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引言当前,世界各国的中长跑运动员广泛采用减少课运动量并相对增加训练课次的做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小负荷多课次”的训练结构,是根据运动员一天的训练负荷,分成几次训练的形式。它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指一天内训练多次,“每课次”突出一个主要内容,按训练质量达到一定要求。例如,第一课次,可以是速度力量性内容;第二课次,可以是耐力性的内容;第三课次,可以是速度耐力性内容;第四课次,又可以是综合性内容等。二是指把过去每天1~2次课训练的内容,分散到每天3次或更多课次中。例如,把过去一次主训练课中的4000米的总跑量,分散到3次课中,第…  相似文献   

2.
1、准备期训练 准备期开始滑距由3000米开始,逐渐增加到20000米,滑跑强度心率由140—150次/分,逐渐增加150-160次/分。速度由每圈(400米)47—48”开始,逐渐提高到44—45”。适应后滑距为3000米-12000米、强度心率为160-170次/分,速度每圈是42—43”,课总量是5000米的3—5倍。  相似文献   

3.
国家女网周课训练安排及训练效果实时监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正  陈莉  孙江宁 《体育学刊》2007,14(2):103-107
对国家网球女队一组周课训练进行跟踪、监测、评价和反馈,结果表明:国家女网一组每周课次的安排为11课次.以技战术和综合性训练课为主;体能训练的比重与过去相比有所加大,一般准备期体能训练时间占了近50%;各周次的负荷内吝及节奏安排比较合理,但大负荷课次偏少;一堂课的训练时间缩短,一般控制在2~2.5h;采用“高标准、高质量、短时间、大强度”的训练模式,使训练更加结合实战,训练的针对性更强、训练效果更突出。  相似文献   

4.
以1985─1989年出生的我国现役青少年竞技体操运动员(即2002年底运动员处于13~17岁的年龄范围)为研究对象,对竞技体操后备力量的年龄结构、人数分布、训练状况和技术水平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现阶段13~17岁男子体操能够坚持长时间系统训练,每周训练平均课次是10.5次,每次训练时间平均为3~4h,每周平均训练37.43h。这大大超过了我国有关训练资料所要求的课次和时间安排。但是现阶段训练量的安排,存在着大部分运动员“吃的不消化”,而小部分运动员“吃不饱”的现象。(2)通过对教练员问卷的统计,现阶段身体素质训练的安排,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福建省优秀女子400米栏运动员基本训练周计划的科学合理性,发现优势与不足,并加以完善。方法:文献资料、访谈调查、逻辑分析等。结论:在全年训练中,基本训练周被采用得最多,尤其是在准备期,基本训练周是最主要的周型;基本训练周计划大体上存在"综合训练课一周三次并间隔一天,调整课安排在中间"的共有规律;一周中的不同训练日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其中2-3次大负荷训练课分布安排在力量、耐力、综合素质等训练中,使得不同训练内容合理的交替,值得一提的是周四调整课中安排足球游戏,进而调整运动员的情绪。  相似文献   

6.
要进行400米的训练,首先要清楚400米的项目特点。关键词就是“无氧”和“速度”,400米的训练就围绕这两个关键词来进行。在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一些技术、节奏的训练。以下是本人对400米训练订的计划,对象是400米成绩达52秒水平的男生,训练周期7个月。把7个月的训练周期分为3个阶段:准备期,赛前期,赛前调整期。各个时期的训练周期以一周为单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训练腿部肌肉力量。人数:12人(3对3,每人肩上还骑一个人)。场地:在足球场角划一面积为15×16.5米的场地。时间:游戏一分钟,休息一分钟。方法:运球通过对方的底线,即得分。游戏规则:一个队开球,进攻对方的球门线。如果成功地运球通过对方的球门线,就算得分,而把球交给对方。不准“骑士”下“马”进入场地游戏,也不准“骑士”互相妨碍对方的行动。“马”和“骑士”每一分钟换一次。变化方案:1、每局时间增至二分钟;2、  相似文献   

8.
<正>分段节奏训练就是把400米分成几个节奏段,然后有目的地控制每个段落的时间节奏,通过长期的节奏感训练,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节奏训练一:100米×4次训练目的:使得分段跑时每100米段平均速度比400米跑的平均速度快,采用提高快速跑的能力即速度素质的方法,来提高400米总成绩。训练方法:把400米分成4个100米段,并作为一次训练,依据世界优秀男子400米运动员的共性特征[1],4个100段的速度快慢  相似文献   

9.
一、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是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专项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训练的质量。一般身体素质圳练的内容主要有: 1、30米加速跑篮球运动员发动快攻和防守快攻都需要快速从后场跑到前场或从前场跑到后场,因此,30米加速跑是培养少年篮球运动员奔跑能力的最好方法。练习时可从一个端线加速跑到另一端线,一次训练课可以5次为一组,跑3组,要求起动和加速要快,跑动过程中要始终注意观察场上的情况。2、3000米和5000米长距离跑  相似文献   

10.
《游泳》1994,(3)
位于美国科罗拉多的奥林匹克训练中心,新落成了一座水上训练中心,这对于在国际泳坛持续保持优势的美国队来说,无疑将是如虎添翼。 这一水上训练中心耗资12,800万美元,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水上训练设施”。游泳馆容积为975.000加仑,池长50米,宽25米,深2~3米,并有两个活动舱壁和现代化的循  相似文献   

