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运动恢复是指使用合理的恢复手段及方法加快运动员体力和精神疲劳的消除。修复运动创伤、恢复和提高机体的活力,为运动成绩的继续提高打下基础.如何快速消除运动疲劳,恢复身体的机能状态,一直是运动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运动训练产生的疲劳.需要通过合理的恢复休息.机体机能才可恢复至超过训练前的水平,这一过程称之为“超量恢复,训练结束后,身体必须得到恢复和超量恢复.使机体水平得到巩固提高,为下次运动训练创造物质基础。科学研究证明。运动训练没有恢复就没有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恢复必须提到与负荷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张玉山 《体育师友》2009,32(4):73-74
疲劳是竞技运动中必须的和必然的。在运动过程中,没有疲劳发生,就没有超量恢复;没有超量恢复,就不可能提高运动机能水平。运动恢复尤其对于青少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青少年运动员肩负着学习和训练的双重任务。一般疲劳大体分为肢体疲劳、内脏疲劳、神经疲劳。运动性疲劳出现时主要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酸困疼痛;脏腑功能失凋和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困倦厌训、虚烦不眠等症状。所以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中产生疲劳时必须及时地予以消除,并通过机体适应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并防止过度疲劳发生。以下是我结合理论学习,在中医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实践并不断地总结得到的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动训练中运用超量恢复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熊茂湘 《体育科学》2002,22(2):59-62
根据运动训练中机体承受运动负荷的特点,研究认为: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是指机体承受超过原有运动负荷刺激后,所达到的适应性恢复水平与原有恢复水平之差。对目前国内流行的超量恢复训练理论再思考后,提出:在运动实践中运用超量恢复规律的关键是合理安排休息间歇,具体要求是综合运用诸训练原则,目标是不断出现相对更大的适应性恢复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现象与超量恢复原理的审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运动训练的超量恢复现象的分析认为,机体承受已适应的运动负荷刺激对物质的消耗,至机体机能恢复到原有水平所出现的波动现象,是机体机能的消耗与恢复达到充分平衡后的后效应,不会对机体机能能力产生直接的提高与降低。其原理,是机体在适度刺激条件下适应外环境的变化过程中,机体内环境偏离平衡态后所出现的过量恢复和恢复后在一定值的范围内波动。根据运动训练中机体承受运动负荷的特点,认为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原理是指机体承受超过原有运动负荷刺激后,所达到的适应性恢复水平与原有恢复水平之差。  相似文献   

5.
运动训练"平台"现象与超量恢复理论的再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训练“平台”现象是现代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等学科极为关注的难题之一。在对国内流行的超量恢复训练理论的质疑再审视后,认为“平台”现象和超量恢复并不矛盾。运动训练中科学运用超量恢复规律,合理安排休息间歇,使机体能够不断出现更大程度的适应性恢复,打破运动训练“平台”现象,为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6.
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由负荷后暂时下降和减少的状态回复到负荷前水平的过程 ,称为恢复。在恢复过程中 ,能源物质的补偿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有水平 ,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超量恢复持续一段时间再降回到原有水平 ,即完成了一次训练负荷后恢复的全过程。在一定范围内 ,运动负荷越大 ,消耗越剧烈 ,恢复过程就越长 ,超量恢复也越明显。正是由于运动训练能引起超量恢复效应 ,使得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成为可能并为之奠定了物质基础。所以 ,运动训练中的恢复 ,并不是满足于回到先前水平的恢复 ,而是要追求超量恢复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的超量…  相似文献   

7.
超量恢复理论是指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由负荷后暂时下降和减少的状态恢复到负荷前水平的过程中,能源物质的补偿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爆胎”训练理论描述负荷刺激超过运动员机体极限承受能力时机体能力突然为零的现象.把爆胎训练理论与超量恢复理论进行组合,必将弥补超量恢复理论的不足,并且填补了训练学一理论空缺,使机体机能能力的动态发展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对应,实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在训练教学中,主动引入超量恢复理论,即用超量恢复理论指导训练,会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成绩较快提高。本文将就在超量恢复理论指导下的短跑训练问题作如下探讨。一、超量恢复在运动后的休息期,体内被消耗减少的能源物质得到恢复,不但能恢复到原来水平,而且会超过原来水平,这一过程称为超  相似文献   

9.
在运动训练中和运动训练后,内脏器官机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水平的高低和机体运动能力的恢复及提高。肾脏作为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之一,它的恢复对机体自身恢复有着重要作用。与无氧供能的内脏超量恢复规律(的应用)已有报道。但是,超量恢复与有氧供能的能代特点、以及与糖有氧供能条件下的运动对肾脏功能又有什么影响?还不多见。为此:本文将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进行阐述,为运动训练、基础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广大教练员运用超量恢复理论指导训练,即训练-停训周期交替进行,在停训时期内,选择训练后机体的超量恢复阶段施以新负荷,使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长期运动训练的运动员,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停训时间,基于其肌肉力量素质的变化规律。体育运动项目繁多,每个项目  相似文献   

