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面简称“修改稿”)中的核心概念反映了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是数学教学中的关键。“修改稿”中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修改稿”去掉了原来“实验稿”中对于数感描述中与运算有关的某些内容,将其独立为另一个核心概念:运算能力。运算能力是“修改稿”新增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修改稿")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并将"数据分析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八个关键词之一进行了阐述。可见,发展"数据分析观念"这一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内容十分重要。那么,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本文将结合案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盛雪 《辽宁教育》2014,(11):62-64
正"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学习,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创新能力等十个核心能力。"数感"是十个核心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修改稿”)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并将“数据分析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八个关键词之一进行了阐述。可见,发展“数据分析观念”这一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内容十分重要。那么,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本文将结合案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修改稿)在双基的基础上又加了两项内容: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成为"四基"。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形成了包括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三个基本方面的目标。因  相似文献   

6.
数学绘本是以有趣的童话情节和直观的画面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们在阅读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辨,在思辨中探索,从而促进学生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明确提出了十个核心素养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它们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的核心,也是教材的主线。  相似文献   

7.
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总体目标”中,对于数学思维的阐述是:“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因此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关键是找到培养数学思维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修改稿”)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并将“数据分析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八个关健词之一进行了阐述.可见,发展“数据分析观念”这一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内容十分重要.那么,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本文将结合案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读了《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感觉有了明显变化,下面对《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的变化谈几点个人感悟。一"、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变了1.对数学的意义、数学教育的作用等的表述变了。重新阐述了数学的意义与性质,进一步明确了数学教育的作用和义务教育阶段数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是指导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编写的"纲领性文件".本文中笔者以青岛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七—九年级)为例,将教材编写的主要原则进行归纳介绍.1突出核心概念,体现课程内容的核心《课标(2011年版)》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计算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新增加了"运算能力"这个核心概念,这说明运算能力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背景下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在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将"空间观念"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生活经验有限,因此在空间概念的抽象理解以及空间观念的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的数学发展,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逐渐体会到,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数学观念、  相似文献   

14.
罗梅英 《教师》2013,(12):70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感悟乃至感情。2001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将培养"数感"确定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再次指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而且两者都在"总体目标"等部分作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  相似文献   

15.
一、中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中学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6个方面。中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数学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来具体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词,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新增设的"动手做"内容进行了教材梳理,并结合小学阶段(第一、二学段)的数学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空间观念的意义"观察物体"这节课与空间观念有关,为了把握这节课的方向,先把空间观念的意义再捋一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的十个核心概念中,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的联系最直接,虽然每一个核心概念都与创新意识有关,但空间观念最有可能超越认知的层面,上升发展为一种可以把握的能力——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小学生形成、发展空间观念主要依靠"视"和"触",即观察与操作,这一过程中伴随着想象。观察、操作、想象是生长空间观念的土壤,在"什么是面积"的教学中着力打造这样的土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付颖 《辽宁教育》2012,(23):47-4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改稿")的出台,掀起了教师们的学习热情。"修改稿"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其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修改稿"指引我们从"知识为本"走向"育人为本"。那么,如何实现"育人为本"呢?以下结合"年、月、日"的教学,谈谈笔者一些尝试性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关于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强调指出了六个核心概念,其中之一就是空间观念,而且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