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这是我最近观摩的一节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中的"教学事件"。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课中,教师出示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x+y=35,2x+4y=94烅烄烆,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求解。这让许多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我们都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的学习内容,"下移"给六年级学生,是否是"揠苗助长"?这样的教学,是否"越位"了呢?  相似文献   

2.
2007年10月下旬,笔者去一所山区小学执教了一节六年级的英语课,教学内容是《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3 A Let’s Talk。这节课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笔者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做到了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3.
这节观摩课的人气特别的旺,教室的后面黑压压地坐满了听课的教师.执教者是数学教研组长、省级教坛新星,内容是六年级下学期"认识圆锥"一课.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就是这节观摩课,让我们讨论了两年,同时也争论了两年.参与这次讨论的不仅仅有执教者、听课的教师,甚至还有部分学生.  相似文献   

4.
这节观摩课的人气特别的旺,教室的后面黑压压地坐满了听课的教师。执教者是数学教研组长、省级教坛新星,内容是六年级下学期“认识圆锥”一课。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就是这节观摩课,让我们讨论了两年。同时也争论了两年。参与这次讨论的不仅仅有执教者、听课的教师,甚至还有部分学生。  相似文献   

5.
<正>试卷讲评课是数学测试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是反馈教与学效果的综合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一、教学背景笔者在援疆支教期间,参加了伊犁州2020年"优秀教师乡村行"送教活动,就"三角形"试卷的讲评开设了一节示范课,给广大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二、教学设想分析1.测试范围与试卷结构分析本次测试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1章三角形.试卷结构:第1-10题为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相似文献   

6.
前段时间,笔者与全校语文教师,到某校听了六年级一位高级教师的一节公开课。其目的原本是为了解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异同,以便抓好衔接教育,使学生完成好由小学到中学的这一过渡阶段的学习。听课下来大有意外收获。在这节课上,教师让学生在各式各样的生动的朗读声中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听者耳目一新。笔者这些年来听过不少课,但像这样注重抓朗读训练的课,还真是少见。由这节课引发了笔者对朗读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记得去年,笔者曾带领教研室人员深入到一所学校,开展一次不打招呼的“推门听课”活动。我听了一节小学四年级数学活动课(苏教版),课题是:《我们去春游》。这节课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我听了一节二年级的公开课<黄山奇石>.执教教师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在学生复习上节课知识、初读课文后便将黄山的奇石、云海投影出来,让学生结合画面学习课文.接着便指名学生上台表演"猴子观海"的动作,再由学生争相扮演黄山的导游,向游客介绍黄山奇石的秀丽神奇.在这节课中,教师似乎从教学活动中抽身出来,忙于电脑的操作,进行投影内容的调整.教学结束后,听课的教师有的叫好;有的纳闷:教改以后,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正>我校在一次备课组教研活动中,要求听课教师就自己所听的一节课,针对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并进行重新设计,同时说明理由.笔者选取的课题是苏科版2014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2节"二元一次方程组"下.就此课例的改进,与诸位分享其中的过程与体会.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不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态,而大有"绿遍山原白满川"之状。随之,教师开课的机会多了,听课的机会更多了。一节节家常课、观摩课精彩纷呈、激情洋溢、气氛热烈。乍一看,课堂灵动而美妙,流畅而精彩。静静地思索,笔者总觉得这看似唯美、精彩的课堂缺失了什么?是的,它  相似文献   

11.
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是领导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完成学校任务的十分重要的一环,更是领导取得指导教学工作的主动权的依据。领导听课,笔者浅显的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有具体听课计划。每一学年(学期)听哪些年级的课,那些学科的课,哪些教师的课,着重解决哪些问题,要定出周密的听课计划和每周听课的时间表。二、听课。每次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听,不能随心所欲。1.听新教师的课(可事先通知,也可不通知;在室内听,也可在室外听)。了解他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带有一种考察性质,连续听他讲几节):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2.
听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明文规定了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的听课次数。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有些学校放了"高产卫星",教师中就出现了"为了任务而听课"的现象,反而成为制约教师发展的"瓶颈"。案例中的王老师听了二十节课,听了十几位教师的课。尽管"百花齐放",但难免"走马观花"。那么如何听课,究竟该在何处着力?"一个学期听课不得少于二十节",表面上轰轰烈烈,其实  相似文献   

13.
钱兵 《考试周刊》2013,(48):152-153
<正>为了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听课特色月"活动。每周每学科每年级开设一节公开课,备课组全体教师必须全部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在评课过程中,大家的教学思想、观点相互碰撞,不仅使教者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有了全面的认识,而且让每位听课教师都得到了启发。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教师听课评课的热情高  相似文献   

14.
近日,在一次教学竞赛活动中,笔者作为评委有机会看到了一些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兴奋之余,记录下一些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讨论,以期使讲课、听课、评课成为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过程。笔者共听了6节初中地理课,内容都是关于"降水与降水的分布"。降水是人们每天都关注的一个天气要素,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了解降水的多少和分布是学生认识水资源与人类关系的基础性知识内容。教学内容完全相同,但6节课上得各有千秋,让人百看不厌。依照EPD课堂教学的十六字  相似文献   

15.
江梅 《师道》2020,(1):50-51
笔者曾听过一节小学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名叫《设计订阅号菜单》。这节课总体效果不错,让听课老师感到耳目一新。不过,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感觉课例存在着硬伤———这硬伤是由执教老师“贴板书”的行为引发的。执教本节课的年轻女老师课前充分挖掘地域资源,带领学生围绕“外来工”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正>前一段时间,我们改变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组织了一次全新的观课活动,课题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题"让友谊之树常青"。教师"短平快"切入新课,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教师首先播放学生交友微视频《我们是这样成为朋友的》,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并用反馈器对学生交友态度和交友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一位同事执教《秋游》(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这一课时,因为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而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语文课如何才能保持"语文味"呢?我想这节课能给我们一些启发。1.认读词语是基础新课伊始,这位教师就出示了《秋游》这篇课文中的"绵羊、稻子、高粱、棉花、打滚、嗓子、凉了、郊外、白兔、追逐"等词语来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这样的词语检查在小学语文课中十分常见,但是该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把这些词语读准,还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在读"绵羊、稻子、高粱、棉花"时,她让学生想象有关动植物的样子;在读"打滚、追逐"  相似文献   

18.
教研活动     
上海市上海中学历史教师孔繁刚最近在高中二年级为该校各学科教师上了一节人教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示范课,内容是“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和活动”。执教者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过程的设计颇有新意,受到听课老师的赞赏。该节课已摄制了录相,欢迎与同仁们交流。  相似文献   

19.
听课,是学校领导一项常规的教学管理工作,是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教学能力、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条有效途径。许多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领导的听课节数作了明确要求,有的地方规定: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得少于80节,副校长不得少于60节。校领导听课,逐渐演化为一种新的听课形式——"跑课"。"跑课"是指学校管理者不提前通知任课教师,不征求授课教师的允许,随时进入"正在进行时"的课堂进行听课,且听课的时间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  相似文献   

20.
<正>"巧言令色,鲜矣仁"出自《论语·学而》,意为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人的仁心就少了。由此可见,巧言令色是个贬义词。可在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如果反弹琵琶,用"立德"替代"鲜矣仁",钻研语言技巧,和颜悦色地对待学生,那么"巧言令色"就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新学期第二周星期二上午第三节课,八年级(18)班,一节由笔者执教的无教师听课的道德与法治常态课,开场约2分钟内,学生自发地连续5次鼓掌。这一幕让笔者时常回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