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教育应该坚持德育为先、全员参与,过程渗透。教师必须始终自觉地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教学应该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向现代的"情育、明理、导行"转变,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在教育教学中,学生的道德的生成发展迫切需要构建一种主体、参与、创新式的"体验生成"的德育教育模式;要遵循"活动—体验—领悟—内化"的过程,促进以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又需要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初中思想品德的体验教学正是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去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去学之,去受之,去用之,促使学生在体验中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的教学方式,它符合了心理学原理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教育学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情是由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意志和行为的催化剂,而情感教育是以感受体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拟从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开展课外体验活动、改进评价方式等方面阐述如何使学生加深情感体验,积累道德情感的感受,使道德情感不断得到内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4.
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过程性知识,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内化了的数学知识技能及情感体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核心是提升思维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以"创设情境""动手操作""类比迁移""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作为支撑,帮助学生积累体验性经验,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宗勇 《考试周刊》2014,(58):129-130
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如何强化教学效果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思想品德教师应当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体验、感悟、成  相似文献   

6.
道德实践活动,是学生践行道德认知开放而有效的途径,能促进学生合作、组织、创新诸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品德学习的兴趣。试从"生活,开启实践的百宝盒""体验,升华情感的试金石"及"展示,实现内化的魔法棒"等方面就道德实践活动有效性提升的几个实例作一随谈。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包括知、情、意、行几个要素,这几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因此,从道德认识、道德信念,经过道德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转化为道德行为,并经过道德行为的反复实践,内化为道德习惯,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抓住情感体验是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和手段。道德情感是学生的道德认识从内部升华为道德信念,从外部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途径和中间环节,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化过程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仅要探讨学生道德情感本身发展的规律,研究情…  相似文献   

8.
"七环节"数学教学模式是以目标教学为主线,将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组合,形成科学系统的程序。该模式具有"有序性""可控性""可测性"的特点,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成功体验中,发展智能、提高素养,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学案导学"的实质是以导学案为载体进行的"问题式导学、过程式学习",内涵是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9.
闫蓓蓓 《广西教育》2013,(34):25-25,51
初中生物是学生跨进初中接触到的第一门有实验的学科,它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活动单"导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单"为载体,将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过程、重点难点、引入新课、过渡过程等教学要点以"活动"的形式形成"活动单"实施教学。当"活动单"导学模式运用于生物教学中时,生物活动单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课题名称、学习目标、活动方案、检测反馈四个部  相似文献   

10.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实施,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传统课堂教学"满堂灌",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正是符合这一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模式是指以"活动单"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师生  相似文献   

11.
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又需要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教育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有效地进行品德学习,培养并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我们遇到的新问题。中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一、创设生活情景教学内容生活化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部分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部分学校德育忽视了学生独立性、独特性和差异性,导致了生态性危机,严重制约了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带着这些问题,深圳市福田区竹园小学申报了"小学生自主‘体验-内化’型生态德育模式研究"课题,并立项成为2011年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科研课题。两年多来,在校长李小松的带领下,课题组从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三个层面去研究,构建了"体验—内化"生态德育模式,探索出五条有效策略,结题成果获得了广东省优秀德育课题奖。  相似文献   

13.
体验式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教学理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陶冶性情、升华人格、发展能力、提高觉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反复  相似文献   

14.
道德学习是指大学生基于自身道德需要,在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体验、认同、内化和践行道德规范,自主建构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活动。区别于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大学生道德学习表现出主体性、体验性和实践性等本质特征。大学生道德学习模式应注意从"情感——体验"道德学习模式、"实践——建构"道德学习模式、反思性道德学习和探究性道德学习等方面进行科学建构。  相似文献   

15.
正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学生是否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表现,是检验思想品德教学实效及学校德育工作成败的根本依据。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思想品德教师应在不放松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通过强化对学生的行为指导,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下面,笔者结合几年来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和思考,谈谈如何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的课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是一个观念认识、体验内化、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的复杂过程。道德课教材涉及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学生生活,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教学将课堂教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贴近、喜爱的活动,让课堂与生活接轨,学生在体验中将道德内化为自身需求。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杨辉  崔改存 《新疆教育》2013,(8):118-118
初中思想品德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索、思考和体验,对法律和道德的践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让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构建思想品德大课堂。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本文对此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诚然,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和法治意识的形成都必须在体验和实践中完成。因此,在本文中,笔者本着德法融于情,教学融于行的理念,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开展途径与策略展开论述,力求通过高效率和高质量的综合实践活动,推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习方式应该从传统的被动性向主动性、创新性转变.在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技能和能力、情感和态度、思维等方面的品质发展.提倡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实践操作""自主探索""感悟内化"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强调将学案作为有效载体,采用导学的方式,教师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指导,将学生的自学作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的任务的活动过程。将"学案导学"模式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重点探讨了"学案导学"模式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