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观察运动对去势大鼠椎体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选择体重(240±20)g的雌性大鼠如将3月龄雌性SD大鼠96只,体重(240±20)g,按体重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己烯雌酚组(DES组)和运动组(EX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附近一团脂肪,其余组均切除双侧卵巢。术后按不同要求灌胃给药或运动,按批次分别于8周、12周和16周后处死大鼠,每次每组8只,对各组大鼠第3腰椎行生物力学性能检测,统计分析各组数据。结果表明:运动组能明显提高去势大鼠椎体的生物力学性能,且随干预时间延长效果明显。结论:合理的运动能减少去卵巢大鼠骨质丢失,减缓骨质量的降低速度,防治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
运动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胫骨骨量及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去卵巢组。手术组又分为安静对照组、低强度运动组和中强度运动组、高强度运动组(每组8只)。手术3个月后,运动3个月,处死大鼠取胫骨及全血,探讨运动对去势大鼠骨量及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可以降低去势大鼠的TC、TG水平,中等强度的运动效果可以更好地改善血脂的紊乱,减少骨量的丢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骨疏灵和运动联合干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形成的效果.方法:手术切除大鼠双侧卵巢造成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按体重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OVX组)、雌激素对照组(DES组)、中剂量中药加低强度运动组(LEX+MH)、高剂量中药加低强度运动组(LEX+HH)、中剂量中药加中强度运动组(MEX+MH)、高剂量中药加中强度运动组(MEX+HH).观察各组大鼠骨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中药加运动方案各组除LEX+MH组外,椎体结构力学参数与SHAM组和DES组差异不明显(P>0.05),MEX+HH组各指标相对于其它治疗组更接近于SHAM组.各治疗组股骨生物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骨疏灵和运动联合方案可延缓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的降低,防治骨质疏松,MEX+HH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建立一去卵巢大鼠模型,通过运动和体外补充雌激素,探讨运动和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脂肪代谢中GSK-3β、P-GSK-3β的影响。方法:以雌性去卵巢SD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5周的实验,随机分为假手术安静组(Sham)、假手术运动组(Sham+E)、去卵巢安静组(OVX)、去卵巢运动组(OVX+E)和去卵巢雌激素组(OVX+E2)。运动组大鼠18m/min,坡度5°,45min/d,每周运动5d;去卵巢激素组大鼠每周按体重25μg/kg注射E2,每周3次。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腹腔内脂肪重量,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血清中雌激素E2水平,WesternBlot测定大鼠脂肪总蛋白含量和脂肪组织GSK-3β和P-GSK-3β蛋白表达。结果:1)经过15周实验后,去卵巢安静组大鼠体重显著高于假手术安静组(P<0.05),运动和补充雌激素之后体重明显下降(P<0.05);2)去卵巢安静组大鼠腹腔内脂肪重量最大,运动和雌激素补充干预后脂肪重量明显降低(P<0.05);3)大鼠去卵巢之后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5),运动和补充雌激素后又显著下降(P<0.05);4)运动训练后,假手术运动组大鼠和去卵巢运动组大鼠脂肪组织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1)运动训练和体外补充雌激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去卵巢大鼠腹腔内脂肪的积累;2)中等强度运动训练能够提高去卵巢大鼠体内雌激素水平;3)运动能够上调脂肪组织中P-GSK-3β/GSK-3β蛋白的表达;体外补充雌激素对P-GSK-3β/GSK-3β蛋白的表达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通过对小鼠生长期实施运动干预,结束后去卵巢模拟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静养至晚年,研究生长期运动对去卵巢小鼠晚年骨密度、骨组织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5周龄C57 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安静组,运动组,假手术组,安静+去卵巢组,运动+去卵巢组。运动组和运动+去卵巢组进行下坡跑训练,每次40min,每周训练5次,共训练8周。训练结束后进行第一次测试,取安静组和运动组两侧前肢检测骨密度;右侧胫骨和股骨提取mRNA,检测其骨组织TGF-β1、Smad3和OC的基因表达。同时假手术组实行去卵巢假手术,安静+去卵巢组和运动+去卵巢组摘除卵巢。此三组小鼠静养6周后处死,测试指标与第一次相同。