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面考察学术期刊对作者个人信息的保护情况,以推进学术期刊对作者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化进程。文章对17种新闻传播类CSSCI来源期刊的作者个人信息收集、个人信息著录、个人信息删除与存储等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新闻传播学科的学者与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存在个人信息收集非最小化、知情同意原则空心化、行业标准虚置化等问题。提出制定行业性自律制度、充分保障作者的知情权、遵循最小必要原则、构建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等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们所说的新闻人物是指新闻事件和时尚中的代表人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多元选择,新闻事件和时尚中可供报道的代表人物范围扩大,人物报道出现新机遇。对新闻人物的认识在变化、深化新闻媒体报道新闻人物,与报道新闻事件一样,要坚持正确?..  相似文献   

3.
我认为,采写新闻人物有两个明确的目标,引用鲁迅谈小说创作的话来说,就是“勾灵魂”和“画眼睛”。 (1)“勾灵魂”是关于采写内容的目标,要求记者充分展现出新闻人物所拥有的新闻特性,挖掘出新闻人物能给读者以教育和启示的精神内涵。 “勾灵魂”首先要把新闻人物同一般人物区分开来,把握好新闻人物的新闻特性,通俗地说,就是要找到人物的“新闻点”。 新闻人物往往与一个新闻事件或者一个社会焦点联系在一起,新闻人物都是某个新闻事件的载体,勾画出他们与新闻事件最重要的联系,揭示出人物背后的新闻信息,是采写这类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张报纸,都离不开新闻图片。报道新闻人物,图片的表现力有其独特的长处。因为,人物形象、人物的新闻价值,往往通过他的动作和表情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来,捕捉瞬间人物形象的特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新闻摄影记者区别于文字记者的明显特征。新闻摄影的主体是人物,是各式各样有着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与新闻事件有关的人物。脱离了人物的新闻照片,往往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具有这样一种意识:我手中的相机要全力为突出新闻人物而工作,使照片更具表现力,运用镜头去增强新闻人物的新闻价值,达到文字报道难以达到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人物现场肖像摄影的定义 新闻人物现场肖像是指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对人物和事件进行符合现场真实存在的推断、理解,使用现场光或现有光,一般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条件下,表现新闻人物的内心精神面貌、气质的新闻摄影样式。新闻人物现场肖像不同于一般题材的新闻摄影,也有别于人像摄影和人物摄影,拍摄难度大。  相似文献   

6.
对新闻媒介而言,形象是新闻文本中当事人或参与者的整体呈现.在专门的人物新闻中,新闻人物成为核心焦点,而在事件新闻中,人物成为结构主义理论中文本的一个构成单位,新闻人物转化为推动事件发生的"行动者",其形象特征来自人物在新闻事件中的行动部分.新闻的事实第一性原则使得形象可与社会学的重要概念——"社会角色"实现对接,而角色理论对角色期待和角色表现的拓展提示我们:新闻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它在受制于社会事实(反映角色表现)的同时又可能暗含媒介对其的形象建构(潜在角色期待).  相似文献   

7.
“新闻人物”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新闻人物”?近年来,报纸上人物新闻(消息)多起来了,刊物上探讨人物新闻问题的文章也多起来了,于是,“新闻人物”这个问题也就提出来了。过去,我们在运用人物报道的形式方面,偏重于人物通讯、人物特写、报告文学等等。在介绍经验、研究业务的文章中,若论及人物,都不用“新  相似文献   

8.
细节是新闻作品中使用最生动、最典型、最具体也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新闻事实。充分认识新闻细节对于刻画新闻人物的作用,努力掌握获取这种新闻细节的途径,认真研究这种新闻细节的表现手法,是在人物新闻中展现新闻人物个性化特征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伍丽 《新闻界》2003,(3):55-56
人物新闻,亦称人物消息,即用消息的形式及时报道新闻人物的活动、事迹、思想、精神风貌的新闻体裁。我们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①昨天的新闻是今天的历史;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新闻工作者肩负着记录历史、反映时代的重任,记录历史必然要记录活跃在历史中不同层次的新闻人物;反映时代自然要着力去展示时代的各种人物风采。可以说,在记录历史真实,反映时代风貌上,以便捷、迅速、有效地报道新闻人物见长的人物消息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能够以最短的篇幅、最快的速度报道尽可能多的新闻人物,荟萃成时代人物群雕,展示时代五…  相似文献   

10.
欧阳爱辉  胡嘉禾 《档案》2023,(6):4-8+13
纸质档案中蕴含着丰富的个人信息权。纸质档案数字化对个人信息权保护造成了巨大冲击,包括档案信息传播风险增加、信息可处理性改变和信息保护面临数据安全问题。从个人信息权保护出发,明确了必要原则和目的原则为纸质档案数字化范围划定的基本指导原则,并将纸质档案数字化具体范围确定为隐私信息、敏感非隐私信息和普通信息三类。  相似文献   

