本世纪60年代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发生重大变化和转折给女权主义批评提供了理论思路和方法上多方面的启示.英美派女权主义批评者们在努力挖掘寻找女性文学自己的传统、建立独立的女性文学史的同时,鼓励当代妇女加强联系和团结,挣脱父权中心文化的压抑。法国派女权主义批评者们关注女性写作的语言和文体,更高地体现出解构主义的特色,希望建立一种文学乌托邦式的符号学,认为语言代表着人类经验的累积。  相似文献   

15.
“破体”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刘勰称“设文之体有常”,特定的言说内容须安放于相应的言说方式(体裁、语体、风格等)之中,但古往今来的中国文论家却“破”这个“常”,有意无意地将理论内容安放于文学文体之中,此其一;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批评文体,此一时代之新文体是对彼一时代之旧文体的“破”,此其二。前者滥觞于庄子,后者绵延至当下。中国文学批评之“破体”,意在不断变更文体形态以寻求最佳言说方式;而“破体”作中国文学批评的文体传统和演变规律,对于当下的文学批评有着重要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炯是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的一位学者、文学家,他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三个领域融合、创新,并以文学创作实践与理论的密切结合,独树一帜。作为跨世纪并跨越新旧社会的文学家,他经历了历史性变革并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学术立场。新时期20年,他从文艺理论研究转向当代文学的评论,后又重返文学史研究的领域。他的学术视野宽阔,一直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从事文学研究和批评,注意从审美和历史的视角去研究文学。他不仅写了许多作家作品的评论,还写了许多综合性的述评,积极充当作家与读者的桥梁,而且不断结合新的文艺实践,参与探索文艺在历史发展中的特征与规律,为当代文学史家提供重要的参照。在文学史的编写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努力吸取百年来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把文学史研究奠定在更为科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文学理论强势入侵与国内大众文化普遍兴起之时,如何继承与发挥传统诗学精神是当今文艺工作者面临的共同问题。对古代文论的文献研究固然重要,但中国诗学中的原创性与开拓性精神,是中国传统诗学的精神内核之一,它将成为当今阐释各种文学现象的精神资源与动力,并在文艺学建设中重新释放它的能量。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史传》篇专论史学,对史学源流、史书体裁、史学功用、撰史原则、修史态度、著史方法和步骤等都有精辟见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文,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其间既有经验,也有误区。在文学的外部关系上,批评家们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历史观点偏重社会功利性接受,发展和完善了其社会政治功能,但同时显示出接受视野和阐释模式的偏狭。在文学的内部关系上,许多批评家在马克思主义视点下阐释文学精神现象,如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理论,它们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巨大贡献,但又有其理论缺陷。但是,无论哪种理论观点,只要它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立场和方法,我们就应当承认其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