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认为:“孤独的坏处就算不是一下子就被我们感觉到,也可以让人一目了然;相比之下,社交生活的坏处却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周庆锋 《小学教学研究》2010,(12):118-119,121
教育的价值在哪里?人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创造幸福的能力,最后达到“让学生感受幸福、让教师享受幸福的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学校应该如何开展幸福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对“幸福教育”这个概念可能产生两种理解,一是把幸福作为一种有待教、有待学的情感内容,这样“幸福教育”就是“教幸福、学幸福”;二是把幸福当作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这样“幸福教育”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这两种理解都是可以成立的。但是,把幸福作为教育的内容,是一种较为肤浅、更加危险的理解,它有可能允许以不幸的方式进行“幸福”的教学工作,很容易使“幸福的内容”蜕变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把幸福作为教育过程的根本性情感性质,使幸福与教育在本质上统一起来,则是更为深刻、可靠的理解。当然,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在幸福的感受中进行幸福内容、幸福观的教育,“幸福教育”才能取得完整的意义。幸福教育是为“人”的幸福的,教育不是主要与教师或学生某一方“人”有关,它是师生双方的实践,所以没有教师方面“幸福地教”,也就无法真正给学生“教幸福”;反之,不能教学生幸福,教师实际上也不存在幸福地教。有一种说法:教育的过程是苦的,但果子是甜的。这如果不是骗人的,就是对幸福有误解。幸福既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目的与过程总是内在统一的。我们无法设想不幸的过程会突然推演出幸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一、对提升学生幸福度的理性思考 教育是人类精神层面上的代代相传。这里的“精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相对“物质”的“精神”,是一切文化的总和;二是相对于“肉体”的“精神”,是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前者属于“教书”,后者属于“育人”。无论是知识传授,还是道德熏陶,都必须要有一个让人愉悦、让人快乐的环境。就学校而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幸福指数”也称“幸福度”,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学生如果有了轻松的心理、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生的目标.而人生是为让自己幸福而存在的.所以我们说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人的幸福。“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应是教育事业恒久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与人性化育的职业。教师自有教师的幸福。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幸福。在古今中外关于教师的诸多比喻中,“蜡烛“”人梯“”园丁“”工程师”,集中到一点,就是无私地奉献,在传递幸福中创造幸福,在创造幸福中升华生命。正如马克思所说“: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教师,正是用自己的爱和热情为人类造福,让别人幸福,播种希望,开创文明。无私,才会“燃烧”,没有偏见,没有杂念,怀抱一颗赤诚之心。这是师德修养、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有爱,才能“照亮”,爱生活,爱生命,爱学生,让爱在无私奉献中闪光。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其实,在人与神之间,就一而拥有作为教师的幸福。也许他并无物质的富有,却有精神的寄托;并不是轰轰烈烈的惊人之举,却拥有阔大的利他胸怀!反观人生,确证生命是幸福。教师是情感的培育师,是精神的守护神,是意志的砥砺石,是人格的构建者。教师,谆谆善诱,守望的是讲台,放飞的是希望,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未来。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在学生的进步与对社...  相似文献   

8.
我校的校训是“以人为本,文化关怀”。在我的“字典”里“,文化”不是一个静态概念,而是一种动态过程,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人怎样生活就能成为怎样的人。我校的“文化管理”,坚持的正是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的“生命性”原则。让每一位师生在校园里度过他一生中最美丽、最宝贵的生命时光,让他们的一辈子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好,从而取得最大的成功和幸福,这是办一所理想学校也是做一名真正的校长的根本追求。当然,我知道学校文化建设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它是一种“行动的哲学”,是一种细节文化“。人就是目的”是学校文化建设最为本质的内容。教育…  相似文献   

