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汝逍 《阅读与鉴赏》2007,(11):62-63,71
青春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相似文献   

2.
鸳鸯,在我国一些文学作品中是爱情的象征,人们把恩爱夫妻喻为鸳鸯。其实,在我国古代最早是把鸳鸯比作兄弟的。 《文选》中题为苏子卿诗四首的第一首,有“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的句子,而从诗中“骨肉缘枝叶”,“况我连枝树”等句看,这显然是一首兄弟间的赠别诗。三国魏嵇康的《赠兄秀才人军诗》中,也是用鸳鸯来比喻兄弟和睦友好的。晋人郑丰有《答陆士龙诗》四首,第一首题名《鸳鸯》,序文说:“鸳鸯,美贤也。有贤者二人,双飞东岳,扬辉上京。”显然,这里的鸳鸯是比喻陆机、陆云兄弟的。再上溯到《诗经》“小雅”中有“鸳鸯于飞”的句子,也不是比喻夫妇的。  相似文献   

3.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代表作品,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7课。《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与《庭中有奇树》的主题一样,是思妇怀远诗;另一种认为是游子思妇诗。不管是思妇怀远还是游子思妇,都能够成为这首诗的主题,原因是因为这首诗的作者运用"对写法"。这首诗的二元主题表现出了人类普遍的思想情感,这就是《涉江采芙蓉》的独特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古诗十九首》中以思妇作为抒情主人公的诗共有9首,对这些思妇诗的主题解读,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只是思妇思念丈夫,希望家人团聚。然而,这种思妇之"思"之所以如此强烈,最本质的原因应是思妇对"原欲"的无比渴盼。  相似文献   

5.
清代的毛奇龄有一首题为《览镜词》的诗:“渐觉铅华尽,谁为憔悴新?与余同下泪,只有镜中人。”老实说,这首诗题材未免陈旧了些,那思妇仍旧是古典的思妇,是从《诗经》中走来的洗却铅华、顾影自怜的思  相似文献   

6.
贵刊1982年第1期所载《唐诗与倡伎》一文,其中有一二失考之处。为免以讹传讹,愿借贵刊一角加以补正。一、文中有云:“‘樊素口,小蛮腰’,樊索是白居易的歌伎,小蛮是自居易的舞伎。刘禹锡有一首诗叫《忆春草》,‘春草’  相似文献   

7.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的“轮台”,课本注为:“古西域地名。在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这是把汉代的轮台当作唐代的轮台了。现在的轮台县位于天山之南,属汉代西域的轮台国辖区。如果说岑参诗中的轮台是指今天天山之南的轮台县,那么,岑参另一首诗《使交河郡》、中“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就不可思议了。因唐交河城在今吐鲁番县西二十里,与今天的轮台县相距为一千一百多  相似文献   

8.
《长歌行》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是经东汉乐府机关采集并保存下来的一首民间诗歌。它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这首诗的主题很明确,就是篇末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它也是当今有志青少年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9.
《楚辞·九歌·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主骖殪兮右刃伤”二句,今《楚辞章句》、《楚辞补注》各本王逸注云:“言敌家来,侵凌我屯阵,践躐我行伍也。”此注“敌家”一词,钱钟书先生《管锥编》第2册谓乃汉、唐古语,今语则分言“敌方”、“冤家”,并引《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敌家则数道并进”(‘则’字各本无,钱先生误衍)一语为证。今案:《楚辞》王注“敌家”本作“敌众”。《国殇》前云  相似文献   

10.
《寄西伯利亚》这首诗第二节里,“‘不幸’的忠实的姊妹,‘希望’在幽暗的地下潜行”这一句,省教育厅教材编辑室编的教学参考书中所作解释是可以商榷的。参考书说:“诗人告诉这些‘不幸’的忠实的姊妹要想到‘希望’,要相信明天。”这样就把“‘不幸’的忠实的姊妹”理解为修辞学的呼格,是诗人在称呼十二月党人。其实,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希望”是“不幸”的忠实的  相似文献   

11.
杨虹 《学语文》2002,(2):22-22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经典抒情诗,通篇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特别值得回味。这一句章法上的价值,前人早有评点。如沈德潜:“入‘猿声’一句,文势不伤于直”(《唐诗别裁》)。刘永济:“‘两岸猿声’一句,虽小小景物,插写其中,大足为末句生色”(《唐人绝句精华》)。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中小学诗词教学课堂上,语文老师多是抱定“先释字词再释句,最后一项是主题”的模式不放,此种“译诗”教学听得多了,不免有些担心:1.作诗,并不能一字一字积成句,一句一句积成诗,实是先有了诗才有句,先有句才有字。‘先释字词再释句”,无异于对古诗的肢解,“这字好,这句子好……”如此学生最多了解了些作诗的技巧,但永远读不到诗的最高境界,一首诗就减了价值;2.诗有“情感和语言的浓缩”之说,把“大漠孤烟直”翻译成“广大的沙漠上一缕孤烟直冲云霄’没错,但诗  相似文献   

