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广西南宁市房价及其影响因素的历史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南宁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等因素对房价的影响。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关于房价走势的分析与预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相应的检验及分析。  相似文献   

2.
根据内蒙古2001年~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基本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回归分析,进而对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以此来分析内蒙古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洪  严红梅 《科研管理》2009,30(1):129-136
摘要:本文利用我国近二三十年来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以及消费物价指数,通过协整分析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模拟了我国城镇居民的效用函数;在考虑消费物价快速上涨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采用等价性变化、补偿性变化以及消费者剩余变化,衡量了城镇居民的福利水平变动。本文不仅将城镇居民的福利水平定量化,而且还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虽然单纯的物价上涨减少了城镇居民福利,单纯的可支配收入上升增加了城镇居民福利,但2007年在2006年基础上的消费物价上涨和可支配收入增加并未降低城镇居民福利。  相似文献   

4.
对1991年~2013年呼和浩特市城市化水平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进行研究,指出准确认识城市化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间的内在关系,可以作为评价城市化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能更好地把握城市化政策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丽君 《软科学》2014,(4):6-10
系统收集有关数据,揭示CPI与国内旅游需求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①CPI与国内游客、旅游花费、人均旅游花费的环比增长率呈反相关关系,与城镇及农村国内客流量、人均花费及总花费均呈反比关系;②与城镇相比,CPI对农村客流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对农村游客人均花费的影响相对较大;③在CPI上升时,农村居民可能减少每次出游的花费从而保证旅游次数,城镇居民则可能减少出游次数从而保证旅游质量;④CPI对人均旅游花费的影响大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客流量和旅游总花费的影响大于CPI,在CPI与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客流量和旅游总花费仍将保持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欧阳春燕 《科协论坛》2007,(10):126-127
针对近年来广东省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攀升但市场需求不降反升,以及商品房消费需求变动的影响因素等问题,本文进行了实证分析。影响商品房消费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而与日益上涨的房价没有关联。目前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各项监管措施,我省要立足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合理调控商品房供给和需求,加大开发市场的监管力度,开发二级市场等。  相似文献   