11.
卢焕开同志于一九五六年十一月生,身高1.64米。一九七○年参加业余训练,去年十月进入省体工队。经过冬训三个多月水上系统地大运动量训练,专项成绩进步较快,100米、200米蛙泳今冬以来曾先后12次打破全国少年纪录,并在今年全国春季游泳比赛中,100米、200米蛙泳分别以1′11″3和2′36″的成绩获得全国第六名和第二名。冬训以来,在批修整风运动的推动下,遵照中央首长关于“在三、五年间能有一般国际水平”的指示,我们对卢焕开的训练有以下几点做法:一.抓住时机,进行水上系统的大运动量训练。冬训开始,我们进行了三周的陆上全面身体训练(在广州),后于十二月十五日到了海南三亚。在三亚的三个多  相似文献   

12.
对中长跑训练新动向的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世界中长跑训练发展的动向,为改变当前我国对中长跑训练理论的传统观念,在分析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确立以“速度为中心”的训练思路和建立“多课次”的训练结构,将不失为一条可循之路。  相似文献   

13.
我校学生陈珊,1970年7月出生,现年12岁,身高1.54米,体重40公斤,一年多来我们对她进行了系统的训练,(每周训练6次,每次一小时,共训练四百多个小时)100米成绩从15秒5提高到13秒3。主要采取以下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朱晓琳备战伦敦奥运会赛前训练安排和训练内容及负荷结构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马拉松训练特点,探索马拉松训练规律.结果表明:1)朱晓琳伦敦奥运会赛前63天的训练,包括平原基础阶段28天,高原训练阶段40天.2)平原准备阶段的总训练量为1 028km,总课次为54次,日平均训练量38.1 km,80%无氧阈强度以下训练课次安排最多,占总课次的61%,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48%;其次,安排多的为85%~90%和90%~95%无氧阈负荷强度的训练安排,分别占总课次的17%和15%,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24%和21%,没有安排100%无氧阈强度以上训练课.3)高原阶段的总训练量为1 271 km,总课次为80次,日平均训练量31.8km,80%~85%无氧阈强度区域训练课次安排最多,占总课次的51%,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45%;其次,安排多的为80%无氧阈强度以下负荷的训练安排,占总课次的19%和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7%;85%~90%,90%~95%无氧阈强度区域训练课次分别占总课次的10%和8%,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4%和12%; 95%~100%及100%无氧阈强度以上训练课次的安排分别占总课次的8%和5%,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1%和2%.  相似文献   

15.
6月4日在维尔茨堡闭幕的西德体联全国代表大会为一次“历史性”的大会,迈出了西德“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大会通过的决定“为今后指明了方向”,为90年代的西德竞技体育展示了新的前景——它将更集中化、更职业化地得到促进和进展.在为期二天的体联代表大会上,以443票对38票的结果通过了关于西德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一项决议。根据这项决议,原联邦竞技体育委员会的职能和组成方式都将改变,从而将过去多渠道、多层次分散管理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为统一集中管理;过去分散于各州和各单项协会的14个“奥林匹克训练基地”,将由新  相似文献   

16.
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理论分析及其运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田坤  张华新 《体育科学》2000,20(3):41-43
研究目的:丰富中长跑训练的方法手段、保证训练的质量、尽快提高成绩。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咨询法。主要结果和结论:对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的概念、必要性、生理学基础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多课次”训练计划的安排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结论认为,中长跑采用“多课次”训练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是科学化运动训练的一大体现。建议:“多课次”训练时间的安排,应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在全于24h内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7.
<正>一、目标分层,激发学生参与乐趣案例:教授排球正面上手发球技术时,学生初步掌握发球要领后,笔者让学生站在离网2米处自主发球2次,发球过网后自主选择下一目标练习(3米、4米、5米等),强化所学技术。目标达成者晋级练习,否则退回原处继续练习。分析:课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力量、灵敏、速度等素质设计了不同远度的发球区,并采用晋级法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强化发球技术。学优生一次次发球"达标",多次晋级使他们体验着成功和运动乐趣;学困生也会"跳一跳"达到自己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长跑项目多课次训练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的概念、必要性、生理学基础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多课次”训练计划的安排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旨在丰富中长跑训练的方法手段,保证训练的质量,尽快提高成绩。研究认为。中长跑采用“多课次”训练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是科学化运动训练的一大体现。建议:“多课次”训练时间的安排,应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在全天24小时内合理安排。实践中逐步摸索出适合每位运动员最为科学的训练课次及运动负荷量。  相似文献   

19.
一、意大利男子投掷项目的纪录:标枪86.76米,铅球20.37米,铁饼65.64米,链球77.84米。二、高水平(年龄较大的)运动员的训练特点:这些运动员经过多年系统训练,已具备了较高的身体素质水平,技术也比较成熟。进一步提高训练水平主要靠“强化”训练,有的国家叫“冲击周”训练。这种方法是在逐渐提高训练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一个阶段的“强化训练”。采用略超过  相似文献   

20.
西班牙著名的马拉松跑训练专家何塞在研究了世界所有高水平马拉松选手的训练状况后,得出以下结论:高水平男子马拉松选手的每日训练量最低为20公里,最高为35公里.其中大多数人的全年训练量,每周训练课次数最低为10次,一般在开始准备参加马拉松跑比赛的训练之后,在5~6年期间逐步达到最高训练量.年龄20岁、1500米跑个人最好成绩接近4’20”、3000米成绩接近9’15”的女运动员,通过一年的专门训练,就有可能在马拉松比赛中取得成功,成绩可达2:40’之内,不断变换训练地点,对女选手能产生良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