13.
北宋诗人苏轼贬官在广东惠州时,曾作《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人教社编初中《语文》第三册《荔枝蜜》引用了这首诗的后面两句,教材注解这两句诗时又引出了诗的前两句,但没有时这两句作具体解释。高中《语文》原第一册《南州六月荔枝丹》亦引用了苏诗,教材注“卢橘”为“枇杷”。周有光先生在《语文闲谈·续编下》的《枇杷入诗》中释:“‘枇杷’又称‘卢橘’,现在广东还有这种说法”,并以苏诗为例。上述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课内提升(一)填空。1.《陌上桑》选自《____》,是汉代的一首____诗,这种体裁的诗歌格律自由,叙事性强;请再列举两个同类体裁的作品名:《__》、《__》。2.《陌上桑》一诗叙述了________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的____、____和____精神。“罗敷”是古代____的通称,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有“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之句。3.全诗共三段,第一段反复渲染____  相似文献   

15.
从形式上看,《错误》一诗短小精美,既是中国传统的题材,有大量传统的中国意象,又有新颖的现代表达,称得上古今结合,中西合璧,这是共识。但在内容上,从女性的角度,结合与此诗题材相关的历史、文学两方面进行深层解读,笔者认为此诗实是借写一缕愁思来写思妇,借写思妇的苦来展现中国社会的苦难,其写作是为这个主题服务的。学习这首诗,在学习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基本层面之前,应先结合诗本身以及所占有的历史文学资料进行想象、还原。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一首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叙述的是汉代末年庐江郡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的婚姻悲剧,当时人们出于同情,把他们的悲剧编成故事诗传诵。后来经过文人的不断加工润色,这首诗在将近三百年后才被写定。本诗最早见于梁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朝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也收此诗,题为《焦仲卿妻》。后人习惯以诗歌的第一句“孔雀东南飞”作为篇名。根据本诗题目的演变,可以确定诗中的第一主人公为焦仲卿妻———刘兰芝,第二主人公是焦仲卿。作者以极工细的笔触来描绘刘兰芝。兰芝一出场是向焦仲卿…  相似文献   

17.
一、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全唐诗》卷二五三著录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中第一首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云: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全唐诗》在“远”字下有注云:“一本次句为第一句。‘黄河远上’作‘黄河直上’。”按照此注,这诗即为: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直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这样,这首《凉州词》在内容上就出现了两种文本,我们姑称前者为甲诗,后者为乙诗。又,闻一多《唐诗大系》录是诗时,第四句的“春光”作“春风”,如此,这诗就又出现了第三  相似文献   

18.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写词的文人,其词香软绮靡,镂玉雕琼,多属秾丽之作,温庭筠也因此被誉为“花间鼻祖”。这首《梦江南》,在风格上却迥异于词人的其它作品。词的开头两句,用简洁凝炼的语言,勾勒出一个高楼盼夫的思妇形象。首先,这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时间:许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地点:临江的高楼;人物:思念丈夫的女主人公。其次,这两句形象逼真地表现了思妇盼望团聚的急切心情。“梳”、“倚”、“望”等词连用,表明女主人公动作节奏的变换非常快捷。晓晨弄妆…  相似文献   

19.
盛唐诗人王昌■称“诗家夫子”,盖出于同辈人的戏称,然史籍阙载,无以复按。《后村诗话》云:“史称其诗句密而思清。唐人《玻璃堂图》以昌龄为‘诗天子’,其尊之如此。”“诗天子”或为“诗夫子”之误, “其尊之如此”,是刘克庄对“诗夫子”的一种理解,未必符合原意。当代文学史家称王昌龄“诗家夫子”,则本之于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昌龄工诗,缜密而思清。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盖尝为江宁令。”“江宁令”为“江宁丞”之  相似文献   

20.
有两首诗堪当襄阳的名片,一首是杜审言《登襄阳城》,另一首是王维的《汉江临泛》。“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与“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确是千古不朽的名句。胡应麟《诗薮·内篇》说“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闳逸浑雄。”王世贞在《弇州山人四部稿》中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极俊语,却入画家三昧。”二人所评皆十分精到。这四句二十字,把襄阳的山水形胜描绘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