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宗教艺术总要创造这样那样的神以及圣人形象。这些神的形象,并不是人们的随意创造,而恰恰是人本身形象与品质的折射,是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人格的反映。费尔巴哈在论宗教本质时曾多次提出:上帝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的本质。他说:“人之对象,不外就是他的成为对象的本质。人怎样思维、怎么主张,他的上帝也就怎么思维和主张;人有多大的价值,他的上帝就也有这么大的价值,决不会再多一些。上帝之意识,就是人之自我意识;上帝之认识.就是人之自我认识。”“因此,宗教艺术中的神的创造,极其深刻地反映出人类在自然困境与社会困境中的忧患意…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的上帝概念及其科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在对外在的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宇宙宗教的"上帝"概念,作为他对终极意义上的宇宙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和体验,既不同于斯宾诺莎的上帝概念,也根本区别于神学宗教的上帝概念.爱因斯坦的上帝概念不仅是指导他的科学理论研究活动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他用来评价某种科学理论体系所构造的自然观的哲学标准.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取汉文献典籍例证殷商至上神即以色列人之"上帝"。而孔子《论语》所述部分具位格性"天",实为商周时期至上神,乃自上而下同源所指,试问此"天"与以色列人之"上帝"是否完全一致?为忠实翻译夫子语录,除追溯其宗教思想渊源,详细对比《旧约》古以色列人观念中"上帝"是为必要。深入《旧约》探得此"天"与诸多古以色列人具位格性"上帝"本质核心相交一致,共性基础之上存在个体认性差异,在此为客观翻译孔子宗教思想关键概念提出更为贴切目标语翻译理据。  相似文献   

4.
论董仲舒的宗教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中国伦理思想史而言,董仲舒无疑是有重大影响的,但他的伦理思想往往被作为哲学思想的一个从属部分,很少有从伦理学的视角去研究的。本文拟对此作一粗浅的探索。 (一)儒家伦理思想的神学化把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发展成为一种宗教道德,是董仲舒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宗教道德,是把道德的本质、原则及其规范看作是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从天上降临人间的结果的一种唯心主义道德学说。在西方,超自然的力量是上帝,对上帝的盲目信仰是欧洲中  相似文献   

5.
汉语"上帝",是由基督教教义《圣经》中的God一词翻译而来。汉语文化语境中的"上帝"能否在我国文化中保持其原有的宗教形象和文化内涵依赖于国人对"上"和"帝"的理解。本文从"上"和"帝"的隐喻来剖析"God"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WASP文化在美国主流文化确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指出由于基督宗教文化与犹太宗教文化中对"上帝"的不同定义,造成了以WASP基督宗教文化对犹太宗教文化的不可避免的排斥。此外,由于犹太宗教文化中的"精英"意识及选民观念,造成传统犹太文化无法与西方主流文化相适应,两相作用的结果便是美国WASP主流文化形态对犹太宗教文化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邪教的本质 ,是公众抵制邪教煽诱 ,政府打击邪教非法活动的首要前提。邪教不是宗教 ,邪教是新兴宗教的一种恶变 ,是指冒充宗教的一种邪恶势力。“法轮功”是邪教 ,不是宗教 ,“法轮功”反对真正的宗教。宗教都有自己独创的教义体系 ,而“法轮功”邪教中的很多术语是从各种宗教特别是佛教中剽窃过去的 ;“法轮功”邪教与正统宗教在对待人生和生命的态度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宗教都有自己的经典 ,而“法轮功”邪教没有自己的经典 ;宗教是受宪法和政府保护的 ,而“法轮功”邪教是被政府依法取缔的。  相似文献   

8.
论"道"与"上帝"——老子和爱因斯坦哲学本体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道和爱因斯坦的上帝分别是他们各自关于世界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和体验的产物。爱因斯坦的上帝概念相当于老子哲学中的“天之道”概念。老子的道和爱因斯坦的上帝不仅是人们在科学文化研究活动中的思想基础、科学直觉和灵感的源泉,而且是人们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世界观、方法论、审美观和价值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解读《白鲸》的宗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鲸》是19世纪美国小说家梅尔维尔的代表作。在文化传承的历史进程中,宗教文化深深渗入了西方人的文化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原则,影响着西方的意识形态。梅尔维尔受到了加尔文主义的影响,他信仰的是《圣经·旧约》中的上帝,认为人必须违背自己的意愿以遵从上帝的意愿。同时,他又对上帝充满了怀疑,把挑战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这个主宰一切、无所不能的神圣存在。梅尔维尔对上帝的质疑明显受到超验主义思想的启发,强调精神第一,主张发挥人的超验作用,将人上升到神的地位。《白鲸》中,作者的宗教观念远非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复杂的,难以确定的。本文拟结合19世纪美国社会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宗教意向,力图分析《白鲸》中不同的宗教倾向,并揭示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及其宗教意义对于理解美国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启蒙的现代主义把上帝拉下宝座,提出“上帝死了”,把人构造成至高无上的主体。后现代主义批判这种“人”的主体性,更进一步宣称“人之死”,人们在不停地寻找人的意义,生命的主宰和本质。  相似文献   

