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梅清姿神韵,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梅花有傲雪抗寒的斗争精神,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又有孤高亮节,不同流合污之品格,所以又与兰、竹、菊一起被誉为"四君子"。但在中国的传统名花中,梅花是后起之秀,不像桃李、芍药、荷花那样显眼。"《离骚》遍携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渐有赋咏,而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到了两宋时梅花最终被推为"群芳之首",成为了崇高文化的象征。爱梅和咏梅已成为宋代社会的一种普遍风尚。  相似文献   

2.
梅清姿神韵,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梅花有傲雪抗寒的斗争精神,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又有孤高亮节,不同流合污之品格,所以又与兰、竹、菊一起被誉为"四君子"。但在中国的传统名花中,梅花是后起之秀,不像桃李、芍药、荷花那样显眼。"《离骚》遍携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渐有赋咏,而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到了两宋时梅花最终被推为"群芳之首",成为了崇高文化的象征。爱梅和咏梅已成为宋代社会的一种普遍风尚。  相似文献   

3.
林逋隐居孤山,以咏梅著称于世,遂有所谓"梅妻鹤子"之说。但林逋咏梅八首律诗中,所写多称"小梅"、"孤根"、"一枝"。同时文人造访其所,所见也以松竹为主,由此可见其隐所植梅不多。整个北宋时期孤山梅花分布也极有限。所谓"梅妻鹤子"说也不见于宋人著作,是后世的想象之辞。  相似文献   

4.
梅,作为一种有特殊审美意象的植物,千百年来一直为我国历代文人津津乐道,比如,梅与兰、竹、菊合称为植物中的“四君子”,与松和竹同列为“岁寒三友”,至于咏梅的诗文词曲更是多得难以计数。不过有趣的是,文人们在谈到梅的时候,往往将梅花、梅子(梅花的果实)和腊梅三者混为一谈,特别是梅花和腊梅,几乎不分彼此。事实上,梅花属于蔷薇科,一般在冬末初春开花,可以说是常见植物在一年中开花最早的。所以唐代张谓《官舍早梅》诗曰:“风光先占得,桃李莫  相似文献   

5.
"梅"是宋词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花卉意象。梅具有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独早的神韵美感,是宋词梅意象的精髓。由此,梅成为宋代词人感物喻志的象征,具有了人格意蕴。姜夔存词八十四首,而咏梅词多达十八首,几乎接近全词的四分之一。姜夔的咏梅词融入其人格象征,借梅花写自身高雅的人格情操、托梅花寄寓忠怨之辞及情感体验、以梅花抒发凄楚苦寒的身世之感。  相似文献   

6.
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写下了大量咏梅的诗篇。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誉为咏梅之绝唱。梅花象征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  相似文献   

7.
在文人竞相咏梅的两宋,姜夔是创作梅词最多的词人之一。他叙写梅花,把对自己的人格、精神追求、人生感悟、相思之情以及对国势、时局的关注赋予梅花,写出梅之魂,在宋词豪放和婉约之间,别开清雅一派。姜夔的梅词呈现出空灵幽冷的意境和高雅的审美取向,其创作丰富了梅文化蕴含,提升了两宋梅词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了陆游、辛弃疾的咏梅词的异同:两人咏梅,都是词人审美观念的外化、人格理想的寄托,但是两人审美情趣与人格内涵却有差异;两人咏梅,都有意或无意地将梅花作为身世的寄托。但是,陆游咏梅词的寄托,似乎与自己的经历遭遇不甚吻合;而辛弃疾赋梅,则往往不离自己的身世,其雄心、其智略、其幽愤之情、其身世之感,都在不经意之中,从字里行间隐隐泛出。  相似文献   

9.
梅花是一年中开花最早的木本花卉。花期长,适宜于排水良好、瘠薄的砂土中生长。我国种植梅花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千百年来,人们把梅花作为最好的花卉来称颂。梅花不畏寒冷,独步早春的精神,也被用以象征人们的刚毅精神和崇高品质。古今诗文,留下大量的咏梅佳作。就连对联这一艺苑奇葩中,也有不少或与梅相关,或以梅自喻的佳对妙联。  相似文献   

10.
清苦良自持,忘言养高洁。静夜月华明,开门满山雪。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竹斋,别号梅花屋主,诗多描写田园生活,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梅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梅五言绝句,全诗风格冰清玉洁,空灵华美,细细品读令人  相似文献   

11.
在诗歌史上,梅花很早就被文人赋予了高洁品格的象征意义。到了宋代,咏梅成为文人的一时趣尚,两宋之交的杰出诗人陈与义一生以大量的诗篇咏梅,在梅的意象中,或寄托高远的人格理想,或传达脱俗的诗艺理念,或寄寓深切的怀乡之情,托意丰富,风格清迥,梅花的人文色彩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相似文献   

12.
梅花,对于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来讲,始终是一种难解的情结。不论是他们的诗词里,还是在他们的思想里,都有着浓得解不开的梅花情结。从梅花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所创作的诗词中梅花的蕴涵着手研究,旨在揭示古代文人墨客的梅文化和梅花情结。  相似文献   

13.
宋代咏花诗非常繁荣,"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对梅花表现出特殊的偏爱,在其现存4200百余首诗中有140首咏梅诗,这个数目在宋代、乃至历代诗人中都不多见。分析其原因,梅花不但契合了杨万里在诗中表达情志的需要,更与他个人的志趣、品节有关。通过考察杨万里咏梅诗,我们将不难发现,清新可爱的梅花是杨万里诗品和人格最好、最真的写照。  相似文献   

14.
齐己《早梅》一诗描写了“梅花开”的情状,是咏梅诗里难得的佳作.原本习禅的僧人齐己却渴望投身于士大夫的政治生活,具有与其身份不相符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是晚唐特殊的时代造成的,《早梅》一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体现出这种矛盾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全面揭示了咏梅成为元遗民诗人话语特征的历史文化原因与现实因素,及咏梅诗的时代特征,从而明确元遗民咏梅诗在中国咏梅诗史和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词中大量描绘了各样的花卉,尤以咏梅为著。她常以梅自比,梅成了她的化身。结合李清照一生的经历,探析女词人大量咏花词中所反映的其前、中、晚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咏雪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领域之一。欧阳修创"禁体",苏轼作"尖叉韵"雪诗,后人争相效仿,甚至有人将"禁体"扩大到词、赋、曲等文体创作之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文化现象。将吴应箕的禁体与尖叉韵雪诗置于禁体与尖叉韵雪诗发展史中来考察其继承与发展是很有意义的。特别是从学界不太关注的视角与不太注意的材料来研究禁体雪诗,有利于拓深禁体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人日"起源于创世神话。唐代宴会、登高、"剪彩"等"人日"节俗或为诗歌创作提供材料,或直接激发文人创作的灵感。唐代"人日"诗主要有歌春颂新?思人怀乡?感叹身世三大主题。"人日"诗中的意象主要有梅花、"彩胜"、柳、雪等。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以梅写意者层出不穷,然屈骚之下,以梅入骚者并不多见。今骚体长诗《梅赋》以骚之体式写梅之气韵,深得《楚辞》神韵。全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一,诗境阔而意绪悠长,格调迂徐而不乏昂扬之态,深追屈骚之体,是当代寂寞骚坛上的一朵奇葩。《梅赋》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救世、醒世、敢为天下先,奋发向上而又饱含爱国热忱的有志之士形象,同时也是新时代千千万万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爱国劳动者形象,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