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相对柔韧性测评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玉明 《体育科学》2004,24(4):48-50
采用逻辑法和实验法,对相关柔韧性测评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关柔韧性测评时用比值法比线量法更有效。线量法与比值法高度相关或负相关,具有效标有效性。线量法在对柔韧性较差人群进行评价时,可能有一定不足。建议采取比值法进行相关柔韧性的测评。  相似文献   

2.
盲人柔道教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盲人柔道教学方法,对16名盲人运动员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盲人的生理特点,采用摆位法、触感法、限制法、配对法进行因人施教,训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竞技体操创新系统建构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万刚 《体育科学》2003,23(1):67-70,86
以竞技体操创新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在对竞技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决定性因素和影响技术训练效果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以技术因素为中心,初步建立了竞技体操创新系统的理论主体框架,并对竞技体操创新系统的各构成要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几种估测最大吸氧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卡尔普曼PWC170机能试验的方法对30名体育系男大学生进行测试,估测最大吸氧量。同时,用Astrand-Ryhming列线图法、Fox法和陈文育法对最大吸氧量的估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卡尔普曼法对最大吸氧量的估测低于Fox法,高于Astrand-Ryhming列线图法而与陈文育法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对体育学法问题进行梳理,首先分析教学活动各要素的构成、课程与教学改革指导性文献对学法的倡导、体育学法研究在整个教育理论和各学科研究中的比例分配,进而对体育学法研究现状进行评述,认为学法在教学活动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学法研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运用献法、对比法、逻辑推理法、专家访谈法等,通过对新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进行比较,对实施新纲要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为进一步贯彻执行新纲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试论竞技体操创新型教练员的知识、能力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既是竞技体操的生命,又是我国竞技体操在国际赛场上制胜的法宝。以竞技体操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在对现代竞技体操训练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竞技体操创新型教练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并对其培养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编制标准化客观性试题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科学方法论,运用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编制标准化客观性试题的方法学进行了讨论。研究开发出“多义命题法”、“层次命题法”、“关联命题法”等10种具体命题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诠释。  相似文献   

9.
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时钟法"判罚标准的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调查访问法、献资料法,录像测量法,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时钟法”判罚标准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大学体育实践课教学评价量表的研制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制了体育实践课教学评价量袁。通过试评验证,对体育实践课评价要点,制定教学评价量表的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测评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对我国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发展状况进行研究 ,并从体能训练的角度对运动员专项能力模式训练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2.
依据我国撑竿跳高项目现有的训练水平,将撑竿跳高与其他田径跳跃及体操项目特征进行比较,认为撑竿跳高不仅反映体能类项群的特征,且更多反映出技能类项目的本质属性,并提出借鉴技能类项群的训练理论和方法,重新规划我国撑竿跳高项目的训练方向。  相似文献   

13.
选取李玲在2008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萧山站女子撑竿跳高决赛4.45m夺冠时的比赛录像,运用德国SIMI Mo-tion影像解析系统进行分析,并与国内外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李玲的最后两步助跑,倒2步步长偏短,且其倒1步比倒2步步长长,出现了"拉大步"现象。②李玲起跳时上手握点地面投影点和起跳点的间距较大,与现代撑竿跳高的技术要求略有偏差。③起跳的腾起角度、竿弦与地面的夹角较小,已达到世界级优秀运动员水平。④起跳时间偏长,插穴时间过早,与"自由起跳"技术尚有差距。⑤起跳步水平速度损失、垂直速度增加都较小,是比较合理的起跳技术,但最后两步助跑的水平速度不够。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拍摄等方法,选取现役三名男子撑杆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视讯影像解析系统对获得视频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人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助跑不够积极,后三步节奏不合理,起跳过程中左手高度不高,起跳点相对靠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导引术和形体训练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咨询法的研究,认为导引术和形体训练之间存在着有机的结合点,再从两者结合点出发,将导引术的调息方法应用到形体训练的把杆练习中,使得把杆练习具备塑形、健身、养生的作用。通过研究,在理论上设计出导引之调息法的应用方法,并提出一套试编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中外男子撑竿跳高的技术比较及提高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国内外12名优秀男子运动员的有关技术参数进行统计处理,比较研究我国与外国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的主要差距和提高我国撑竿跳高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国内外12名优秀男子运动员的有关技术参数进行统计处理,比较研究我国与外国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的主要差距和提高我国撑竿跳高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吕雅君 《体育科学》1993,13(2):70-72,91
根据材料力学理论,利用测力—摄影同步采集的方法,在弹性材料电测技术的帮助下,计算出撑杆跳高运动员握杆两手对撑杆的作用力,发现了运动员的一些用力特点。在撑杆跳高技术的研究方法上作了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e investigation wa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ust phase duration, ground reaction force, velocity increase after pole thrust and pole angles versus pole length during double poling in roller skiing. Seven male regional elite cross-country skiers volunteered as subjects for the study. The subjects performed a maximal double pole thrust on roller skis with each of the three different pole lengths: 'short', self-selected (normal) and 'long'. The short and long poles were 7.5 cm shorter and 7.5 cm longer than the self-selected pole length. The subjects made seven maximal pole thrusts with each pole length, which were randomly selected during 21 trials. For each trial the subjects accelerated from a 1.2 m high downhill slope attaining a speed of 3.92 m.s-1 before making a maximal double pole thrust on a force plate plac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lope. The vertical (F2), anterior-posterior (Fy) and mediolateral (Fx) reaction forces of the left pole were measured by the force plate. The positions of the pole were recorded in 3-D by an opto-electronic system. Thrust phase duration, impulse, mean force, velocity increase after pole thrust and pole angles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recorded data. Double poling with long poles produced a significantly larger propulsive anterior-posterior reaction force impulse and velocity increase than normal (p < .05) and short poles (p < .05). This was in spite of a larger mean anterior-posterior reaction force being produced with short poles. Thus, thrust phase duration was a primary factor in determining propulsive anterior-posterior impulse. For the practitioner, the results can be useful in the selection of pole length when the aim is to increase thrust phase duration, anterior-posterior force impulse and velocity.  相似文献   

20.
采用调查、测量、因子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构建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指标体系和专项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并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研究结果:1)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能力指标体系从形态、技术和素质3个层面、8个要素来反映;2)建立了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成绩与专项能力各指标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3)制定出了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能力的综合评价标准。建议:教练员利用专项能力数学模型进行模式化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