9.
易敏 《辽宁教育》2008,(7):16-18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是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教师如何去发现、创造教育的幸福?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去体会幸福?如何让学生学会幸福地度过一生?我想这是新时代教师们需要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神史》中的孤独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神史>中的孤独是一种真正的孤独,一个文本的孤独、一个村落的孤独、一个不只是为自己思考的人的孤独,而这个思想者孙天主(孙世祥,因为<神史>几乎就是自传)的孤独正是<神史>中真正的震撼力所在.这种孤独是一种悲哀,一种对现行社会的反讽.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立意的教育改革就是要为人民更幸福而提供适合的教育服务。几年来,我们践行“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实施“幸福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持续提升创优质,特色办学铸品牌。“素质提升的学园、精神文化的家园、享受幸福的乐园”成为学校办学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12.
陈继民 《湖北教育》2003,(19):59-59
尽管人们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容易形成共识,那就是,“幸福”不是绝对的。正如有些人说的:“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真正的心理平衡”。对某项工作干得快乐、有味道,可以说就是一种“幸福”。 教书,育孩子长大,看他们一天天进步,成为国家栋梁,有无穷的乐趣,因而,教书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 教了多年书,每次上讲台,总如同一个首次登台的演员,一招一式十分谨慎。进入教学角色了,或朗诵,或运算,或引导学生与历史对话,或鼓励他们寻找祖国新时代发展轨迹,就会忘我。当学生心领神会时,你定会如释重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在你快要成为"落汤鸡"的时候,递给你的一条干毛巾。幸福,是在你孤独的时候,有人陪你聊聊天、说说话……幸福是什么?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老妈说:"幸福是无法描述的,它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是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幸福?刚刚告别童年时代的中学生也许还没来得及仔细考虑这个问题。英国的学校特意开设课程指点迷津,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真正的幸福到底是什么?英国惠灵顿学校校长安东尼·塞尔登说:“一直以来,我们过于关注学业,而忽视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我认为,任何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出快乐、让人放心的学生。”他说。从下个学年开始,惠灵顿学校将在10年级和11年级开设“幸福课”,此外,学校还将举行一些有关幸福问题的讨论会。幸福课每周一次,由心理学家担任教师。幸福课将告诉学生们如何创造幸福,而不是消费幸福,还将教授学生如何在…  相似文献   

15.
我的表哥     
我表哥,姓罗,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水汪汪的;头发黑得像墨汁;而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他的嘴唇比口红还红,挺吸引人的。表哥这个人很“古怪”,跟他在一起可以让你有爱有恨有哭有笑。他的好处嘛多得不得了,“坏处”可也数不清。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幸福?《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幸福是让山区的孩子到北京看看。”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如是说。“幸福就是农村的孩子都能上学,都能上大学。”一位农村老教师如是说。“幸福就是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老师。”一位年轻教师如是说。“幸福就是懂得教育的规律,掌握教育的艺术。”一位专家型教师如是说。“幸福就是拥有学生真诚的爱。”一位退休教师如是说。“幸福是上帝恩赐每一个人趋于无限的感受。”哲学家如是说。……毫无疑问,无论你是农村的老师,还是城市的老师,只要你不放弃幸福的感受,你…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提出,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教育部部长,贵仁诠释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追求幸福呢?究竟什么是幸福教育呢?康德认为,“教育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发展,最后达到人人都拥有幸福的人生为终极目标”。费尔巴哈在《幸福论》中提出:“一切有生命和爱的动物,一切生存着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根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育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自己培养出来的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我们认为,幸福是指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教育的幸福梦是在教育过程中人生养成的目的、需要、欲望得到实现和满足后的心理体验,它意味着主体的生存和发展进入更完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孤独的哲学     
孤独是人存在的根本方式,是“非理性”的存在。哲学的孤独指人的本真自我。人就是孤独者。孤独就是个性,就是主观性。但人类追求“合群的自大”。这是试图逃避孤独与责任。人的创造力乃是孤独的升华。情感上的孤独是有待克服的消极情绪,而形而上学的孤独则是创造的原动力。孤独使人异于他人,这使他从根本上“做人”。诗人是苦闷的,哲人是孤独的。苦闷因孤独而生发,孤独借苦闷而增益。古之君子视“烦”、“寂”为非苦境,而乃常境也(刘熙载)。其实普通人也如此。但哲人的孤独不是不容人,而乃反省自己存在时的孤寂深沉。“孤雁叫,叫人怎睡?一声…  相似文献   

19.
感悟幸福     
每个人都在追寻着幸福,渴望着幸福,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感受幸福. 我曾经以为,幸福如天上的彩虹,美丽却遥不可及.后来,我读到了海伦的那句话:“我一直在哭,一直在哭,哭我没有鞋穿.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有人竟然没有脚……”那一刻,我读懂了幸福的真正内涵.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拥有、一种追求、一种对生活的审视和发现.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很多时候,幸福就在我们手中,只是我们没有经意而已.  相似文献   

20.
感受孤独     
孤独 ,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字眼 ,人们都害怕孤独 ,可孤独却又无处不在。当你独自一人在空旷的田野里游荡 ,陪伴你的只有一座座灰冷的山峰与一些不知名的花草时 ,心中会油然而生一种空落落的感觉 ,这就是孤独。说到孤独 ,我并不害怕 ,也不陌生 ,也许是因为经历过太多太多。我喜欢孤独 ,因为孤独是我平静的港湾。只有当我平静的时候 ,我才能真正感受到自我 ,才能体会到我存在的意义。其实 ,忙碌是最有趣的孤独。它能帮你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一步步造就你独立的思想 ,让你最终适应社会 ,适应生活 ,让你学会感受 ,学会理解。让你成为茫茫人海中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