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运动员形态特征考究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引起国际体育界的关注。本章从体质人类学角度,分析比较了中外男女优秀运动员形态特征的差异,发现在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中,中国女子优秀运动员的形态指标与同项目中国男子优秀运动员相比,更接近或优于该项目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形态指标,她们在专项中所具有的形态特征优势,是形成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现象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奥运会我国女运动员获奖情况为分析切入点,从社会制度与举国体制、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传统文化与性别平等、运动队管理与科学训练、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与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体育商业化、女子竞技体育职业化与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世界女子体育的蓬勃发展等方面,探讨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此现象的社会学因素.提出坚持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保障女运动员的基本权益、加强对女子竞技体育的宣传、进行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加强训练的科学性、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夯实学校体育基础、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女子竞技体育职业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人们曾就此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则从人体形态学角度分析比较中外男女优秀运动员形态特征的差异,从中考究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形成的运动员身体形态方面的因素,以为更系统地揭示该现象成因所进行的综合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中外男女优秀运动员形态差异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在众多的竞技项目中,中国女子优秀运动员的形态指标较同项目中国男子优秀运动员形态指标更接近该项目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形态指标。特别是在已显示出中国女子竞技优势项目中,中国女子运动员的形态特征较符合专项对形态的特殊要求,并较同项目中国男子运动员形态更接近,甚至优越于世界同项优秀运动员的形态特征。为此,我们认为,中国女子优秀运动员在专项中所具有的形态特征优势,是形成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现象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中国田径女子优势现象及原因入手,提出了中国女子田径运动员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加强相关立法,保障女子田径运动员权益;革新训练体制,体现对女子田径运动员的人文关怀;关注终身发展,提高女子田径运动员的受教育水平;突破传统性别观念,发展女子田径运动员的个性;加强对女子竞技体育的宣传,制造中国的田径女子体育明星。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国际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我国女子在参赛人数、参赛项目、获奖牌数量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崛起态势,在中国乃至世界体坛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崛起原因主要为女子解放运动、体育体制优越性、女子社会角色新变化等因素。为维持女子体育的科学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优化女子项目结构、健全女子运动员保障体系,更加彰显出我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强大优势,为建设体育强国做出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6.
郑家鹏 《体育科技》2006,27(1):16-18
体育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竞技体育成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女子运动员的发挥。运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等方法,从性别文化学角度揭示出社会文化与女子竞技体育的关系,探究影响女子竞技体育发展的深层因素,即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使人们更清晰认识中国妇女体育发展所处的环境,加深对女子竞技体育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发展进行回顾.主要结论: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始于近代.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繁荣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崛起得益于举国体制、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世界女子竞技体育的兴起等.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兴盛成因欧阳柳青(武汉体育学院)中国女运动员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一系列优异成绩,形成了体坛“巾帼胜过须眉”的发展态势,举世瞩目。本文从女子竟技育兴盛的社会因素、物质基础、关键措施、突破口、精神支柱等方面探讨其成因.1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兴盛...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外20名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竞技年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外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在启蒙训练年龄上的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外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转为职业选手的年龄较早,所以其成为职业选手的年限也较长。中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之间的现役年龄的分布较为离散,中国十名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现役年龄差异大于国外十名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现役年龄差异;并且中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达到最高竞技水平的年龄比国外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达到最高竞技水平的年龄晚。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女子运动员参加夏季奥运会的奖牌分布情况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女子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对中国体育事业贡献极大;中国女子运动员的夺金项目主要集中在间接竞技类项群,其中竞技难美类、隔网竞技类所获金牌最多;我国女子运动前沿项目表现突出,待发展项目中的潜优势项目水平逐渐提高,而其他项目表现差强人意.  相似文献   

11.
