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写实小说,也是一部成功的讽刺文学作品。在中国小说史上它是继《金瓶梅》之后,以婚姻家庭问题为中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部有影响的长篇巨著。鲁迅说它较之《平山冷燕》之流,“盖诚乎其杰出者也”(《致钱玄同信》)它的成功与《金瓶梅》《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等作品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它的发展又影响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醒世姻缘传》在题材的选择和处理上受到了《金瓶梅》直接影响。在《金瓶梅》问世之前,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金瓶梅》问世以后,才使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中,跨进到现实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来。这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题材方面的一个大变革。《醒世姻缘传》继承了《金瓶梅》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继《金瓶梅》之后,第二部以现实社会和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第一部以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既没有扣人心弦的传奇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令人陶醉的诗情画意的艺术描写,而尽是些“市井之常谈,洞房之碎语”.而作品正是通过各种人物的闲言碎语,刻划了一群醉生梦死、“且风流了一日是一日”(宠春梅语)的市井闲人、淫夫荡妇,从而反映了明朝后期骄奢淫逸的社会生活.人物语言在《金瓶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作品的主干,抽掉了它,作品便无法成立.这一点很不同于它之前的以情节取胜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然而,不无遗憾的是,随着海外《金瓶梅》研究热的兴起,近些年来国内学者也纷纷涉足昔日的“禁区”对《金瓶梅》的作者、版本、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思想意义、审美价值等作了必要的探讨,而唯独对作品的语言很少研究,《金瓶梅》人物语言研究至今还是一块尚待开垦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在漫骂和赞扬声中渡过了三百多年。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立场观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金瓶梅》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一时还难作出相近的评价。 《金瓶梅》是我国封建文人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独创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据考证,这部小说成书于明代隆庆二年至万历卅年(公元一五六八年至一六○二年)最早版本为万历四十五年(公元一六一七年)“东吴弄珠客”序的《金瓶梅词话》,尔后又有明代天启年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起源于民间讲唱文学——说话。中国早期的长篇小说,大多是在“说话”底本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整理而写定的。就我国小说史上具有先锋意义的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而言,有三部就是这样形成的。从文体角度看,这些小说与“说话”并未有根本的区别。其后的许多长篇小说,也是文人们在题材、形式以及创作方法上对早期小说的模仿。因此,《儒林外史》以前的长篇小说,虽然题材各异,有历史演义,有英雄传奇,也有世情、市井小说,结构、语言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带有某种程度的“史诗”性质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相比,《金瓶梅》把现实生活和自己的人生感受通过一种漫画式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创作产生了由历史到现实、由超人到常人的改变,这不仅是题材内容的改变、审美领域的拓展,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美学观念的革命。这种美学观念的革命在《金瓶梅》的艺术结构、人物形象、语言叙述等方面都有丰富而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最核心的思想是宣扬忠义思想。小说作者就是沿着这一思维格局,把《水浒传》写成了一部忠义传。宣传忠义思想,这是《水浒传》客观存在的最突出的思想倾向。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就《水浒传》的“忠义观”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对《水浒传》的借取是显而易见的。其借取方式不外两种:一种是明的因袭,即大约成书于明万历二十年左右的《金瓶梅》,在人物设置、情节安排、场景描写、议论穿插诸方面,大量转录了当时已有刻本流行的《水浒传》;另一种是暗的继承,即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吸收了《水浒传》思想艺术上的诸多优长。关于前一种借取,已有多篇文章做了考察,笔者在这里仅就后一种借取,略加论析。首先,《金瓶梅》对《水浒传》的借鉴与继承,表现在题材的开拓上。我国的白话长篇说部,起源于宋代说书艺术中“说收拾寻常有百万套,谈话头动辄是数千回”的“讲史”一家,这种艺术门类上的嬗变关系,使得长篇小说在形成后一段时间里,大都以“讲说前代书史文传,  相似文献   