结果:与安静组相比,运动组小鼠骨密度、骨组织TGF-β1、Smad3和OC的基因表达显著增加;与安静+去卵巢组相比,运动+去卵巢组小鼠骨密度、骨组织TGF-β1、Smad3和OC的基因表达显著增加。结论:生长期运动干预通过提高峰值骨量、促进小鼠骨组织成骨细胞的分化和活化,从而有效预防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生长期运动干预对去卵巢小鼠成骨细胞分化和活化的促进作用可能与骨组织TGF-β1、Smad3和OC基因表达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体重、腹腔内脂肪重量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将雌性3月龄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去卵巢和去卵巢运动3个组.去卵巢运动组大鼠每天进行60 min、速度18 m/min、无坡度的电动跑台训练.每周5次,共12周.实验结束后,称体重和腹腔内脂肪重量;氧化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直接测定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表明:去卵巢组体重、体重增加量、腹腔内脂肪绝对重量和相对重量、血清TC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血清TG水平,HDL-C/TC比值显著低于假手术组,而HDL-C水平无显著变化;12周跑台运动后,去卵巢运动组腹腔内脂肪绝对重量和相对重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HDL-C/TC的比值显著高于去卵巢组,而体重和其他血脂指标无显著变化.以上结果提示,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能抑制去卵巢大鼠腹腔内脂肪重量的增加,部分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7.
对切除卵巢大鼠各组骨密度(BMD)和生物力学有关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运动组BMD为0.316,运动1 组为0.305,显著高于模型组的0.275,制动组BMD均显著低于各实验组;2)生物力学实验显示:运动各组骨整体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服钙组和激素组;激素组的生物力学性能显示韧性差;制动组的各项指标显示该组骨的生物力学性能较差。由此可知,运动可增加去势前大鼠骨量的储备,减缓去势后大鼠骨量的丢失,维持骨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黄芪对耐力运动大鼠CD4+/CD8+比值及身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药黄芪是一种传统的补气中药,或许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及身体成分的作用.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黄芪对耐力运动的成年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及身体成分的影响.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on,n=10),5周跑台运动组(Exe,n=10,第1~3周,采用20~30min/d,5d/周的跑台运动,第4~5周进行25~35 min/d,7 d/ 周跑步训练)及运动补黄芪组(Exe+CM,n=10,第4~5周灌胃给药,运动方式同跑台运动组).结果发现:耐力训练可显著降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的比值,降低大鼠的肥胖程度;运动补黄芪组与单纯运动组相比,CD4+/CD8+的比值明显升高,肥胖度则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补充黄芪可提高运动大鼠CD4+/CD8+的比值,增加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但不影响运动大鼠的身体成分.  相似文献   

9.
将4月龄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C)、去卵巢组(OVX)、去卵巢加雌激素组(H)、去卵巢加运动组(Y)及去卵巢加脉冲电磁场(PEMFs)治疗组(P),12周后测定大鼠股骨颈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指标.结果表明运动、PEMFs和雌激素均可增加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减缓其骨质丢失.运动和PEMFs在促进骨形成、改善骨生物力学性能方面优于雌激素,二者联合应用有望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药物手段(适宜健骨运动处方与电刺激联合作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去势大鼠分为骨质疏松模型组(OVX)和实验干预组,干预组含运动组(EX)、电刺激组(ES)、运动结合电刺激组(EX+ES)、假手术组(SHAM 组);对其进行60天的实验干预;测试实验前后的体重和股骨的生物力学指标等的变化情况.结果:OVX组体重、股骨的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指标上均出现明显异常,实验干预组的多数指标均优于(OVX组),在骨的最大载荷、破断载荷、弹性模量、极限强度指标上,EX+ES组与OVX组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适宜健身运动与低频电刺激联合作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是促进成骨细胞的代谢,减少破骨细胞分泌和阻止骨丢失,可作为一种非药物方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1.
