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师的教育信仰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教育信仰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并对教育活动的极度尊重和信服,以之为教育行为准则的一种终极的价值追求.它包括教师的生活信仰、专业信仰、学科信仰和学科教学信仰.教师的教育信仰直接影响到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2.
任卓  张建新  彭化 《中学教育》2011,(6):110-114,102
农村中小学教师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工作者,其教育信仰状况不仅关系着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还关系着目前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湖南省六所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信仰状况的调查表明,农村教师教育信仰状况令人堪忧。因此,建立一种理想的教育感召机制,加强农村教师教育信仰的树立,激发其对教育事业的尊崇、敬仰,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信仰"是社会群体和个体基于内心渴求而生发出的一种超越性力量。"现代性"信仰缺失凸显着教师信仰教育的重要。然而,教师信仰教育正在遭遇教师的信仰之惑、教育内容之惑、教育方法之惑、自由的尺度之惑等"本领恐慌"。建议从教师信仰唤醒、教师信仰教育学习超越、坚守好信仰教育自由尺度等方面进行来消解。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也需要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是现代教育最成问题之处,也是教师教育最大危机之所在。然而究竟何谓教育信仰,何谓有教育信仰的教师在现代教育研究中仍隐而不彰。文章从什么是教师的教育信仰,为什么现时代需要迫切地唤醒教师的教育信仰,教育信仰的价值三个方面分析了教师教育信仰的内涵,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项需要信仰的事业,教师教育信仰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以及对教育教学价值的信服和尊崇。一般而言,知识在教师教育信仰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引导和促进作用。不同知识观的知识内涵和特征对教师教育信仰的形成塑造和影响程度及方式必将有异。为此,本文从知识观演变,深入分析和阐释知识对教师教育信仰形成的作用,提出促进教师教育信仰建构的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展开之中,也体现在该种教育思想的理论阐述之中。而当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思想的模糊性、多元性和自发性,不仅昭示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论上的冲突,也造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教学本质、教学范式、教学思维和教学路径等诸多实践层面的困境。问题的根本消解需要回到教学原点,从理论体系、外部环境和思想观念三重维度入手,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以一种更加科学更加理性的态度和立场,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现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转换和提升。  相似文献   

7.
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生命就等于没有灵魂,而人的信仰的确立、变化和发展又与人的全部实践活动和现实生活条件以及知识和能力是紧密联系的,故科学而正确的信仰需要依靠教育塑造.本文试通过对信仰及信仰教育的分析来认识对儿童进行信仰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提出了对儿童进行信仰教育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高校教师教育专业承担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职能。当前,滇西民族地区高校教师教育面临着几个问题:教师教育专业建设逐渐弱化;学生的教师职业信仰状况堪忧;教师教育专业硬件及师资匮乏;缺少高校教师教育与新课改衔接的机制。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是正确认识教师教育专业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加强学生的教师职业信仰教育;三是加强教师教育专业硬件设施及师资队伍建设;四是增设高中新课改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与环节;五是建立高校教师教育与新课改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9.
信仰教育与当代大学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仰在信念体系中具有总体性、支配性、普遍性的地位和作用,统摄着人们的整个精神生活。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就是树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教育。在正确把握信仰内涵的基础上,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性,理性分析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原因,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科学认识当今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增强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怀,才能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0.
信仰是对非实证事物的一种坚信态度和行为趋向,它最初与教育是一体的,但是随着西方哲学对神学和理性的批判,信仰逐渐从教育中失落,人愈加虚无化和工具化,社会愈加世俗化和私欲化。面对我国社会和教育现状,我们旨在从信仰的视角切入,探究信仰对于教育的知识、道德和审美发展的意义,从而为重建信仰教育、重塑人的精神世界提出积极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朱蕾 《成人教育》2007,(1):74-76
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中存在着诸如诚信缺失、结构失调、定位趋同等问题。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既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良性发展的前提,更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关涉教师自身及外界环境等多种要素,而教师的教育信念、知识和技能是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坚定正确的教育信念是中学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娴熟的专业技能是专业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面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出现偏差,迫切要求高校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应时代要求和大学生实际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Support for Learning》2004,19(3):114-118
In this article, Julia Ipgrave takes the idea of inclusion beyond the field of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to incorporate the needs of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faith backgrounds in the religious education (RE) class. She recommends that teachers respect the integrity of their pupils' faith backgrounds by making room for the children's own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on the traditions to which they belong. Suggestions are made as to how to give equal value to the different faith and non‐faith backgrounds of children in Religious Education lessons. As well as feeling valued, pupils also need to feel safe.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children's interests are best served, not by avoiding sensitive and controversial areas of religion, but by establishing a framework of openness and respect within which children can express their views with confidence, differences can meet and pupils and teachers listen to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15.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市场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也是大学生安身立业之本。在当今所面临的种种社会诚信危机中,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尤为突出;加强高校诚信教育事关国家繁荣富强、民族兴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加强诚信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容置疑的职责。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知识教育和信仰教育的统一体,传统的教育偏重知识传授,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效果,思政课向信仰教育的转变已迫在眉睫。为实现这一转变,教师要自觉提高综合素质,大胆创新教学理念,采用以交流互动、情感体验为特征的教学方法,确立层次性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way in which Christian Religious Education (RE) teachers articulate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they experience both in school and with their peers as they navigate their way through their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The paper offers a unique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s of the three discourses of faith identity, emerging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a performative teacher training context.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undertaken with 184 student RE teachers across three universities. It became clear that all students interpreted the Standards and policy guidelines ambiguously, as being value-laden or value-free. The idea of the ‘good teacher’ as someone who was, by very definition, neutral and objective immediately made the faith position of students problematic. This is a key point in relation to the notion of performativity and education and the disproportionate impact it made on Christian students. It appeared as though many Christian students were concerned to stress that although their faith was personally important for them it was not something that contributed to their understanding of a ‘good teacher’.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一直以来是我国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大学生诚信道德困境的教育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教育是大学生品质提升的内在需求,基于当前大学生教育中存在的诚信道德缺失困境思考,高等院校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长效机制,通过积极的灌输、教育、引导和规范,使大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品行合一、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先生作为五四时期教育先进分子,在当时急剧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抱有教育者必须对教育怀有信仰的先进理念并以此开展了春晖中学的教育实践。这种理念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对于处于现代化社会语境下的教育而言,是难以企及的高度,也为我们思考当下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