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人体测量法研究了我国130名15—25岁男女冰雪运动员身体成分和特征,并通过人体测量指标和体脂率间的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制定了预计我国青少年冰雪运动员体脂率的多元回归方程式和评价标准。通过因素分析,提出青少年滑雪运动员男子宜选用肩胛部、上臂部、腰部皮褶厚度和腹围、小腿围;女子宜选用肩胛部、上臂部、腹部皮褶厚度和上臂围、身高。青少年滑冰运动员男子宜选用肩胛部、上臂部、腹部皮褶厚度和胸腹围、体重;女子宜选择上臂部、肩胛部皮褶厚度和大小腿围做为身体成分选材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中对玉林师范学院793名大学生进行皮褶厚度的检测。结果表明:男生的肱三头肌部皮下脂肪厚度低于肩胛下部脂肪厚度,女生在这两个部位的皮下脂肪厚度相近;女生的体脂较多,而男生的瘦体重较高;皮褶厚度与性别相关,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但与城乡差别无相关影响;因客观因素的影响,玉林师范学院大学生皮褶厚度值与目前的《中国大学生皮褶厚度正常值表》没有可比性,建议尽快建立中国南方大学生皮褶厚度正常值表。  相似文献   

3.
随机选取畲族男大学生292人进行体成分和体质测试,根据体成分分类标准分成正常组和肥胖组,对两组的体质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畲族男大学生不同体成分对体质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肥胖组的身高、体重、BMI指数、脂肪百分比、胸围、腰围、臀围、腰臀比、肩胛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舒张压显著高于正常组,肥胖组的动力性力量和耐力显著低于正常组,两组的上臂皮褶厚度、肺功能、心血管机能、柔韧性、平衡能力和反应速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试验测试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试验对照法,以陕西省西安石油大学2012、2013级的30名男性肥胖者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运动处方。运动前后对受试者的各项身体形态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试,得出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处方实施后,受试者的身高、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与运动处方实施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者的体重、BMI值、体脂百分比均下降,且与运动处方实施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5项皮褶厚度中,腹部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大腿皮褶厚度均与运动处方实施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减肥运动处方的实施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肥胖男生身体形态,同时可以改善脂质代谢的调节,从而起到良好的减肥降脂的效果。坚持以运动减肥为主导,以控制饮食,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为保障的综合减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科学减肥方案。  相似文献   

5.
用水下秤重法和人体测量法研究了我国110名7~17岁男女网球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并通过人体测量指标和人体密度间的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制定了预计我国儿童少年网球运动员人体密度的多元回归方程式和体脂率的评价标准。人体密度和体脂率的X±SD的结果是:7~12岁男生,人体密度(Db)是1.07096±0.00779g/ml,体脂率(F%)是12.54±3.1),女生人体密度是1.06388±0.00449g/ml,体脂率(F%)是15.40±1.80;13~17岁男子人体密度是1.07175±0.00609g/ml,体脂率是12.21±2.40,女子人体密度是1.05548±0.00901g/ml,体脂率是18.88±3.70。通过因素分析,提出儿童少年网球运动员男子应选用上臂部、腹部、小腿部皮褶厚度和胸围、体重、胸厚、大腿围形态指标,女子宜选用肩胛下部、腋部、大腿部皮褶厚度和身高、胸围、腹围、上臂围形态指标,做为身体成分选材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4~6岁儿童身体超重的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学龄前儿童形态上的测量 ,以建立 1个稳定的预测方程式 ,来准确和可靠地评价学龄前儿童过度肥胖的问题。研究发现上臂围度、肩胛下皮褶厚度和年龄对方程式较为重要 ,并通过多元回归方程式和交叉确证 ,该方法能较准确评价学龄前儿童的肥胖程度  相似文献   

7.
运用体质指数法、皮褶厚度法及生物电阻抗法,判断上海城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生率及其一致性。结果显示:3种方法在判断不同年龄、性别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上一致性较低;测量原理与精确性不同,青少年儿童体成分化学组成不成熟及诊断、筛查标准的差异可能是3种方法一致性较低的原因。提出应建立适合我国儿童青少年"多维模型"假设下的体脂率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描述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体脂率(BF%)、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等形态指标人群分布特征,探讨BF%、BMI、WC的异同点。方法:基于2020年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数据库,纳入26 826名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成年人BF%、BMI、WC特征以及相关人群分布。结论:上海市成年男性WC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成年女性BF%和WC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以BF%、BMI、WC 3个指标评判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超重与肥胖情况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上海市成年男性以WC为标准检出肥胖率最高,以BF%为标准检出超正常标准率最高;上海市成年女性以BF%为标准检出超正常标准率及肥胖率最高。BMI与BF%相结合,或与WC相结合,可以反映身体脂肪含量及比例,以及脂肪分布。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国民体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法,通过对20-69岁国民身体形态各指标的研究得出,广东男、女体重指数的变化在达到峰值之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达到峰值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腰臀围比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任何年龄段上,臂、肩胛和腹部三部位的皮褶厚度都表现为腹部>肩胛部>上臀部.建议加强社会指导员的专业素质,针对不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医学指标检查结果的体脂率评价肥胖标准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试图以临床医学指标异常率为参照依据,探讨与健康密切相关的体脂率评价肥胖标准的方法。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人体测量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西安市108名自愿女性受试者进行身高、体重、皮褶厚度(肩胛部、臂部)、医学指标(SBP、DBP、TC、TG、HDLI、NS)等测试。所选医学指标均按临床医学标准判断。研究结果医学指标与体脂率均存在较高的相关关系;医学指标异常组体脂率均大于正常组;医学指标两项或两项以上异常的异常组与两项以下异常的正常组之间,体脂率均值差异非常显著;参照医学指标异常率,寻找出引起医学指标异常的体脂率临界点,即轻度肥胖评价标准和肥胖评价标准。主要结论引起医学指标两项或两项以上异常的主要原因是体脂率增加;随体脂率增加,医学指标异常率也不断增加;对肥胖评价标准的检验表明随肥胖程度增加临床医学诊断指标异常率同步提高。因此,可以尝试参照医学指标异常率,建立评价肥胖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