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李玮 《兰台世界》2014,(2):12-13
要明代的地方政权结构极为复杂,废除宰相以后,行中书省的职能为三司掌握,在三司之下又设置了分司,直接到地方府、县协助工作,从而将地方的行政、军事大权牢牢把控在皇帝手中.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地方政权结构极为复杂,废除宰相以后,行中书省的职能为三司掌握,在三司之下又设置了分司,直接到地方府、县协助工作,从而将地方的行政、军事大权牢牢把控在皇帝手中。  相似文献   

3.
明代在各地除了设置卫所驻扎官兵外,还会征募乡兵、义勇一类的民兵来补充地方军力的不足,而河南各府在明代均设有民兵。民兵是明代为解决地方防御力量不足而设置,是卫所制的一种补充,为明中后期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4.
官刻本     
《津图学刊》2004,(3):39-39
指清及清以前历代出公帑或由国家某种机构、单位主持雕印的书本。中国雕板印书始自唐朝。自五代起,始由国子监校刻经书,开官刻本之先河。两宋国子监、中央各部、院、司、局、殿,地方各府、州、军官署,各府、州、县学,各地仓台、计台、公使库;元代兴文署、广成局、中书省、行中书省、各路儒学、各地书院;明代两京国子监、中央各部、院、内府各监、各藩府、各布政使司、各府、州、县衙署,各级各地学校;清代武英殿、内府各监、中央各部、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各省官书局等,凡由这些单位出资或主持刻印的书,均可称为官刻本。官刻本…  相似文献   

5.
明代藩府刻书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藩府刻书,历来研究很多,今人亦颇多关注。其著录与考述最详者,莫过于张秀民《中国印刷史》所列《明代藩府印书表》,开列有明一代诸家藩府本书目约430余种,然仍不免有遗珠之憾。今在张氏《明代藩府印书表》之外,征之于各类文献,得张氏所未及者凡120种,庶可补明代藩府本考录之阙。  相似文献   

6.
夫巴 《云南档案》2003,(3):38-39
德宏州梁河县古称“南宋”,元代设军民总管府,属“腾越州”节制,后因处于腾冲之南,改称“南甸”。就地理而言,南甸只是今天腾冲坝子与盈江坝子之间的过渡带,一条不规则的山谷。土肥水美,自然条件极好,但并无“大甸子”的气势。然而,就在这偏远之地,却有一个规模宏大的土司府,这就是南甸土司府。土司府的准确名称叫“南甸宣抚司署”。“宣抚使”是元代中央政权在边疆地区设置的一种统治机构,延用至明清,当时云南边地有“三司六慰”之称,其中“宣抚司”是武职,集生杀大权于一身,相当于地方上的“土皇帝”。土司姓龚,据说原籍为南京应天府人氏,…  相似文献   

7.
黄帅 《大观周刊》2012,(11):51-51
明代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是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地方行政长官,他们在大明帝国统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京杭运河的开通,给鲁西重镇的东昌府带来了繁荣与昌盛,而东昌府重要的经济、军事及交通地位决定了对东昌府区域历史研究的必要性。研究明代东昌府历任知府的籍贯分布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明代政府的用人政策。  相似文献   

8.
贾若钒 《北京档案》2010,(11):51-52
直隶,就是直接隶属的意思.在明、清时期,"直隶"一词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地名,代表着京师周边府、州、县等地,在明代更是直接隶属于中央朝廷的一大片区域.清廷入关不久,直接成立直隶省,成为现今北京郊区县、河北、天津等地的一个统称.明显不同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名之处在于,"直隶"并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地名,而是一种以"官称"代替地名的称法,它是明、清时期中央对地方实行行政统辖的一部分,是一种行政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主体设置模式的弊端及其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我国地方图书馆法规或行政规章为分析对象,认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主体设置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所有者主体的权力被虚置;缺失责任的建设主体和缺乏能力的建设主体并存;未能形成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相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针对这些弊端,文章提出的改进建议是:在治理主体的权力配置上,应赋予所有者主体以决定图书馆事务的最高权力;在建设主体设置上,应体现责任与能力对等的原则,实行多元化的建设主体设置格局,尤其要探索组建联合建设主体的可能性;在管理主体的设置上,应逐步推行理事会制,以此优化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王月 《历史档案》2020,(1):104-112
随着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的设置,热河地区逐渐成为清朝关外的政治中心,在行政统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加强对热河地区的治理,乾隆初期,经直隶总督孙嘉淦奏请,于热河地区设置"分巡热河等处地方兵备道"。这是清代热河地区行政制度史上的重要一环,改变了其原有的权力网络和统治模式,将分散的行政、司法、监察乃至军事捕盗权力集于一体,促使热河地区由统县政区向半高级政区再向高级政区演进。  相似文献   

