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搏 《预测》2023,(3):53-59
本文基于323家制造业企业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双元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以及知识转化能力的中介作用和协调柔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双元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双元创新对知识转化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转化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转化能力中介了双元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3)协调柔性正向调节了双元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且正向调节了知识转化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结果对于企业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制造业企业301份调查问卷数据提出并验证反馈寻求、双元创新、组织整合惯性、组织结构特性、组织公平感和制造业服务化的跨层次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反馈寻求行为正向影响制造业服务化,并以组织双元创新为中介;此外,组织整合惯性,组织结构特性和组织公平感在其中产生正向和负向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我国整体制造业企业如何有效的利用反馈寻求行为和双元创新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经济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深度转型的背景下,以服务化推动制造业及先进制造业发展是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企业双元能力视角,从理论分析入手,提出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探究服务化对先进制造业GVC升级的影响机制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服务化能够促进先进制造业GVC升级;企业双元能力在服务化与先进制造业...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9,(7):15-20
通过组织层次双元创新作用于组织层次制造业服务化,构建了个体层次反馈寻求的跨层次演化主模型;在主模型中引入战略柔性调节变量形成了本文的理论模型。通过对在华跨国制造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450份调查问卷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个体反馈寻求对于组织层面的双元创新以及制造业服务化均有积极的跨层次促进作用;双元创新能够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并且在反馈寻求与制造业服务化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战略柔性在个体反馈寻求与组织双元创新关系中起着跨层次调节作用;战略柔性在双元创新与制造业服务化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分析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效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产业结构、政府政策和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结构是影响装备制造业研发效率的主要因素.根据影响研发效率的因素,提出两方面政策建议:政府应该通过改变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结构、保护研发成果、构建基础性和通用性技术平台来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效率;企业本身应调整研发经费支出策略,并通过与相关科研单位、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合作来提高研发效率.  相似文献   

6.
高巍  毕克新 《软科学》2011,(10):6-11,16
基于企业信息化理论,构建了信息化水平对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能力作用的理论模型,并以黑龙江省108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产品研发信息化水平、生产制造信息化水平、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企业商务信息化水平和企业人员信息化水平对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能力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浙江、山东等地区的296家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揭示跨界搜寻策略对企业双元创新能力平衡的影响机制,并检验资源拼凑的中介效应与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相对于技术知识跨界搜寻深度而言,市场知识跨界搜寻广度对双元创新能力平衡的正向影响效果更加显著;资源拼凑在两类搜寻策略与双元创新能力平衡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资源拼凑对双元创新能力平衡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8.
现有研究对于政府对制造业补贴能否提高制造业绩效存有争议。通过理论分析认为,研发投入是提高制造业绩效的有效途径,而且相比于一般制造业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产业的绩效提高效果更为明显。同时研发投入需要大量资金,如果一味增加研发投入,可能挤占其他部门资金。因此,政府补贴能够通过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促进企业绩效提升,而且对于高技术产业企业绩效提升的正面影响要大于对一般制造业;并通过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以上研究结论。这意味着政府应该对企业进行补贴,而且应该重点补贴高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9.
现有研究对于政府对制造业补贴能否提高制造业绩效存有争议。通过理论分析可知研发投入是提高制造业绩效的有效途径,而且相比于一般制造业,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产业的绩效提高效果更为明显,同时研发投入需要大量资金,但如果一味增加研发投入可能挤占其他部门资金,因此研究认为政府补贴能够通过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促进企业绩效提升,而且对于高技术产业企业绩效提升的正面影响要大于对一般制造业。并通过对中国A股上市企业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以上研究结论。这意味着政府应该对企业进行补贴,而且应该重点补贴高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0.
