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为河南省台办与信阳师范学院合作组建的研究、咨询机构。研究中心之前身为1982年成立的台湾同胞祖根问题研究会,信阳师范学院时任副院长彭学敏任秘书长。2003年更名为信阳师范学院闽台姓氏寻根研究所,挂靠历史文化学院。2010年经河南省台办批复  相似文献   

2.
由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牵头组建的"新中原华夏祖根文化保护传承协同创新中心",2012年9月获批信阳师范学院首批建设的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同年11月被河南省教育厅、财政厅批准为2012年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的参与单位。现依据"协同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3.
<正>中原文化与闽台寻根研究中心,是河南省台办与信阳师范学院联合组建的涉台研究、咨询机构,设在信阳师范学院。其前身为1982年信阳师范学院牵头成立的信阳地区"台湾同胞祖根问题研究",2004年更名为信阳师范学院闽台姓氏寻根研究,挂  相似文献   

4.
从1981年黄典诚的固始寻根,到信阳学人的文化自觉,直到近年根亲文化概念的提出,历三十年。由此形成了中原寻根中的"信阳现象"。认真研究这一现象,对于深化中原寻根,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应当充分认识中原"古都文化"的潜在价值,遵循历史上业已形成的内在文化脉络,实现文化资源开发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深度结合,凭依"商都文化"资源发展郑州大都市经济,用"五都文化"资源打造城市珍珠链经济带,以"中原文化"资源构建城市经济群落,形成点、线、面发展格局,加快中原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从而实现中原经济区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一,基本情况信阳师范学院"当代河南文学发展与中原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于2014年11月,由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牵头,依托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淮河文明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文学思潮研究所、河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河南省社科院省级重点研究基地——中原文化研究中心的学科优势和学术积累,以当代河南文学和文化为主要研究领域,以当代河南文学发展和中原文化实力提升为创新方向,组建而  相似文献   

7.
中原文化,即中原地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中原历史文化,最本质的特点为"根源"与"主干"。继承和发扬中原文化,应提升三大认识,警惕四个问题,在六大层面上做文章,最终要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八大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分支的中原文化在当代所产生的吸引力、影响力、同化力和感召力已经成为中原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但目前中原文化的影响力还不够强,这与其本身巨大的魅力和丰富资源是不相称的。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文化的作用,打造文化品牌,助推中原经济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资源的活态化,不仅是人文学科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人文科学的发展趋势。信阳师范学院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团队以此为学术取向,通过与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合作研究中原根亲文化,走出一条立足区域资源、创新学术发展、服务地方社会的协同创新之路。一、协同河南省台办、信阳市人民政府、固始县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10.
"中原音乐文化"的涵盖面极广,它不仅是音乐文化的一个区域代表,而且还包含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容,是随着历史车轮不断前进的。在这期间,中原音乐文化通过与其他音乐文化不断的冲突、交织、融合,走向了辉煌。  相似文献   

11.
移民是中原文化传播最重要的载体。主动移民对于中原文化中物质、制度层面的文化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动移民对中原文化中精神文化的传播与扩散更为显著。和平年代非移民性的人员流动、出身中原的官员在各地仕宦过程中也促进了中原文化的扩散。中央政府的文教政策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12.
中原文化源于农耕文明,形成了安土重迁的传统和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熟人道德,传统文化精神并不适应现代市场社会理性化、法治化公共生活的文化需要,对中原崛起有阻滞作用,要实现中原崛起,必须促使中原文化实现现代化转型,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文化反思,引进现代社会所诉求的公民文化和法治文化,从而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获得现代化发展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文以载道"既是中原文化精神的文学表达,又是世袭贵族士人向科举贵族士人的一种文化托付,古代中原作家群体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就体现了"文以载道"与中原文化精神之内在联系。"文以载道"是古代中国社会特定的历史阶段具有特定历史的、文化的、社会学的多重意义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4.
鼓励创新创业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很多国家的发展战略,而创业文化深刻影响着创新创业活动,其中区域文化对创业文化的形成产生着重要影响。就河南省而言,中原文化既蕴含有丰富的创业精神而为创业文化建设奠定基础,也蕴含有抑制创业文化形成的因素,而制约着创业文化建设,左右着创新创业水平。加强创业文化建设,把中原文化融入创业教育,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使创业文化与中原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是实现河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走在全国前列"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集宁师专学报》2020,(2):40-45
历史与文化悠久的中原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厚重的历史文脉和悠久的传统绘画造就了今天中原绘画雄浑粗犷、敦厚朴实的画风。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原地区的艺术家们在比较成熟的"中原画风"基础上积极打造"中原画派",以此弘扬璀璨夺目的中原绘画艺术。为此,笔者探究了中原绘画的历史渊源、中原画风的缘起、中原画风的历史传承与发展,以及"中原画派"的打造等问题,为推动中原绘画艺术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丝绸之路的东部起点,河南省应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原腹地走向开放前沿。为此,应加强中原文化传播力度,尤其是要大力开展中原文化资源的影视开发与传播,有力促进河南省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河南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中原文化的影像传播还存在不少问题。要加强中原文化研究,打造中原文化影像作品,并有效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传播中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原文化生态研究缘起主要基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成为时代命题;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成为国家战略;中原历史文化具有典型代表性,传统文化资源丰厚但开发相对滞后;广大人民群众阶段性猛增的精神文化需要与供给相对滞后;以文化生态优化杠杆,快速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其内涵结构主要包括当代中原文化的外部生存环境、主要文化圈层存在形态、发展趋势及相互之间的合理结构与发展状态、良性文化圈层对消极文化的竞争态势和能力等。主流文化圈层的存在形态为价值与制度形态、理论与文献形态、媒体与舆论形态、遗址与文物形态、文学与影视形态等;大众文化圈层的存在形态为媒体舆论与娱乐节目形态、作品产品与休闲场所形态、民俗民风与礼仪行为形态、服饰饮食与流行风尚形态等;传统文化圈层的存在形态为历史文献典籍保存、历史文物遗址保存、传统人文精神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当代中原文化生态的优化,一是促进主要文化圈层内部环境的活跃与和谐;二是促进主要文化圈层之间的协调与互补;三是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互动。  相似文献   

18.
中原文化复兴是中原崛起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中原文化复兴的目标是在21世纪中叶再现中原文化的繁荣和辉煌,体现其在现时代的重大价值,展示其对人类的永恒魅力。中原文化的复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奠定复兴的经济基础、构建复兴的发展格局、明确复兴的主体内容、完善复兴的制度政策、实施复兴的战略规划。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力的增强,中华文化热在全世界的兴起,"中原崛起"和"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现代化、全球化问题的突显,市场经济发展中伦理道德问题的突出及其求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原文化的复兴展现了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原文化能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源于中原地区长期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则是长期的翻译活动帮助了中原文化的建构.本文梳理了中原文化发展史上发生的翻译活动,指出中原文化的辉煌与沉沦直接或间接地都与翻译活动有关,而中原文化的振兴也需要翻译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20.
文化软实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挖掘中原文化内涵,释放文化活力,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大计”的应有之义。以河南省为研究样本,从中原文化吸引力、中原文化传播力、中原文化内生力、文化事业投入力与文化产业贡献力五个方面,构建中原文化软实力资源现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评价2009—2018年10年间中原文化软实力综合情况,剖析目前中原文化软实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原因。从培育中原文化吸引力、扩大中原文化传播力、夯实中原文化内生力、提高文化事业投入力度、增强文化产业贡献值等五方面入手,指出进一步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