11.
李明 《中华武术》2009,(5):53-55
所谓恢复是使用合理的恢复方法与手段,加速消除运动员体能与精神上的疲劳,使机体运动能力得到恢复和提高。机体的恢复并不是在运动结束以后才开始的,而是在运动时,随着能量物质分解后再合成,恢复就已经开始了。恢复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运动中恢复阶段、运动后恢复到运动前水平阶段和运动后超量恢复阶段。但是在运动时,能源物质的消耗占优势,恢复过程虽也进行,但是消耗大于恢复,所以总的表现是能源物质逐步减少。而只有当运动结束后,剧烈的消耗停止了,合成过程超过分解过程,人体机能才逐步得到完全恢复。而恢复的快慢与所采用的方法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正>运动恢复是指使用合理的恢复手段及方法加快运动员体力和精神疲劳的消除,修复运动创伤、恢复和提高机体的活力,为运动成绩的继续提高打下基础。如何快速消除运动疲劳,恢复身体的机能状态,一直是运动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运动训练产生的疲劳,需要通过合理的恢复休息,机体机能才可恢复至超过训练前的水平,这一过程称之为"超量恢  相似文献   

13.
朱煜 《中华武术》2006,(11):54-55
在中长跑等项目的训练中,经常会采用有氧训练来调节训练负荷,达到提高心肺功能以及增强血液携氧能力等目的。运动训练学指出,运动机体对一次适宜训练负荷的反应,可分为工作、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和训练效应消失等几个阶段,充分利用人体在训练负荷下的生物适应过程具有阶段性这一特点,重视训练中和训练后的恢复,即可达到通过训练增强运动员个人运动水平和竞技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 为什么强调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提出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依据是恢复与超量恢复原理。根据恢复与超量恢复的原理,当合理训练结束以后,机体能量物质在一定时间内不仅可以恢复到原有水平,而且还能超过原有水平,这称之为“超量恢复”(参见图1、表1)。  相似文献   

15.
对“超量恢复”学说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超量恢复”学说提出之后,该理论就受到运动生理、生化和训练界许多学者的质疑。运动生理学家蒂玛瑞斯(deMattes)在其专著《运动生理学》中写道:“所谓的‘超量恢复’至今仍然在许多方面缺乏科学的证据”。霍尔曼(Hollmann)和海廷格尔(Hettinger)认为不能将肌糖原这一单一指标的超量恢复现象延伸扩展到解释整个机体对运动训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6.
浅析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消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性疲劳足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暂时下降的现象,是运动进行到一定阶段必须出现的生理变化,是训练效果的具体表现。人体只有经过一定程度的疲劳,才能获得超量恢复,机能得到提高。研究消除疲劳的方法有利于运动后尽快地恢复体力。  相似文献   

17.
中长跑运动员必须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因为大运动量训练,使机体能源物质消耗,产生一定深度的疲劳,超量恢复后,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才得以提高。但过度训练会使运动员不能及时地恢复,造成身体免疫机能下降,身体抵抗疾病感染的能力下降,这样就容...  相似文献   

18.
通常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产生疲劳是竞技体育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没有疲劳的发生就不会有超量恢复,没有超量恢复,就不可能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只有解决好训练--疲劳--恢复,这种对立和统一的矛盾,才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因此,解决超负荷训练或比赛造成的运动性过度疲劳是当前竞技运动训练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目前的训练要求运动员有一定程度的"过度负荷"来刺激机体,以提高运动能力.但是什么程度的"过度负荷"为最佳,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来衡量.高水平竞技运动员的训练和高强度、高密度的竞赛中,许多科学的训练手段孕育而生,其中恢复训练已被列入到训练计划之中.恢复训练计划的安排越系统、科学就越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翁颖  张强 《游泳》2006,(5):20-22
当代竞技泳坛的激烈竞争,百分之一秒定胜负,对于运动员来说,想要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就必须进行超负荷的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然而训练的负荷对运动员机体的各个系统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刺激的结果是要求得机体的适应和超量的恢复。关键时刻谁能更快速的恢复疲劳,谁就能够持续更长时间的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从而更快速的提高体能和运动成绩。有研究  相似文献   

20.
自“超量恢复”学说提出之后,该理论就受到运动生理、生化和训练界许多学者的质疑。运动生理学家蒂玛瑞斯(deMattes)在其专著《运动生理学》中写道:“所谓的‘超量恢复’至今仍然在许多方面缺乏科学的证据”。霍尔曼(Hollmann)和海廷格尔(Hettinger)认为不能将肌糖原这一单一指标的超量恢复现象延伸扩展到解释整个机体对运动训练的适应,[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