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遵义师范学院2010级80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学习体育舞蹈前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六个因子上存在差异,充分说明学习体育舞蹈对大学生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随机抽取的6所小学的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89.9%小学教师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无忧,心理健康受损检出率为10.1%,其中在躯体化、敌对、强迫性、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从单项因子看,因子分大于2者所占百分数由低到高依次是恐怖、精神病性、焦虑、人际敏感、躯体化、抑郁、偏执、敌对,有33.3%的教师有强迫症状。男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性教师;46岁以上的教师比其他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都要低;中专文凭的教师与大专文凭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当,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对某应用型本科院校——金陵科技学院农林类学生的心理调查,研究发现:农林类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学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平均水平;农林类毕业生在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惧因子、偏执因子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江苏省毕业生心理健康平均水平。解决对策包括:引导农林类新生设计合理的生涯规划;帮助农林类毕业生积极转变就业的观念;营造农林类学生良好的校内外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4.
研究综合干预对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促进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提供依据。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干预前后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应引起重视,女教师的各因子分除精神病性因子外几乎均略高于全国常模,其中抑郁、焦虑和躯体化因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组和运动组均可促进心理健康。综合干预在降低躯体化、抑郁、饮食睡眠、人际敏感因子得分方面效果比运动干预更好。综合干预效果优于运动干预。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法对健身健美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健身健美运动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发现,受试者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与实验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强迫、敌对、抑郁等不良情绪显著缓解,各症状阳性率显著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对山东省高校教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山东省高校教职工在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以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上较国内正常水平更差,且在不同年龄段、学历、工作时间、岗位、婚姻状况、生育状况等方面心理健康水平均存在差异。必须针对性地改善高校教职工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具有轻度及其以上心理问题的占31.0%。他们的SCL-90的得分显高于全国常模,表现突出的是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怖;总体上“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全社会都应关心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学校更应重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生源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对330名高职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医学生SCL-90的各因子分均低于大学生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为6.5%。普高生源的学生在各项因子上均高于中职生源的学生,且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及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职生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普高生源学生。  相似文献   

9.
袁书卷 《文教资料》2009,(30):214-216
本文作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对某高校异常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异常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SCL-90各因子除了躯体化外,其余各项均高于普通大学生:某高校异常家庭大学生中,大三学生在焦虑、恐怖、敌对项得分方面均高于大二学生;男生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均高于女生:城镇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方面均要好于农村大学生。本文作者希望该项调查能引起各方面对于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运动与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关.它能减缓抑郁和焦虑症状。”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似乎是一个广泛流传的常识。美国卫生署负责人曾指出:“躯体活动似乎会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提升情绪.并且规律的躯体活动可能会降低形成抑郁的危险.当然我们仍需要大量后续研究来探讨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了克服先前五花八门的研究结果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调查工具,对甘肃省张掖市、平凉市、靖远县、陇西县等十几个地县的乡(镇)的387名幼儿教师进行测查,并对其中一部分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1、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13%,其心理问题主要是强迫和偏执;2、与全国正常人常模比较,甘肃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一般正常人;3、除身体状况明显稍差外,36岁以上的已婚中年幼儿教师与25岁以下的未婚年轻同行心理健康水平趋于持平;4、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县城同行。结论: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有其特点,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应积极关注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农村幼儿的健康成长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师资环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横断历史研究的方法,整合1995—2011年使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评工具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的47组数据,分析了教师(N=24042)心理健康随年代的变化趋势及不同职业类别教师(N=21356)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整体水平有所降低;幼儿教师和高等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中小学以及特教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职业中学教师居中。  相似文献   

13.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黄冈市87名中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探讨其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原因。结果表明:黄冈市中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低于一般人群,部分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度的心理问题;男性教师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高于女性教师;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教师的精神压力主要来自于经济收入、教学压力和子女教育等方面。最后提出了提高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间的关系,为促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学依据.采用教师职业压力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62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负荷、职业期望和考试压力,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高职业压力的教师要显著低于低职业压力的教师,高社会支持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SCL-90及自编教师基本情况问卷对410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全国正常人常模与全国教师常模,抑郁、强迫与躯体化检出率较高;同事关系、职业情感与是否担任班主任等因素是影响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了解师范类专科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及量表施测的方法,对陇南师专754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第一,专科大学生SCL-90各症状因子分均值普遍高于同年龄组常模,且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二,问卷调查显示,对专科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学习压力,这与SCL-90量表施测结果是一致的;第三,量表各症状中,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上,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大学生。师范类专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偏低,学校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7.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丽水学院的贫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地方性高校的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要差于非贫困生;2010级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2009级贫困生;男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贫困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差于贫困汉族学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是了解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方法是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院校2010、2011和2012级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UPI显示最近三年一类学生的比例大约占总学生数的10%左右,对这类学生需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注。SCL-90结果显示,占10-14%的学生总分显示出阳性症状,得分最高三个因子分别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因此,有必要对入学新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彝族、苗族及汉族杂居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抽取杂居区初中生彝族、苗族260名,汉族被试800名,用症状自评量表(SCI—90)调查。结果为:1.杂居区彝、苗和汉族初中生的平均分低于常模,呈差异异常显著的总趋势。苗族部分结果与总趋势不符合,可能是苗族的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等因素差异造成的。也可能与样本较小有关。2.彝、苗族初中生的平均分与同一地区汉族初中生基本无显著差异。3.在贫困的杂居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盲目地按照发达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针对杂居区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内容和形式,建立适应于各民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