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1996-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996-2009年间,我国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年均拉动GDP增长0.46个百分点,对GDP年均增长的贡献率为4.11%;研究生教育或者说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物质资本的贡献率;忽略研究生教育的作用将会导致高估物质资本而低估人力资本的作用;我国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弱于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研究生人力资本和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生人力资本和创新驱动均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却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省域范围内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空间相关系数大致为21.23%。在考虑空间相关性后,研究生人力资本和创新驱动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仍然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有所下降。建议在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和增加创新投入的基础上,着重解决研究生人力资本和创新驱动协调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3—201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分析研究生人力资本时空分布特征,识别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对经济增长的本地直接效应、时间滞后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研究生人力资本全局空间相关性先降后升,局部空间相关性主要呈正相关,表现为高高和低低集聚模式。硕士研究生人力资本通过要素积累机制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本地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博士研究生人力资本通过技术模仿机制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时间滞后效应;分地区看,东中部博士研究生人力资本的技术创新效应显著,西部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建议优化创新型博士研究生和应用型硕士研究生规模、结构和质量,着力提升研究生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因地制宜调整研究生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4.
借鉴Mulligan和Sala-i-Martin(1995)提出的纯人力资本方法,采用宏观经济数据对我国人力资本进行估算,可以发现规模报酬不变的C-D型生产函数所估算的人力资本更为准确地反映了我国人力资本的真实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力资本经历了较为平稳的增长过程,但是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来自于物质资本,这反映了我国过去实行的是投资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人口结构快速转型的背景下,为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逐步提高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运用2003-2016年我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我国高校研究生规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所呈现的空间特征。发现:第一,我国高校研究生规模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说明整体而言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校研究生数量上的需求并未饱和;第二,硕博研究生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都远小于物质资本存量的弹性系数,说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仍然是资本驱动型;第三,博士研究生不仅可以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而且能带动相邻省域的经济发展,硕士研究生对相邻省域的经济发展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分析了1990-2004年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采用受教育年限法计算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力资本,然后运用基尼系数法测算各地区的人力资本结构系数;在此基础上,将1990-2004年各地区的有关数据组成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增长还处于物质资本推动阶段,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结构的作用只在少数地区是显著的;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人力资本每增加1%,地区生产总值将增加0.25%-0.52%,人力资本结构系数每减少1%,地区生产总值将增加0.18%-0.51%。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耦合模型,确立相关指标,分析了我国西北五省2001-2014年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发展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西北五省的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耦合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同时,西北各省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陕西省已达到较高的耦合水平,而宁夏、青海两省还处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失调发展阶段。但总体可看出,西北五省在该时间段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方面都增速飞快。  相似文献   

8.
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角度来看,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本优势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证研究方法,以全国水平为基准,计量分析投资、就业、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因素在推动京沪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程度,比较上海和北京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发现(1)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要素投入增加对经济的贡献;(2)上海经济增长更多地体现为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推动型,北京经济增长则更多体现为固定资产和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推动型。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人力资本是促进社会生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基于中国2003—2018年31个省(市、区)的数据,构建静态面板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研究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要素积累、技术进步和联合作用三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研究生人力资本存量和增量通过要素积累和技术进步方式促进了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物质资本小。从空间效应看,硕士研究生对本省经济增长发挥了要素积累作用,产生了明显的省际人才竞争效应,博士研究生主要通过促进本省技术创新提高经济增长率,对外省的创新溢出并不明显。分地区看,东部地区研究生人力资本的三大效应都十分显著,西部地区在博士研究生的技术模仿效应下赶超中部地区。基于研究结论,建议加大研究生教育投入,向西部地区高校倾斜研究生扩招规模,注重培养创新型博士和应用型硕士,留住研究生扎根本地从事科研工作,发挥人才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力资本存量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利用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方法研究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实现社会最优化的路径.人力资本积累通过人力资本供给因素、人力资本需求因素和人力资本积累支撑等方面影响经济增长.我国现有人力资本积累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应全面提升人力资本积累,统筹城乡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