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老龄雌性大鼠骨量及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跑台运动对老龄雌性大鼠骨量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只12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低强度组、中强度组、高强度组每周6次共训练10周,观察不同强度运动对老龄雌性大鼠全身骨密度,股骨中点皮质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水平的影响.结果:低、中强度运动可使老龄雌性大鼠骨密度增加;三组均可使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骨钙素(BGP)水平升高.结论:低、中强度的跑台运动是一种适合于老年女性的健身方式,可以减缓伴随增龄而发生的骨量丢失,起到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累积运动与持续运动对肥胖大鼠糖脂代谢和MCP-1的影响。方法:普通体重大鼠为对照组(C,n=6),肥胖大鼠分为:安静组(S,n=8)、持续运动组(E,n=8)、中强度累积运动组(MAE,n=8)、高强度累积运动组(HAE,n=8)。运动组进行8周跑台训练(0?,5d/W)。E组跑速20m/min~25m/min,60min/次,1次/d。MAE组跑速与E组相同,12min/次,5次/d,间歇60min;HAE组跑速40m/min~42m/min,6min/次,5次/d,间歇60min。8周后,测内脏脂肪湿重,行糖耐量实验,ELISA法测血清胰岛素、FFA和MCP-1。结果:(1)运动组的内脏脂肪体重比低于C组和S组(P<0.05)。(2)HAE组灌胃后120min的血糖值低于S组和E组(P<0.05)。(3)运动组的ISI高于C组(P<0.01);运动组的胰岛素和HOMA-IR低于S组而ISI较高(P<0.01);HAE组的胰岛素和HOMA-IR低于E组与MAE组而ISI均较高(P<0.05)。(4)运动组的FFA和MCP-1较C组与S组下降(P<0.05);累积运动组的MCP-1低于E组(P<0.05)。结论:累积运动和持续运动均可减少肥胖大鼠内脏脂肪,改善其糖脂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纠正慢性炎性状态。持续运动降低内脏脂肪和FFA的效果更好;而累积运动改善血糖调节,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机体慢性炎性状态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适宜健身运动与植物雌激素复合作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通过对50名绝经后妇女分别进行6个月的健身运动(EG)、口服大豆异黄酮(SG)、适宜健身运动结合口服大豆异黄酮锻炼(E SG),测试锻炼后的瘦体重、肌力、腰椎骨L2-4的BMD和BMC、血AKP、ACP、E2.结果:E SG实验后的瘦体重/体重指数、肌肉力量明显高于SG,E SG的BMC与EG和SG比较具显著性差异;E SG的ACP活性明显低于实验前和EG和SG,而AKP活性的变化实验前后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小结:适宜健身运动植物雌激素复合作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可能是抑制破骨细胞的代谢,减少破骨细胞分泌和阻止骨丢失.建议防治骨质疏松的适宜健身运动宜选择跑步或低冲击有氧操结合四肢和躯干部的肌力训练,同时服用植物雌激素的效果比单因素防治骨质疏松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观察αB-晶状体蛋白在骨骼肌细胞的变化,了解骨骼肌细胞抵抗运动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24 h组,每组8只,运动组进行一次性大强度离心运动;取腓肠肌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观察αB-晶状体蛋白在骨骼肌细胞的分布特征。结果:安静状态αB-晶状体蛋白在细胞浆有一定水平的表达,主要分布于胞浆及膜下。离心运动后即刻αB-晶状体蛋白表达增加并且发生移位变化,主要存在于Z盘及细胞膜附近,24 h后αB-晶状体蛋白在细胞膜和Z盘仍有大量分布。结论:离心运动后αB-晶状体蛋白从肌细胞胞浆移位于细胞膜和Z盘,其在骨骼肌可能具有防止Z盘和肌细胞膜骨架蛋白损伤或辅助骨架蛋白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运动或AICAR注射对mTOR及下游信号的影响,旨在探讨AMPK调控骨骼肌蛋白合成的机制。方法:52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n=8)、运动组(n=18)、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n=8)、AICAR注射组(n=18)。运动速度26 m/min,坡度10%,时间60 min。运动和注射组分别在结束后即刻、1h、6 h和1 h2、h6、h取材。结果:运动后即刻、注射后1 h,mTOR Ser2448磷酸化(分别下降45%和38%)和4E-BP1 Thr37/46磷酸化均显著降低(分别下降34%和38%),运动后1 h和注射后2 h mTOR及4E-BP1开始增加,6 h达峰值。注射组S6K1 Thr389磷酸化水平在各时间点无显著变化,运动组均显著升高(分别增加42%、52%和57%)。结论:一次性剧烈运动或AICAR注射导致蛋白合成的暂时抑制,其机制与AMPK下调mTORSer2 448及其下游信号4E-BP1 Thr37/46的磷酸化水平有关,但未发现S6K1 Thr389磷酸化水平的下调。  相似文献   

16.
