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姜敏 《科教文汇》2009,(24):124-126
“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热点之一,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着手,通过探讨研究性学习秉持的师生观与教学观,结合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评议,提出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以阅读教学为平台展开问题探究学习;作为一种课程。以基于教材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超越教材的语文主题实践活动的形式来深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科学课程将带领儿童去亲身经历、探究、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一步一步深入探寻科学的结论。基于科学学科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科学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是我在科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3.
苏赋 《科教文汇》2009,(33):27-28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主要途径和载体。本文根据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实践情况,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应用手段上,将启发式和创新性教学法引入课程导入、教学过程和课程考核中并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董纪宝  刘淑春 《科教文汇》2008,(12):111-111
如何从理论上准确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和功能价值定位,正确理解研究性学习与基础性学科课程的关系,在实践上如何将研究性学习引入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构建研究性学习和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还是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推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科学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其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提升学生的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但是当前小学科学课创新教学的有效性却表现得较为低下,没能够充分发挥出小学科学课教学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当前小学科学课创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11)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脱离实验探究的科学课背离了科学课程的宗旨,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科学课要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快乐的探究活动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让科学课堂充满活力。本文对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1]搞好小学科学课教学可有效地辅助其它学科的教学,弥补单一学科培养目标的不足。因此,搞好科学课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小学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学生由于地域、物质条件、社会、家庭文化等因素,普遍存在知识面狭隘,科学意识、思维、动手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诸多原因困扰着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有效开展。怎样克服这些困难,进行有效的教学?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到科学课程教学设计中,提升学生跨学科思维、复合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课程的整合化趋势,促进科学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文以小学科学课《探秘太阳系》作为实践案例,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教学设计中,研究新型科学课。  相似文献   

9.
董俊华 《科教文汇》2008,(15):52-52
当今世界,创新成了时代的潮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正是适应了这一潮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设计与实施研究性课程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对设计原理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性探索,对研究性学习和设计原理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探索。  相似文献   

10.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注重实验探究,在实验探究中去体会、理解、实践科学的魅力。认真做好科学实验,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动手能力。本轮文主要从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现状谈起,分析了科学课进行实验和实践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几点进行教学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加强并改进实验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推进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含量越来越高,对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小学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已经引起了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好奇心是每个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该课程的开设具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科学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创新为教学目标的一门科学启蒙性课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是培养科学素养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每个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相似文献   

13.
小学科学课承担着培养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重任,小学科学课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是时代的呼唤,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应对教育国际化的需要。本篇文章针对我省小学科学课的教育现状作了简单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卢霖  万永红  卢春 《科教文汇》2009,(27):128-128
小学科学课承担着培养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重任,小学科学课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是时代的呼唤,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应对教育国际化的需要。本篇文章针对我省小学科学课的教育现状作了简单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课程,小学科学的本质不只是给学生灌输科学知识,更在于学生好奇心的调动和科学活动的体验。有效教学指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它主要包括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以及研究性的学习上。"有效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的当务之急,它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6.
小学科学课的课程目标是通过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实际,进而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那么如何加强小学科学探究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成为了我们今天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对加强小学科学探究教学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展开深入研究,最终希望通过对本次的分析能够为相关研究加强小学科学探究教学,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人员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杨东 《科教文汇》2014,(2):201-202
本文针对初级小学教学中科学课程的教学导入类型进行分析,认为不是所有教学导入都适合小学科学教学。必须针对教学主体的年龄、心理素质、知识储备等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分析能够在小学科学课上使用的课堂导入的利与弊,同时对于小学科学课教学导入的深入思考认为,只有好的导入而没有起到教学效果,再好的导入也不能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中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滞后,对此现状,我们应该做出相应的对策和实施的方案,下面本文主要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研究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教学程序以及研究性学习的主要优势这几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教育也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于学生的一生而言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在现有的中国教育制度下,小学教育是为了接下来的各阶段知识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小学教育的质量被现在教育学家格外关注,初级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科学课作为小学教学的一门课程,更起着十分巨大的启蒙教育作用,因此本文就科学课程教育的生活应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教学以开放性教育与学生主体性学习的角度来组织教学。本文总结了研究型教学的作用和特征,以沈阳体育学院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为例,探讨了研究性教学实施过程以及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