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家教指南》2016,(6):1-2
为了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浙江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16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20—21日在敦煌研究院举行。来自法国、德国、英国、奥地利、比利时、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伊朗等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向会议提交论文108篇,其中有60多位学者在会上分别作了学术发言,学术报告涉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佛教考古与石窟艺术、敦煌文献与历史文化、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史、敦煌艺术与当代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作为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的"交融与创新:莫高窟创建1650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莫高窟举行。作者在这篇欢迎辞中阐述了敦煌文化的多元性、自发性和进取性;并着重强调了保护、研究、传承与弘扬敦煌文化的紧迫性、科技性、开放性和国际性。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敦煌研究院建院75周年,敦煌研究院与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联袂合作于2019年10月18-20日在莫高窟举办了"2019敦煌论坛:6-9世纪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50余篇,与会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吐蕃的历史、文献与政治、丝绸之路考古发现与研究(尤其以吐蕃为关注点)、丝绸之路上的金银器和丝织品、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与艺术等众多学科领域展开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大大促进了世界多种文化、多种宗教和多个民族交融互鉴,兼容并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敦煌研究院与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联合于2017年8月23日-25日在莫高窟举办了"敦煌论坛:传承与创新——纪念段文杰先生诞辰100周年敦煌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的230多位中外学者围绕缅怀段文杰先生历史功绩、敦煌艺术传承创新、敦煌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四大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5.
2000年7月25日至26日,在香港大学举办了由敦煌研究院、香港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化研究院、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和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合办的“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会议由李广业先生、区永熙先生、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赞助,季羡林先生、饶宗颐先生分别任名誉主席和会议主席。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海内外的一百多位学者,提交了有关敦煌学的论文37篇,这些论文大体上可分为敦煌艺术与石窟考古、敦煌文献、语言文学、儒家典籍与佛教文献、科学技术、汉唐地理与区域制度等。 敦煌艺术与石窟考古…  相似文献   

6.
正为促进敦煌晚期石窟及其分期、断代的研究,敦煌研究院院级课题重点项目"敦煌晚期石窟的分期与断代"(项目编号:2020-SK-ZD-01)课题组于6月26至28日在敦煌莫高窟举办了为期4天的学术会议。此次会议采用小范围的研讨与交流方式,围绕敦煌晚期石窟的主题,就敦煌晚期石窟相关的历史、宗教、文化、石窟、壁画、文献、石窟断代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7.
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对于敦煌学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对敦煌学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目前的研究有平庸化、琐碎化的趋势,缺乏较有分量、理论性的成果。在顺应国内外学术思潮的大势下,作者积极倡导敦煌学研究的宏观化与理论化。  相似文献   

8.
2007年8月24-27日, "敦煌壁画艺术继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莫高窟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齐聚莫高窟,共同讨论敦煌文物和艺术与现代中国艺术创新的问题.本次学术会也是"段文杰先生从事敦煌文物和艺术保护研究60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正赵晓星著《莫高窟之外的敦煌石窟》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于2018年1月出版。作为"华夏文明之源·历史文化丛书"石窟艺术系列之一,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莫高窟以外的其他敦煌石窟,包括西千佛洞、榆林窟、东千佛洞、下洞子石窟、肃北石窟和昌马石窟的独特艺术成就,为广大读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7月21日至24日,由敦煌研究院主办,在莫高窟举办了"2010敦煌论坛:吐蕃时期敦煌石窟艺术国际研讨会",来自日本、法国、瑞士、新加坡、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等三十多家高校和专门研究机构的近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45篇,其中绝大多数论文在大会中都有宣读,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敦煌学、藏学、民族学、考古学、佛学、艺术学界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1.
敦煌石窟是世界罕见的艺术绘画宝库。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在发展中形成复杂的自身演变过程。第一种表现在绘画用色的风格上:不同年代、不同的社会风尚,使不同的色彩形式都出现过自己的高度;第二种是因年代久远出现的色彩自身氧化和一些人为的因素使壁画出现了第二色彩效果。透过敦煌壁画衍变形成的各种不同的色彩风格,我们能领略其复杂多姿的色彩结构。  相似文献   

12.
智力是人类的一种综合能力。在教学中,良好的智力要通过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S.P.76白描稿,作者经过详细分析说明并研究,表明其中的两小部分是敦煌壁画底稿《观无量寿经变稿》,并认为应是莫高窟第55窟《观无量寿经变》的壁画底稿.  相似文献   

14.
在对敦煌莫高窟第217窟进行全面调查时,发现西壁龛下的供养人画像行列下方还存有底层壁画。这些底层壁画内容依然是供养人。经过研究,认为第217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盛唐洞窟,而是开凿于武则天时期的洞窟,由初唐时期的敦煌大族阴稠家族开凿。  相似文献   

15.
敦煌莫高窟第465窟壁画是藏区以外现存最早、 最完整的藏传风格寺庙壁画,在藏传佛教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断代意义。该窟壁画中的个 别双身图像不见于传统的藏传佛教造像体系,对壁画双身像身份的确定,有助于对整个壁画 表现的宗教义理、教派传承,乃至于艺术风格和创作年代的判定。作者根据谢稚柳先生《敦 煌艺术叙录》的藏文记音和藏传佛教造像学描述,对壁画中的双身图像进行了初步的辨识。  相似文献   

16.
在对敦煌地区现存传统建筑进行考察和走访工匠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调查和以往相关论著,就敦煌莫高窟清代及民国时期窟檐进行了专题研究,其工艺特征与艺术风格自成特色,是形成敦煌传统建筑工艺做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敦煌壁画中现存的唐代所绘的四轮车、多轮车及椅轿的考察与研究,对中国历史上交通工具制造和使用的情况提出了与传统记载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赵声良 《家教指南》2011,(5):14-17,130,131
本文通过分析台北故宫所藏两幅传为"隋代"的绢画,并与敦煌莫高窟壁画比较,认为台北故宫所藏两幅绢画分别是临摹莫高窟第301窟南壁佛像和第244窟北壁菩萨像,而临摹者就是张大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