11.
"拣选"是《圣经.旧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一部《旧约》就是神不断"拣选"的历史,也是众多被拣选者的历史。被神"拣选"的对象主要有四类:敬神远恶者、弱小卑微者、女人(尤其是不孕的女子)和异族。他们或是神给世人树立的榜样,或是神迹的见证者,而神迹的显示使神的存在更加权威、更加具体,从而显出神的大能,让愚顽不化的人转心向神。所有被拣选者,都是神用来救赎人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从《圣经:旧约》看宗教的主要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历史上普遍的社会现象,它具有社会性,并与人类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宗教主要具有三种社会功能:协调社会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调节情感的功能。《圣经:旧约》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根本经典,它反映希伯来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民族意识等多方面内容。在《圣经:旧约》中可以看到宗教的社会功能在希伯来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曌  杨萌萌 《海外英语》2012,(4):199-203,205
The Merchant of Venice is one of the most contradictory plays of William Shakespeare.Through presenting and studying the tragedy nature of Shylock,this thesis attempts to illustrate the tragic nature of Merchant of Venice.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ries to reveal the significance of its tragic nature through thorough analyzing.Shylock’s tragedy is the tragedy of individual struggling,which shows in the aspects of family,money and religion.The profound reason for Shylock’s tragedy is his Jewish identity.Therefore,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is enlightened hereby,turning to a lot of books and data,and then analyzes the origins of Jewish prejudice from two aspects,society and history.Christianity has dominated the west,with its doctrin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New Testament.Meanwhile,Judaism derives its doctrine from the Old Testament.Therefore,the pious Christians will be misled by the contents of libeling Jews and the murdering of Jesus Christ in the New Testament.So a kind of instinctive hatred toward Jews is generated.This kind of tendency is rather clear in the play The Merchant of Venice.In this play,Shylock mentions several times that Antonio has insulted him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in the Rialto.Almost all the characters in the play humiliate Shylock.But,he just endures all these insults quietly,and then looks for the chance to revenge.In the end,under the delicate trap set by the authority,Shylock loses again.He loses everything he could lose,both materially and mentally.Nothing is more frustrating than that.However,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it is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in the present day.In this paper,the author chooses this topic,presents and analyzes the tragedy of Shylock,and reveals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tragic nature of the play for our time.  相似文献   

14.
《旧约圣经》既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圣书,也是希伯来的大型学总集,人类传统化与道德理想的杰出载体,因而早已超越时代界限和地域界限,成为西方明的生动教材和重要资源。借鉴,弘扬《旧约》学所倡导的传统美德,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5.
作为基督教神学家的斐洛,对《旧约》圣经从叙事的说明转向隐喻的诠释,从而实现了文本字面意义和现实的个人与社会生活的调解。他所坚定拥护和实践的隐喻解经法,对诠释学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和作用,这种隐喻的解释方法甚至是当代诠释学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马宏伟 《衡水学院学报》2012,14(3):44-47,72
《旧约》的编纂和叙事等层面都呈现出鲜明的传记性特征,即以人物为中心组织材料,按照人物生平叙事历史进程,以人物命名等等。这种传记性特征的产生有着复杂的文化、历史等因素,比如《旧约》作为早期文本叙事的故事化倾向,以人系事的纪传体历史叙事的产生,以及纪传体叙事适应了犹太民族独特的流散历史境况等。  相似文献   

17.
《旧约&;#8226;圣经》中对古代希伯来人的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婚姻的本质、婚姻的爱情基础、婚姻的程序、离婚的规定以及对社会中处于弱势群体的的女性的权益的保障等均有翔实的记载,人们从这些记载中既可以发现其对婚姻的一种既现实又合理的灵活态度,又可以体味到对婚姻的神圣意义的理解,进而而使我们对现代人的婚姻有一番反省和审视……  相似文献   

18.
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创作深受犹太历史和《旧约》的影响,这是他的作品受到文坛普遍关注的原因之一。本文从《旧约》原型角度入手,对小说《伙计》中莫里斯这一典型的犹太受难形象进行探讨,以期理解作家在小说中受难犹太文化母题的文化构因,并探究马拉默德通过塑造典型的犹太受难形象对社会现实所进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对西方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有众多人物的名字都来源于此。《圣经.旧约》中人们命名的方式简单而直接,其中的人名大多表现了本人出生时的情况,或表达了父母的愿望。由于《圣经.旧约》主要是用古希伯来语写成的,所以其中的人名得以直接进入英语和其它语言,成为很多西方人的名字;而在《圣经》的传播和翻译的过程中,各种语言相互影响、同化和吸收,出现了许多变体和昵称,因而产生了大量新名字,甚至由男性名字衍生出了女性名字。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尝试从独立思想者的塑造、戏剧化的情节结构以及多重共生的对话体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圣经.旧约》中的《约伯记》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文学观的影响,从而加深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理解,体会作家对圣经文本的化用及其精神上的宗教情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