11.
明代的庆藩刻书徐庄今宁夏地区在明王朝时期的刻书事业,除刊印地方志外,有记载的主要是藩府刻书,也就是庆王府刻书。明代藩府刊印书籍既多且精,世称藩府本,是明代刊本的一大特色。藩府就是明太祖朱元津分封到各地的皇太子及其子孙的府第。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相似文献   

12.
明代藩府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藩府刻本,历为世人所重视,被藏书家视为明代刻书之善本。明代藩府刻书究竟有几家,刻了多少书?现在无法有个明确的回答。先辈叶德辉先生《书林清话》中有明代藩府刻书一节,但所列藩府家数不多,所录刊书数量少且错误较多,故撰此文以补校之。  相似文献   

13.
明代是一个以重典治吏为特征的朝代,明代的立法、司法和监察制度都体现了对预防官吏职务犯罪卓有成效的法律设置和制度设置。尽管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缺陷,但是作为一种制度尝试,有很多值得探讨和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周朝"天府" 中国古代的档案库房兴起于商周时代,商代称库窑,周朝称天府.据《隋书》追记:"周官外史,掌四方之志,则诸侯史记兼而有之.春秋传曰:虢仲、虢叔,王季之穆,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相似文献   

15.
"军图"是明代中叶开始州县对军户管理的新措施。就浙江而言,"军图"设置主要集中在嘉靖、万历时期,分布于温州府沿海各县。"军图"的设置,是军管区与民政区冲突与协调在基层组织上的表现,体现了不同户籍人群参与浙江沿海开发的过程,也反映了明中叶以后图甲制演变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媒监管体制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监管体制是指传媒监管行政主体的设置及其监管权限划分。传媒监管行政主体是指国家传媒监管行政主体和地方传媒监管行政主体的设置。传媒监管权限划分是指国家和地方传媒监管行政主体的监管范围和界限,主要包  相似文献   

17.
葡萄牙人入居澳门后,明政府随着形势变化制定出一系列加强澳门治理的法律政策。与前代相比,明代澳门涉外法律在涉外行政管理法律、贸易税收管理法律、涉外司法管理制度等方面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8.
郑晓文 《兰台世界》2012,(36):43-44
兵备道是明代创设的一项监察地方的管理制度,它的设置加强了省内上下级的联系,成为明中后期一项重要维护地方社会治安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军医是军事医疗活动救治的关键,军队中军医的人员设置、数量比例以及军医的水平都对救治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明代军医主要来源于太医院和地方医学部门,一些通晓医学的士兵也参与其中。但是,明代军医的数量从中央到地方都存在明显的不足,边关卫所更是医疗紧缺,为此明代虽在边关卫所设立专门军医学,培养军余子弟学习医学,但是仍然无法改变军医缺少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清代地方中下级官员中,除道员、知府、知州、知县等正印官外,还有数量庞大的附属官员,分别称为佐贰官、首领官和杂职官.其中,佐贰官具体是指府同知、通判,直隶州、散州所属州同、州判,县属县丞、典簿等.首领官主要包括布政司、按察司、府、厅等衙门经历、照磨、都事、知事、理问、检校,州吏目、县典史等.杂职则包括库官、仓官、税官、司狱、驿丞、巡检等.三者合在一起简称为佐杂,它们所占的官缺也就是佐杂缺.佐杂虽然不像正印官那样是地方上的掌印之官,但却负责具体政务的办理,且处于官僚的最基层,与百姓最为接近,因此他们的选任及其行政状况,对地方治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