7.
王选选 《预测》2002,21(5):25-30
本文以山西城镇居民住户设计资料为依据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在测定了山西城镇居民贫困线的基础上,计算山西城镇居民的贫困面、贫困深度指数与贫困相对程度指数,深入分析了上述各贫困指标对山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程度。为山西省政府制定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解决城镇居民的贫困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消费经济学的角度提取出5个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利用四川省2002年~2016年的统计数据,通过spss软件建立模型分析研究了影响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4,(12):23-26
利用2004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GMM方法,从文化消费的特性出发,考察了可支配收入和消费习惯等因素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具有决定性影响,而消费习惯的作用并不显著。从而提出在收入主导型的文化消费模式下,应进一步强化收入增长机制和分配格局,优化文化消费环境,以实现文化消费爆发式增长。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7,(17)
本文以阿拉尔市为例,针对本地区的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进行判断,建立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度模型。首先采用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算法,利用道路面积增长率s和城区常住人口增长率p算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指数,由结果可知该市城镇化协调类型不协调。然后建立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十种指标进行关联度计算,最后依据关联度大小,对其影响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得出:二三产业产值的关联度最大(关联度为0.7551),其次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关联度为0.70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关联度为0.64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关联度为0.6230)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90-2008年的住房价格和居民消费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山西省住房价格和居民消费的VAR模型。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住房价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居民可支配收入对住房价格的长期响应均为正,但短期和中期影响各不相同。住房价格对自身的短期冲击是正向的,在中期内表现出不确定性;住房价格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短期影响非常弱,但在中期内,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现出不确定性,对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的中期冲击为正向,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非常弱;住房价格在短期内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抑制作用,但在中长期内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活用能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生活能源消费量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地理和生活方式等。文章以中国28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分为北方城镇、北方农村、南方城镇、南方农村四组,分别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1997-2011年间各省区人均生活能源消费与人均收入的关系。结果显示:①人均生活用能与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②由于加热和制冷是居民生活用能的主要方向,收入与用能的关联表现出有趋向的空间差异;③北方高纬度区域和南方低纬度区域人均生活用能受收入的影响最大。在农村地区二者的关联性普遍比城镇地区大,其中北方城镇化水平高的省份二者关联性更强,而在气候温和的南方,二者的表现较为复杂;④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方单位收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更大些。由此建议,要通过清洁能源的开发、科技进步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符淼 《预测》2007,26(4):15-21
本文利用协整检验和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居住水平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因素。发现利率、收入房价比与居住水平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说明利率的提高长期会降低居住水平,限价、限开发房屋种类的政策是短期行为,提供低息房贷和发展中低档商品房的同时提高居民收入的方法才是长效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提高人均收入和维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对提高居住水平有重要的作用。东西部房地产市场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对利率较敏感,中西部对收入和物价的变化较敏感,针对差异可选择不同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何蓓蓓  梅艳 《资源科学》2009,31(11):1973-1981
本研究选取1985年~2007年江苏省的生态足迹、经济数据,构建生态足迹消耗与人均收入、经济结构变量的计量模型,对江苏省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江苏省的资源消耗量与经济增长在实际取值区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二者的演化规律基本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②经济结构变量对生态足迹消耗以及生态足迹与收入曲线产生影响,固定资产投入比例、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提高会加大资源的消耗量,并刺激经济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促使生态足迹与收入曲线更加陡峭,相反,产业结构的升级则缓解了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王青  陈志刚 《资源科学》2019,41(12):2274-2283
城乡差距对于农村土地利用特别是农地违法非农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城乡差距对农地违法非农化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并运用1999—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乡差距扩大会导致农地违法非农化规模显著增长,尤其是随着财政支农支出占比的下降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扩大,农地违法非农化规模增幅明显。具体地,在省级层面,财政支农支出占比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农地违法非农化规模会增加近25 hm 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每扩大10%,农地违法非农化规模也会增加约15 hm 2;而城乡土地产出效益差的扩大对农地违法非农化的影响则小得多。此外,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或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城乡差距变化对农地违法非农化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从有效遏制农地违法非农化的角度,针对性地提出了缩小城乡差距的相关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鑫  穆月英 《资源科学》2018,40(5):1026-1039
食品消费需求通过食品供给影响农业水资源消耗。本文首先构建了基于QUAIDS模型的居民收入影响人均食品水足迹的理论框架,然后分析食品消费结构及其水足迹变化,其次对食品水足迹收入弹性进行测算与地区比较,最后模拟居民收入和食品价格对人均食品水足迹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为:①随着收入增加,各类食品消费量不断增长,而瓜果、乳品等高水足迹食品消费量增速较快,二者使得2012年人均食品水足迹达到521.0m3,其中东北和中部人均食品水足迹增长速度最快;②西、中、东北和东部食品水足迹收入弹性分别为0.754、0.726、0.708和0.670,其中粮食、肉类和瓜果水足迹价格弹性相对较大;③居民收入和肉类等食品价格同时增加一定比例,人均食品水足迹增长水平较低,表明收入增长下部分食品的价格上涨有利于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此外,2016年人均食品水足迹实际值和模拟值对比表明,较大样本量下利用QUAIDS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较准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攀升,源于多因素的共同推动和交互作用。利率、货币流通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土地价格和失业率融合推动房价上涨,房价又反作用于其他变量,相互反馈,共同向上运动。本文运用2000--2010年的季度数据。采用EG两步法、WAR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结果显示:土地价格对房价的直接影响不显著,这一结论反驳了当前的流行说法:利率对房价抑制只具短期作用:货币流通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长期拉升房价.政府必须严控货币供给,并为民间资本疏通投资渠道。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房价。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区域差距变动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眉  高汝熹  罗守贵  杨舟 《软科学》2006,20(6):39-43
采用1978~2004年全国各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用下梯形面积法计算各年份城镇区域基尼系数,通过与按人均GDP计算的区域基尼系数的比较,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区域差距的变动趋势,同时对这种变动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博胜  曹筱杨 《资源科学》2021,43(8):1549-1561
精准扶贫是近年来中国典型的农村偏向性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基于2010—2019年县域面板数据,以中国典型贫困地区——云南省为研究案例,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对国家级贫困县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精准扶贫政策有利于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增收,进而显著缩小了国家级贫困县城乡相对收入差距,但对城乡绝对收入差距作用不明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受到精准扶贫政策冲击后,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比非贫困县平均上升0.1512,而城乡相对收入差距平均降低0.3668,但这种政策效应存在一定的波动性,政策累积效应不明显。②精准扶贫政策主要通过促进城镇化、增加资本投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以及产业结构非农化调整4个方面促进了国家级贫困县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长远来看,在提高农业产出水平的同时,逐步推动产业非农化调整将给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带来持续累积效应,对改善贫困地区城乡收入分配产生积极影响。针对以上结论,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PI—LC理论的现阶段居民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以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PI)和生命周期理论(Life Cycle,LC)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为基拳出发点,通过适当扩展,从理论上确定了消费函数的形式,并采用2000年至2006年我国各地区不同收入人群的人民生活水平、房地产价格以及相关的利率数据,选择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从不同角度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进行了检验,并分析了收入差距、利率政策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收入仍然是决定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对各收入阶层来讲,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并未对消费行为产生任何促进作用.另外,不断紧缩的长期贷款利率政策严重制约了中等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