对体育教学中排斥竞技运动观点的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丰  兰林 《体育学刊》2006,13(3):100-102
竞技运动在体育教学中虽有弊端,但仍然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体育教学发展不能以牺牲竞技运动为代价,反而应该加强利用竞技运动资源,实现体育教学与竞技运动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竞技体育现状及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对国外竞技体育运行模式的探讨,建议未来我国竞技体育应该是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接轨的发展模式,项目管理走协会实体化的道路,运动竞赛体制要体现机会均等原则,旨在为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体育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臧连明 《体育学刊》2006,13(2):54-57
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摸索和发展,珠江三角洲的体育产业已见雏形,竞赛表演、健身娱乐、体育彩票、体育用品销售等四大体育市场已基本形成。珠江三角洲体育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理论研究滞后、总体规模不大、市场化程度不高、管理人才匮乏。新形势下珠江三角洲体育产业的发展,应重视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健身娱乐与竞技体育市场优先发展,扩大体育产业的总体规模;积极承办体育赛事,激活体育竞赛市场;培训和培养相结合,加强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总结归纳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列问题,主要表现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表现出多维非均衡性;片面推崇金牌高于一切的理念;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训练中教练员与运动员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体育形象在西方社会再塑造;运动员退役后安置问题日益突出;体育科研投资力度相对薄弱。为了使我国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着手解决好上述矛盾,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向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影响农村乡镇体育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影响农村乡镇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经济、传统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等因素。要发展农村乡镇体育,应做到:强化政府职能,提高对农村体育的认识;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开展特色项目,实现以点带面;强化学校体育,促进习惯养成;加强业务指导,推广体质检测;加大资金投入,拓宽经费来源。  相似文献   

16.
"立足湖北、为湖北服务;面向全国、为全国服务"是武汉体育学院竞技体育发展指导思想。必须以奥运、全运为我院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形成全院一盘棋,继续引导调整各运动项目布局,结合学院特色,走精兵之路。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实行举院体制、院内一条龙的学、训、科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加强后备人才建设、提升竞技体育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7.
The organization of individual sports into leagues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in research, but its practical relevance has increased. This article aims to elucidate the role of competitive balance and league design elements in a sports league with less spectator demand from a player perspective.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reformed German Golf League. Because this league is an amateur league with no payment for players and currently few spectators, a change in perspective is appropriate.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the stated preference approach highlight the relevance of perceived competitive balance as well as several leagu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players. The findings thus show that governing bodies of sports leagues should focus on both the development of an optimal league design and soft aspects to deliver attractive and challenging competition from a player’s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8.
大中学生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走访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142名大中学生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中学生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腰、肩、踝、膝、肘关节;运动训练中运动损伤出现的机率最高,其次为运动竞赛损伤;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规范,身体局部运动量过大,场地器材不良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要重视准备活动的质量,强化基本技术练习,注意恢复训练,改善场地器材设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是新兴运动,探索运动项目的训练特征是提高竞技水平的基础,提高教练员对训练特征的认知水平是形成正确训练理念的前提。研究运用运动训练学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教练员对训练特征的认知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绝大部分教练员对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技术、战术、体能和心理训练特征的认知符合项目的运动特征和竞赛特征;近4成教练员对该项目训练理念的认知不够清晰;我国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运动员专项化训练水平较低。建议:加强项目供能结构等的基础研究;加强该项目运动员的专项化训练程度,以尽快提高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体育与教育等领域跨界融合的加深,以三级训练网和体教结合为主的运动员选材和培养模式暴露出了选材范围窄、偏向培养、重体轻育和文凭缩水等问题。相关问题不仅制约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激化了体育与教育系统内外部的矛盾。以深化体教融合为契机,能够以转型为依托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以趋势为引导搭建多元化运动员培养通道,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化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我国运动员选材和培养工作要以深化体教融合为契机,深入推进工作机制融合,巩固体教融合发展基础;强化教育系统主体作用,促进人才供需有效对接;因地制宜开展先行探索,盘活现有体育后备资源;建立衔接有序竞赛体系,推动人才合理高效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