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写作》教学与《大学语文》教学有所不同,《大学语文》重在欣赏,学生听《大学语文》课不仅可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而且也能了解一些文学史上的逸闻趣事;《应用写作》重在实用性,其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不同文种的一些写作模式,属条条框框的内容,与《大学语文》比较起来,其枯燥程度不言而喻。另外,《大学语文》课上学生用耳多,动手少;而《应用写作》课上学生动手写作的机会非常之多,此种动手并非如计算机操作那样为学生所喜爱。  相似文献   

2.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来,《大学语文》课一直陷入一种陈旧的教学模式里,老师讲着没有劲,学生学着被动、本文试图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方面来初步探讨出一条《大学语文》改革的新路,以使《大学语文》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转变,《大学语文》已经从一门部分文理专业的可有可无的公共课发展成为全部非中文专业的必修课。已有一些理工科大学甚至把《大学语文》置于与《大学英语》同等重要的地位,成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大学语文》性质的变化,决定了它的功能、教学方法与考试形式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变化。一 作为任课教师,首先应该认清《大学语文》的功能是什么?《大学语文》教学大纲①规定:该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已经具备了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大学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显。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不够重视,《大学语文》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材不够新颖,教学内容陈旧。充分发挥《大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营造和谐校园的作用,必须合理定位《大学语文》课程的基础作用,选用优质教材,弃除《大学语文》教材的陈旧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大学语文》日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然而电大在普通专科班级实施《大学语文》教学时,面临着教材、师资、教学方法等多个问题,因此必须结合电大普专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大学语文》的教法,寻找一条适合电大的教学出路。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学语文》教学一直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利用音乐与文学的相通性、一致性和互补性,将音乐手段引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课堂的活力,也使课堂的功效得到更大限度发挥。  相似文献   

7.
如何自学《大学语文》李浩《大学语文》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各类大学生语文知识水平与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它具有宽广的知识内容,较强的思想性和实践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整个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职能。学好《大学语文》需要日积...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高职高专院校通识课程教学中,《大学语文》课程被边缘化是不争的事实。怎样才能重拾《大学语文》教师工作者的信心,将学生拉回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改变社会对《大学语文》固有的偏见,归根到底就是如何上好《大学语文》课。笔者认为突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实践性教学模式是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79):27-28
《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人文素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在各大高校的处境越来越尴尬。文章以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为例,在分析《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过程性评价的教学模式,以期《大学语文》课程在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为研究目标,探讨《大学语文》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教师教学思想上的误区、教学方法上的缺陷,提出《大学语文》教学要普及与专业相结合,文学史与文化史、文论史相结合,理想主义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等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以改善《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学术化、欣赏化的误区,采用“读写议”作为教学的辅助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将知识变成能力,将课堂知识延伸到实践中,具有单纯的课堂讲授无法比拟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11.
课时与学分的萎缩,师资的不足,教师地位的不受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缺乏,导致《大学语文》课程呈现边缘化趋势。在重视和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给《大学语文》课程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理工院校已将《大学语文》列为公共必修课。如何把握《大学语文》教学,文章认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是人文素质培养的立足点,要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人文素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要想做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就要重视《大学语文》在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尽管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对于大学语文教育开设了专门的课程,但如何寻求适合大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方式仍然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大问题。为了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和文化知识水平,《大学语文》的教育刻不容缓。本文将根据大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实际谈谈《大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并就如何提高《大学语文》教育提出相关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全国高等院校多数学校都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只不过有的高校将《大学语文》课列为必修课,有的高校则列为选修课。虽然众多高校都在开展《大学语文》课教学,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师资力量薄弱、使用的教材陈旧、授课教师教学质量不高等多种因素,引发了很多高校学生对《大学语文》课没有学习兴趣,旷课、逃课现象常有发生,导致一些大学不得不将《大学语文》课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即使这样,《大学语文》课教学  相似文献   

15.
李建明 《文教资料》2010,(31):44-47
隐性课程包含的内容很广,本文作者主要就《大学语文》中的隐性课程因素谈一些看法。教师首先要重视《大学语文》教材中的隐性因素,通过努力挖掘《大学语文》教材中内含的隐性课程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隐性因素,可分为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要构建《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隐性课程,主要是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创设主题情境。课外教学活动利用《大学语文》课程资源构建实践性隐性课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会语文课程中人文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是高专各专业的公共课程,《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职业修养和职业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完美地落实高专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明确《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并以此为出发点,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高专教育特点,实施适应学生心理、课程结构和时代要求的教学创新,是每个高专《大学语文》教师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高专《大学语文》基础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课程定位,探索了《大学语文》的教学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能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新一代大学生富有文化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面临一些困境,存在教学方法单调、教学内容不具现实意义等问题,严重影响《大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为此,笔者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好《大学语文》课──关于《大学语文》课教学方法的探讨孙先学全国文、法、理、工、农、医、师范、财经等各类大学,陆续开设《大学语文》课已经十余年了,这门课程的设置不仅仅是完成了传授语文知识的任务,而且让大学生们受到了我国的优秀文...  相似文献   

19.
以专题研讨的教学方式改革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重组和二次开发以及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一些设想,希望这些结合教学实践的思考能对增强《大学语文》的教学实效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能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新一代大学生富有文化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面临一些困境,存在教学方法单调、教学内容不具现实意义等问题,严重影响《大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为此,笔者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