分析长期太极拳练习对男大学生骨健康的影响,发现:太极拳运动能够改善男大学生机体骨量和骨强度,促进骨健康状况改善,尤其是改善跟骨、股骨和腰椎的骨健康状况,为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发生,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构建全民健身健康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后成年SD大鼠比目鱼肌中不同肌纤维类型以及MHC亚型,旨在探讨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引起比目鱼肌肌纤维和MHC亚型之间相互转化。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安静组、小强度运动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取大鼠右侧后肢比目鱼肌,分别用ATP酶染色法鉴定I型和II型肌纤维;SDS-PAGE凝胶电泳技术分离MHCI、MHCIIa、MHCIIb和MHCIIx。结果:1)小强度运动使比目鱼肌I型肌纤维的面密度增加(P<0.01),II型肌纤维的面密度减少(P<0.05)。2)中等强度运动使I型肌纤维的面密度减少,II型肌纤维的面密度增加(P<0.05)。3)小强度运动使肌纤维MHCI%升高,MHCIIb%降低(P<0.01);中等强度运动使肌纤维MHCI%和MHCIIb%降低,MHCIIa%升高(P<0.01);大强度运动使肌纤维MHCIIx%升高(P<0.01)。结论:不同强度运动可以引起比目鱼肌MHC亚型之间发生变化,小强度运动引起MHCIIb向MHCIIx、MHCIIa、MHCI方向变化;中等强度、大强度运动引起MHCI、MHCIIb向MHCIIx、MHCIIa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过度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其蛋白水平及基因水平的变化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A、安静对照组(Control,n=10),B、过度训练组(Over-training,OT,n=10)。过度训练组:进行持续性大运动量跑台力竭训练8周,两组均于安静状态下宰杀,迅速选取股外侧肌样本液氮保存。用实时荧光-PCR法,测定骨骼肌MHC I,IIa,IIx,IIb四种亚型的mRNA基因表达。结果:过度训练组MHC I mRNA及MHC IIb mRNA明显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MHC IIa mRNA及MHC IIx mRNA两组与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另一方面,MHC各亚型所占百分比亦有相应的变化,即训练组MHC I和MHC IIb mRNA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而MHC IIa和MHC IIx mRNA百分比则略有下降。由于慢I型比例很小,从快II亚型来看,可见"由快变慢"的变化趋势。提示本运动模型下,各亚型的变化并不一致,具有选择性。这就为下一步研究成肌调节因子的调节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不同应力水平的运动对生长期大鼠长骨生长发育的影响.将24只4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游泳运动组和跑台运动组,每组8只,游泳运动组和跑台运动组分别进行为期9周,每周5次,每次60 min的游泳和跑台运动.运动结束后取后肢胫骨进行骨矿含量和三点弯曲实验.游泳运动组各项骨矿含量指标皆高于对照组,仅骨灰度密度具有显著性差异.跑台运动组各项骨矿含量指标除骨灰度外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生物力学指标中,游泳运动组的弹性载荷非常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显著高于跑台运动组,跑台运动组弹性载荷显著高于对照组,最大载荷和弹性载荷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两种应力水平的运动都能够提高胫骨的骨矿含量,跑台运动的作用较强.两种运动对骨的生物力学特性皆有一定的影响,但作用有所不同,跑台运动对骨的抗变形能力的提高高于游泳运动,而游泳运动的对骨的抗断裂能力的提高高于跑台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