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省域专利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的专利数据由于人口流动和知识传播的原因,存在着空间相关.传统的计量方法不能体现空间相关,且一般的省域截面数据达不到空间分析方法对大样本的要求.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同时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提高了模型的拟合度和系数的正确性.人口流动和流动导致的人口增量对专利创新有重要的影响,人口流入较多的地区专利创新多;经济增长对创新的影响是正面稳定且具有一定的局部性;高校教育也有正面影响,但其作用尚待发展且空间相关性较大;外商直接投资在投资地对专利创新能力有明显的正效应,对投资地的邻居并没有显著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区内流动、跨区流入和跨区流出3种流动类型,对内蒙古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流动原因和就业身份等基本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统计了内蒙古跨区流出人口的主要流向省份,以及跨区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省份,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跨区流出人口的空间特征,研究表明,内蒙古跨区流出人口的流向省份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即主要的流向省份趋于空间聚集,最后对当前内蒙古自治区的流动人口特征进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5,(8)
从经济主体行为出发,讨论了城乡收入差距与要素流动的内在关系,结合新经济地理学分析范式,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以重庆为例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和STR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口城镇化存在倒"U"关系,要素流动和政府参与度对缩小差距存在时滞性和时变性,城乡差距正向影响经济增长,但作用逐步放缓,且具有非线性转换特征。基于此,应加强区域化分工,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继续深化户籍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整财政支出和农地流转政策,激活农村要素市场,保障农村经济长效增长。  相似文献   

4.
在确定房价收入比合理区间的基础上,基于抚州市房地产市场和抚州市城镇居民收入的统计,对抚州市2006年和2007年的房价收入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抚州市平均房价收入比逐年增大,但目前还在可承受范围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房价收入比有一定差距;不同收入阶层对不同类型和不同面积大小住房的承受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5.
在地理距离和人口流动权重矩阵下,利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估计了房价对区域创新的抑制效应,并对空间效应进行多维度分解,识别出房价对创新抑制效应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不仅显著拖累了本地创新,还通过空间溢出机制拖累地理邻近地区和人口流量联系紧密地区的创新,且这种创新拖累效应在地理距离联系紧密地区表现更明显。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下,房价上涨对创新抑制效应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梯度分异”特征,在以德州、洛阳、长沙和苏州为四个端点的“钻石型”区域内,区域房价上涨对我国整体区域创新的拖累最大。在人口流动权重矩阵下,房价上涨对创新抑制效应呈现“分散式”“层级化”特征,占据“流量”枢纽地位的广州、北京、深圳、上海、成都、东莞、苏州、重庆、郑州、佛山、西安、杭州等地房价上涨对我国整体区域创新的拖累将更大,未来针对“流量枢纽”城市的房价规制政策将更能有效促进全国整体创新涌现。  相似文献   

6.
区域间的知识流动逐步发展成为在空间层面上配置创新资源、推进国家创新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利用2008-2014年以来城市间专利权转移的来源地-目的地“流数据”,避免专利引文研究的文献分析缺陷,应用空间交互模型,在区域层面上把单一地理邻近性扩展为包含技术总体水平邻近、技术结构类别邻近和制度邻近的复合邻近性,对城市个体虚拟变量进行回归参数估计,计算得到中国大城市的区域吸收能力水平。实证结果表明,1000-1500公里之间存在着我国知识流动中空间相互作用的临界点,技术邻近性在总体水平和结构类别两个维度上对知识流动的促进作用得到验证,高吸收能力城市呈现出圈带状集聚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7.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彼此关联、相互作用并且有自动调节机制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人口疏散模型对减小地震期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作用。从疏散空间、单元格边长及邻域等方面对人口疏散模型进行了描述。以人口疏散模型为基础,通过C语言进行编程并对人口疏散过程和疏散时间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9.
本文区分非正规居住和正规居住两种模式,基于理论分析,分别构建两个一般均衡模型,通过模型推导和数值模拟,提出两个研究假说。在此基础上,利用2001-2014年广东省和山东省设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门限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不同居住模式下,地方政府土地供给行为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方式。研究发现:(1)在非正规居住模式下,地方政府土地供给行为是城市间人口流动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地方政府土地供给行为对城市间人口流动的影响方式呈现为线性方式;地方政府增加工业用地供给,会导致人口流入;地方政府减少工业用地供给,会导致减缓人口流入(或导致人口流出);(2)在正规居住模式下,地方政府土地供给行为是城市间人口流动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地方政府土地供给行为对城市间人口流动的影响方式呈现为倒U型方式;在(0,S_i~*]区间内,增加工业用地供给或减少住宅及商服用地供给,有助于吸引人口流入;在(S_i~*,∞)区间内,增加住宅及商服用地供给或减少工业用地供给,有助于吸引人口流入。  相似文献   

