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8年北京奥运会投入关系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历届奥运会投入的产业构成成分入手进行分析。发现:奥运会的投入分为直接投入、间接投入和奥运会需要的新增投入等3种投入;间接投入是一种宏观经济调控内的无风险投入,奥运会的直接投入和奥运会需要的新增投入是一种风险投入,也是奥运会举办城市产生经济亏损问题的根本因素。2008年北京奥运会直接投入与间接投入的比值高于蒙特利尔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其中直接投入偏大。  相似文献   

2.
现代奥运会不是古代奥运会的延续和翻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奥运会不是古代奥运会的延续和翻版孙葆洁现代奥运会是为适应现代社会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但它又是创始者们借用"恢复古代奥运会"的名义实现的,由于二者在名称上仅有时代的区别,在形式上也有部分类同,易使人们把现代奥运会看作是古代奥运会的延续和翻版,从而...  相似文献   

3.
奥运会志愿者的形成背景与历史演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奥运会志愿者是在社会需求与奥运会发展需要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发展、成熟的产物,结合社会背景的变革与奥运会自身的发展,探讨了奥运会志愿者的形成背景及演变历程;描述了奥运会志愿者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指出奥运会志愿者的发展趋势是组织化、专业化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4.
奥运会商业开发的融资方式及对举办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奥运会与商业相结合,利用商业手段支持奥运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奥运会组委会通过经营与奥运会相关的商品获得巨额收入,为奥运会提供资金保障,而成功的商业开发和运作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举办国经济的发展。分析了近5届奥运会商业开发的融资方式对各举办国经济的影响,以期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昔日的奥林匹克英雄理查德·W·奥唐奈美国是参加1896年雅典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13个成员国之一,对于第一批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来说,参加雅典奥运会的征程并非是一次简单的“三级跳远”,当他们从奥运会返回各自的家乡时,大型铜管乐队和欢迎人群迎接现代奥运会金牌...  相似文献   

6.
顾拜旦体育思想研究系列之五--顾拜旦与奥林匹克运动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顾拜旦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复兴古代奥运会的事业,终于取得成功。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和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实践家。本文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恢复奥运会的时代背景和动机;恢复奥运会的启动步骤;顾拜旦是现代奥运会的总设计师;现代奥运和古代奥运的异同;恢复奥运会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厉智 《新体育》2008,(3):12-14
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火炬点燃仪式和最后一名点火者历来是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也是历届奥运会的“核心机密”。在已经进行过的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上,最后引燃主体育场巨型火炬的,绝大多数都是曾经在奥运会上夺金揽银的体坛名将。将于8月8日揭幕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担负最后点火重任的,应该以现役或体坛老将希望最高。  相似文献   

8.
举办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已经成为北京乃至全国关注和努力奋斗的目标。出色的奥运会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包括组织模式的创新。回顾奥运会一百多年的历史,发现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在奥运会组织模式中起着重要作用。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认为政府和市场是成功组织奥运会的双翼,二者不可偏废。如果奥运会由政府举办,政府失灵会导致奥运会亏损;单独靠市场运作,市场失灵会导致奥运会的组织混乱。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政府和市场的积极作用相结合,将不仅有利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而且对组织体制和模式的创新留下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9.
奥运会志愿者的特征及其管理原则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志愿者是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奥运会志愿者的特征是对其进行高效管理的前提。笔者从奥运会的特殊性入手,分析了奥运会志愿者的本质特征——参与人员的异质性、志愿行为的随意性、参与动机的多样性、文化理念的承传性,进而指出,奥运会志愿者的管理者应当遵循协同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动态调整性原则以及延展性原则,以期为奥运会提供一支“国际化、职能化、专业化”的志愿者队伍。  相似文献   

10.
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丽 《体育学刊》2004,11(6):14-16
如何举办好一届在经济上取得成功的奥运会,如何正确理解奥运经济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认为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增强奥运“正经济”减少奥运“负经济”,冷静预期和评估奥运会的经济收益,统筹规划北京奥运会。  相似文献   

11.
北京“人文奥运”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奥运"理念是北京奥运会的核心和灵魂。这是因为"科技奥运"与"绿色奥运"所包含的内容。几乎已成为人们对举办奥运会的最基本的要求,在对这两个方面的评价上,也仅是"好"与"更好"间的区别而已,并且在科技与环境领域,更多体现的是普遍性,而较少独特性。"人文奥运"则有所不同,它最有利于体现北京奥运会的独有特色和亮点,最有利于实现"举办一届独一无二的奥运会"的期望。因此,深入开展对北京"人文奥运"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的研究,有利于使奥林匹克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发展,实现北京"人文奥运会"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所带来的"后奥运"效应,凸现北京"人文奥运"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的特色和亮点。  相似文献   

12.
奥运主题口号是奥运联想形成的重要元素,直接影响人们对奥运的态度和对奥运的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对人文和谐、绿色生态、科技进步的理念进行了高度概括,深刻反映了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强调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永恒主题,表达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体现了人文奥运所蕴涵的和谐价值,具有广泛激活人们对奥运联想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奥运保险产品创新是奥运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是我国保险业提高奥运保险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机制。奥运保险产品开发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成为奥运保险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进一步探讨中国保险业如何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良好机遇.实现奥运保险产品开发创新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雅典奥运会对2008年北京奥运旅游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素梅 《体育学刊》2006,13(2):124-127
雅典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北京奥运提供了一些借鉴,但是,雅典奥运旅游的滑坡也给北京2008年奥运旅游的开发带来诸多思考。通过对雅典奥运旅游计划、组织、运作、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实际,对如何发展北京奥运旅游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的口号.最近提出"数字奥运",它是2008年奥运会的亮点,是"科技奥运"的时代特征,"人文奥运"的弘扬手段,"绿色奥运"的重要支撑.现就北京数字奥运对我国体育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作一综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社会学的"马太效应"理论,针对我国奥运项目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奥运项目中"马太效应"的利与弊,就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我国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及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志愿者是举办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 2 0 0 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 ,就如何建立一支精干的志愿者队伍、如何组织管理志愿者从七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旨在为北京奥运组委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北京奥运会过后,中国武术发展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在没有了北京奥运会的攻坚目标后,我国应当如何发展传统武术已经成为非常现实的问题。文章在传统武术如何改变自身的不足和如何处理与外部的关系方面进行论述,指出武术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A lot has been written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of 1936, which were held under the National Socialist dictatorship, and most of the issues seem to have been researched. On closer inspection, however, it is evident that this is not in fact the case. Accordingly, as part of a dissertation, the circumstances surrounding the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the Olympic Village of 1936 have been researched. For this project, unknown documents from more than 100 archives were analysed. Using the example of the Olympic Village, it can be shown how the Olympic Games were organised and how they were perceived outside Berl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