8.
在明代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中,《金瓶梅》不同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书,这除了作品主题、题材、人物以及其他一些不同之处外,《金瓶梅》大量的性描写是它与其他三部作品特别显著的不同点。《金瓶梅》中的性描写,不是个别的故事情节点染,而是小说故事情节总体结构的需要,是小说主人公形象塑造必不可缺的环节和因素。如若抽去性描写,《金瓶梅》就会变成另外一副面目。性描写是《金瓶梅》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但在《红》之前,也曾经出现过一些在语言上具有很高造诣的长篇小说,最著名的莫过于《水浒传》和《金瓶梅》.《水浒传》和《红楼梦》在语言艺术上可以说各有特色.《水浒传》的主人公多男性,大都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是我国古代“四大奇书”之一,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列,且有“第一奇书”之誉。是否称得上“第一奇书”且不置论,但这部书的出现,使长篇小说的描写对象,由历史转向眼前,由神魔怪异转向现实人间社会,由帝王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以《金瓶梅词话》问世以来,迄今已近四百年。它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从题材内容、艺术形式上看,它有别于前三者,成就上也超过前三者。在我国长篇小说创作上是一座新的里程碑。《金瓶梅》是我国长篇小说中第一个以市井人物为主角写世情的人情小说。(《三国演义》以帝王将相为主角,《水浒传》以草莽英雄为主角,《西游记》以神仙妖魔为主角。)它写宋,实则写明。作者通过对土豪淫棍出身的、后又集官僚、奸商、恶霸于一身的西门庆及其一家兴衰的描写,广阔真实地反映了明代世纪末的最荒淫堕落的社会景象。它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但《金瓶梅》的作者是谁,至今还是个谜。书中的很多谜亦未解开。我们说,《金瓶梅》是最清醒的狂人之歌。这最清醒的狂人就是“嘉靖间大名士”兰陵笑笑生。兰陵笑笑生是作者化名。过去不少学者为寻出作者真实姓名对兰陵的所属颇争论了一番。如戴不凡先生根据金华酒系浙江兰溪所产就认为兰溪即兰陵;张远芬先生认为金华酒是兰陵酒的别称,从而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是古典小学中描写农民起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毛泽东同志在研读《水浒传》时,善于吸收其精化并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具体运用以指导中国革命实践.毛泽东同志对《水浒传》的评论,既指出其思想内容的倾向性,同时又赞赏作者是艺术地展示了农民起义史上招安与被招安的现象,及其最终悲剧.  相似文献   

13.
王丹彤 《文教资料》2013,(31):39-40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中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书中以市井人物和世俗风情为中心.描写了一大批性格各异、却生动丰满的小人物。其中,以应伯爵为首的“帮闲派”显得尤为招人厌恶,他们的小人嘴脸和奸诈狡猾。一直是文学家们批判的对象。本文旨在从帮闲人物的性格分析入手,给出对于帮闲人物的现代解读。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与《红楼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金瓶梅》与《红楼梦》作比较研究:从题材选择看,两部书的表现内容均为:描写家庭日常生活;把妇女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但《红楼梦》选取的封建家庭更具典型意义,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具典型性。从人物塑造看,《金瓶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有: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描写室内陈设,陪衬或反衬人物性格。《红楼梦》对此一一借鉴,而且更为摇曳多姿,各臻其妙。从语言运用看,《金瓶梅》的语言风格对《红楼梦》有很大影响;《红楼梦》吸取《金瓶梅》优点,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特色,语言艺术超过《金瓶梅》。结论:《金瓶梅》对《红楼梦》影响巨大,《红楼梦》对《金瓶梅》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主题方面,《金瓶梅》与《水浒传》关系十分密切,离开《水浒传》,就很难全面、深入地理解《金瓶梅》的主题思想。《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的冲突形式:“官逼”与“民反”。以蔡京、高俅为代表的封建黑暗势力的恶行是作为梁山英雄人物的生活背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没能深入细致地刻画统治阶级各种人物荒诞腐朽的生活内幕和卑鄙恶浊的内心世界,这便由后来的《金瓶梅》来完成了。《金瓶梅》的故事,是由《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衍演而成。以西门庆一家发迹、兴盛到衰败为主线,写出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黑暗腐败与荒淫无耻。作为《水浒传》副线的“官逼”成了《金瓶梅》作者调动各方面艺术手法来着力描写的主线。当然,《水浒传》中体现“民反”意向的事件、人物、情节在《金瓶梅》中也得到了一定反映。因此,不可简单地把《金瓶梅》的思想内容说成“昏暗一团”,把《金瓶梅》作者的思想说成“绝望”。而“民反”一条暗线的被忽视,可能与其“崇祯本”对“词话本”的删改有关  相似文献   

16.
邹启胜 《文教资料》2014,(24):12-13
武松是《水浒传》中的关键人物之一,作者施耐庵用了较大篇幅描写这个人物形象。但是,《金瓶梅》中不再是以武松为主角,也无意表现其英雄本色,并且在情节安排上也有意淡化武松在读者心中的高大光辉形象。从《水浒传》到《金瓶梅》,同一个武松形象,有着十分显著的不同,特别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有了比较大的改变。《水浒传》中武松是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好汉,而到了《金瓶梅》里的武松倒更像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亡命徒,而非一个单纯理想化的人物。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笔者拟通过《金瓶梅》主要人物结局解读其"警世"之寓意,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从而正解千古名作——《金瓶梅》。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笔者拟通过《金瓶梅》主要人物结局解读其"警世"之寓意,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从而正解千古名作——《金瓶梅》。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其中长篇小说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宋代出现的长篇“说话”,它是我国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基础。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元明之际诞生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最早的长篇小说。明代中叶以后,又相继产生了《西游记》和《金瓶梅》两部巨制。上述我国旧说部所称“四大奇书”  相似文献   

20.
霍小星 《考试周刊》2012,(53):24-26
《金瓶梅》是一部描写"时俗"的伟大的世情书,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多是市井社会中的俗人,描写了世俗人的生活状态。在审美上,它以"娱心""劝善"为主;在情感上,以艳情,食色男女为主;在题材的处理上,对非世俗化的题材做了世俗化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