10.
基于信息空间的知识流动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SECI模型的不足,借鉴博依索特提出的信息空间模型全面深刻地分析了知识的流动过程,并着重探讨了知识流动的本质特征以及知识在流动过程中的创造和转化。  相似文献   

11.
李富田  唐嵩 《软科学》2005,19(1):71-74
应用人口流动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西部地区的多数小城镇由于存在机制缺陷———缺乏增长点,所以,与城市相比较并不具有聚集人口的拉力优势。因此,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12.
在对集群内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提出假设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创意产业集群内企业间双向知识流动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验证,并通过模型计算路径系数.结果表明知识供给主体、知识接收主体、知识属性、环境因素和流动主体间亲密度5个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对创意产业集群企业间双向知识流动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04—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地区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模型及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考察研发要素流动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呈现整体上升态势,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集聚效应与路径依赖性;(2)RD人员流动、RD资本流动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均产生了显著的"挤入效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在RD人员流动与其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3)RD人员流动、RD资本流动均通过资源效率的改善进而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RD人员流动、RD资本流动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边际效应均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油藏渗流模型和水平井筒内的流动模型,推导出了油藏/井筒耦合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两种流动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建立了以水平井生产端压差为目标函数、以孔眼分布为决策变量的优化模型,同时和均匀流入剖面、均匀射孔分布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优化模型考虑了水平井简内变质量流的影响,可为现场水平井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7—2014年中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考察了R&D人员的流动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在利用人口迁移引力模型对R&D人员流动测度基础上,应用Moran I指数考察R&D人员流动的空间自相关特征;考虑R&D人员流动的空间相关性,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考察各种区域特征对R&D人员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R&D人员的区域流动规模庞大且存在地区差异性,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呈现出“高—高”聚集的R&D人员流动态势,而西部地区则处于R&D人员流动“低—低”聚集分布的洼地;工资、消费、就业等物质财富特征对R&D人员流动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技术创新水平、医疗服务、公共交通和环境质量等区域发展特征对R&D人员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流动要素的集聚视角研究产业演化,凸显产业演化本质。构建单一要素流动模型和动态多因素耦合模型,分析要素流动驱动产业集聚路径以及产业集聚如何通过经济变迁和技术变迁完成产业动态演化。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各要素在流动中相互作用、动态耦合,导致产业经济系统的整体演化;集聚综合效应促进产业经济变迁,经济变迁中竞争效应诱发技术变迁,经济变迁和技术变迁的动态作用决定产业演化趋势,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或萎缩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拉尼斯-费景汉人口流动模型的现实意义,结合黑龙江省情况,提出建议,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程,最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流动人口与当地人口文化上的差异,将异质性人口流动分为相似性人口流动与多样性人口流动,探讨两种类型人口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家精神的中介作用,并以200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相似性人口流动以企业家创业精神为中介,有助于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多样性人口流动以企业家创新精神为中介,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存在“N”型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晓飞  逯进 《科学与管理》2020,40(2):93-103
文章运用ESDA方法探讨了山东省2003—2016年间各市的人口结构、投资与经济结构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表明人口结构、投资、经济结构三者具有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初步得出人口结构与投资对经济结构存在影响的假设,然后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结构与投资存在空间溢出性,对本地区和临近地区的经济结构都存在促进作用,两者的交互项利于本地区的经济结构,但会阻碍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宛群超  袁凌 《科研管理》2021,42(12):80-87
   基于2004—2016年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要素区际流动与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探讨FDI嵌入其中的非线性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正向空间累积效应,创新要素的区际流动以及FDI流入过程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R&D人员和R&D资本的区际流动均对流入地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而FDI 较为明显地促进了R&D资本流动的创新效应;在R&D人员流动和R&D资本流动产生创新动能的过程中,FDI的调节作用均呈现非线性特征,其作用强度具有倒U型演化特征。本文结论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