11.
“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观反映.在新闻中采用新闻人物的语言,可以真实地再现新闻人物说话的口吻语气,表现新闻人物的思想境界和性格特征,使新闻作品精炼传神,真实生动.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物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生活环境等的不同,其语言都各有特点.在新闻作品中采用人物的语言,就要注意以最“本色”、最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去表现特定情境下新闻人物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我们熟知的新闻名篇《刘胡兰慷慨就义》,全文不足300字,但除了导语和结尾外,文章都是用人物的对话来有声有色地再现了新闻事件的始末,这里不妨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关于不文明行为新闻报道的讨论中,对公民隐私权保护的支持具有绝对化倾向,而关于普通公民而不是公共人物的隐私权对公共权利的适度让渡则很少讨论.其中,近期以马赛克为主的技术处理成为深扰新闻媒体平衡公共权利与公民隐私权的集中表征之一.本文运用新闻学和法学的有关原理,结合武汉地铁"泼面女"等新闻事件,对新闻媒体关于严重的不文明行为的新闻报道对当事公民的肖像权和隐私权触及进行了论述,在坚持媒体新闻信息传播公民隐私权保护原则的前提下,又主张公民隐私权保护的适度性.不过,新闻信息传播中普通公民隐私权对公共权利的适当让渡也有禁区,即特殊群体例外原则和有助于有错方不给社会增加负能量原则.  相似文献   

13.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精神世界的直接描写,能够真实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现实生活客观反映的新闻,既描写新闻人物的行动、语言,也可以通过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展现现实生活中新闻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打开人物心灵的窗户,表现矛盾冲突中的人物,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 新闻中的心理描写,可以更真实、更深刻地揭示新闻人物内心世界的感情变化,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增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传播领域,随着媒介技术从文字、书籍、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从Web1.0演变为2.0时代直至迈向可能的3.0,新媒体发展、数据与信息已经成为一个常规命题。对中国学者、政府和公众而言,个人信息保护越来越成为新媒介与商业环境不断发展中的焦点话题之一。基于此,着力探讨大陆个人信息保护研究的现状,以期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言为心声,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主要工 具和手段,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口,是人物个性的一部分。在新闻写作中保持人物语言的“原唱”,不仅可以真实地再现新闻人物的口吻语气,表现新闻人物的思想境界和性格特征,让受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而且可以使新闻作品精炼传  相似文献   

16.
可以这样说,所有新闻的主角都是人,新闻与人物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如此,写好人物新闻对于提升各个媒体品牌形象、扩大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至关重要,但是要想写好人物新闻却很不容易,尤其是对于初学新闻写作的人来说更是如此。笔者认为,能够表现出所写新闻人物的主要特点,是人物新闻写作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李扬 《记者摇篮》2015,(1):15-16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新闻采访,记者能够获得新闻素材,取得报道依据。新闻人物专访,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采访对象的现状、理想、思想、情感为主要内容的,展现的是采访对象独特的人生状态或人生道路。新闻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那么,做好新闻人物的采访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一、了解人物专访的特点作为记者,要清楚地了解新闻人物专访与其他采访的区别。新闻人物专访是以记言为主,主要是采访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对话,其中以采访对象的话语为中心。在人物专访中,记者除了提出问题、适当引导、作些  相似文献   

18.
郑伟 《中国广播》2013,(5):51-52
完善互联网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是我国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我国建设互联网文化强国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分析我国互联网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就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新闻人物肖像摄影是指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对人物和事件进行合乎情理的判断、理解,使用现场光或现有光,一般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条件下,表现新闻人物的内心精神面貌、气质的摄影。新闻人物肖像摄影不同于一般题材的新闻摄影,也有别于肖像摄影和人物摄影,它是新闻摄影记者最难于掌握的一种摄影技巧,拍摄对象既要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又要具有视觉美感的形象价值。这就要求拍摄者在既定的现场条件下,使用极其有限的造型手段完成高难度的形象造型和对人物内心的深层开掘,并将这种开掘外化在摄影媒材上。我们知道,一幅成功的新闻人物肖像…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厘清借阅信息与隐私信息、敏感个人信息、普通个人信息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借阅信息不应等价于隐私信息,而应归属于相对敏感个人信息范畴。基于此,立足整体法秩序视角提出图书馆读者借阅信息保护策略,即在民法领域适用一般人格权的严格保护策略,遵循基本处理规则;在个人信息保护法领域适用敏感个人信息的强化保护规则,基于比例原则,采用选择进入机制;在刑法领域以合理适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为主要方向,既应完善对有害使用行为的立法规制,又需明确符合法定要件的合理使用行为的出罪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