为加速传统制造业的创新进程,促进传统制造业集中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不仅要客观评估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更需要深入探讨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升级路径及机制。文中收集2017年温州94家高新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投入产出数据,并考察企业创新能力储备。同时,在构建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DEA模型测度企业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而探讨了效率值不同企业的改进方向。结果表明,温州高新制造业企业创新储备不足、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整体创新效率不高,存在传统发展路径锁定现象。在此基础上,应通过加强企业合作创新、创新研发模式和避免规模不经济等途径,有效提升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燕妮 《科学学研究》2011,29(7):1071-1078
 以2007-2009年年报披露研发投入的52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实证检验高管长期股权激励和短期报酬激励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长期股权激励与研发投入呈正相关关系。高管持股比例越大,研发投入越多;高管短期报酬激励与研发投入也呈正相关关系。高管短期报酬越高,研发投入越多;相比非国有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管激励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更显著;高成长性和高盈利性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受长期股权激励的影响,低成长性和低盈利性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受短期报酬激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2009—2013年沪深A股上市的132家医药制造业公司411个混合截面数据,对研发投入、纯技术效率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通过相关分析和层次回归后的实证结果显示:研发投入以及纯技术效率对企业价值均产生正向影响;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滞后期为一期;纯技术效率对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软科学》2019,(2):93-96
利用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2~2016年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企业生命阶段中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价值的影响,结果发现: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但提升效果在各生命周期存在较大差异,处在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分别存在门槛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衰退期企业的价值提升效果最显著,成长期企业次之,成熟期企业的价值提升效果稍弱,但各周期的企业超过相应门槛值后,研发投入的提升作用都会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通信制造业研发国际化投入产出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发作为国家和企业创新最关键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作为中国通信制造业的组成部分,三资企业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工作.通过建立三资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研发产出的影响因素,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影响因素的合理化建议,为中国通信制造业整体的研发国际化提供理论建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效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效率,并考察了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政府资金、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企业规模以及市场结构等因素对研发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效率整体偏低,但呈现"三平稳两增长"的增长状态.企业规模、市场结构、技术改造经费和研发效率显著正相关,而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政府资金对研发效率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由于市场竞争的复杂化、技术创新的动态化以及国际环境的不确定,双元创新(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的组合和共存)成为制造业保持盈利能力的关键。由于双元创新内在的矛盾统一性,其对制造业盈利能力产生极为复杂的效应。本文以2000—2015年中国制造业数据为基础,通过面板矫正标准误差(PCSE)模型实证研究得到结论:探索性创新与盈利绩效呈显著正相关且影响系数远大于开发性创新;两种创新的交互项对行业绩效存在显著正面效应,但影响程度偏弱;相对于劳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探索性创新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盈利绩效的正面效应更为明显,开发性创新则相反;相对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交互性双元创新对劳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盈利绩效的正面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企业频频遭受发达国家技术封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已被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国制造业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从而在国际市场角逐中频频失利,因此探索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背后驱动因素十分迫切。本文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微观主体——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的视角出发,采用多案例研究分析方法揭示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背后的关键成功因素,研究发现如下:制造业领军企业的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其中,推动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内部因素由技术立企战略、研发投入、技术积累、高端人才、研发体系构成,外部因素则包括市场竞争和政府支持。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如何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萍  郭丹 《科技与管理》2021,23(3):53-61
电子设备制造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合理评价企业的成长状况将有利于其生产经营的良性运行和长远发展.基于财务视角,依据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成长性特征,选择了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研发活动等5个层面的16个二级指标构建评价体系,依托152家电子设备制造业上市企业2016—2019年的相关数据,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借助MATLAB软件筛选出与企业成长性能力密切相关的6个指标,作为评价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成长性能力的主要指标,为准确准确评价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6—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研究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研发经费支出、外商投资、其他技术活动经费等因素对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制造业整体研究表明:研发投入对不同科技创新产出成果影响不同;外商投资对制造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无法确定;中国制造业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亟待加强。基于不同类型制造业研究表明:其他技术活动经费支出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有负影响,而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影响无法确定;外商投资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有正影响。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实现制造业技术升级的成败关键。运用2005-2014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的数据,考察了FDI技术溢出、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三种技术创新模式对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研发对制造业技术升级具有正向影响,企业间合作研发与FDI技术溢出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加入考察本土企业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后,随着吸收能力的增强,FDI技术溢出与企业间合作对技术升级的促进效果逐渐增强。在不同要素密集度特征的行业中,三种创新模式对技术升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存在差异。这表明,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阶段,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研发的创新模式是最佳战略选择,同时需要增强企业在合作中对知识的转移和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