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思贤 《生物学教学》1999,24(9):48-48,F003
两栖动物属于脊椎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在整个生命进化的历程中,动物界经历了从水生到陆生的漫长过程,两栖纲正是一类最早从水中登上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在两栖类的生命周期内,它的卵没有保护装置(无羊膜卵),幼体呈鱼形,无四肢,在水中用鳃呼吸,幼体经过变态,它们的某些幼体器官出现萎缩,而变态成为能在陆地生活的成体。两栖类的成体具有五处(指)到附肢,以肺呼吸为主(它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功能,为水生生物的特征)。这些结构为两栖动物到陆地活动创造了必备的条件,但它们还不能真正离开水,原因是表皮角质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生物的进化 ,同时经历两个途径 ,一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 ,二是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生活在大陆上的脊椎动物 ,是由生活在海洋中的脊椎动物 ,登上大陆后 ,分别进化为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相似文献   

3.
庞大的昆虫大家族中,约有十分之一的种类,其生活史的全过程或部分阶段在水中渡过,这就是水生昆虫。各种淡水水体是水生昆虫的主要栖息场所。除小型种类外,昆虫都有气管系统。陆生昆虫生活于空气之中,直接呼吸空气,在昆虫的换气运动下,空气由气门入气管系统,再经气管进入微气管并由微气管与虫体各部组织交换气体。绝大多数水生昆虫仍然保留了其陆生祖先的气管系统,但它们的气管系统已对水生生活习性发生了各种各样的适应性变化,水生  相似文献   

4.
李继武 《生物学教学》1995,(10):43-43,8
有关生物的进化一般都总结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这一进化趋势。其实,生物的进化方式是复杂多样的。到目前为止,专家们将生物的进化分为四种类型,即复化式进化、分化式进化、特化式进化和简化式进化。  相似文献   

5.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机能和形态之间的关系,犹如事物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一样,也是辩证的统一。如恩格斯所说:“整个有机界在不断地证明形式和内容的同一或不可分离。形态学的现象和生理学的现象、形态和机能是互相制约的。”机能(内容)和形态(形式)的统一性,首先在于它们是处于相互依存之中。生物机体的一定的形态结构是其机能表现的必要前提,一定的机能又是保持一定的形态结构的基础。生理机能和器官形态的这种统一,是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的结果。拿植物界的发展来说,植物由水生到陆生的巨大变化,在机能形态上造成了显著的差别。水生植物以其躯体的全部表面吸收食物,而陆生植物就需要分化出根、茎、叶等不同的营养器官,发展特殊的吸收机  相似文献   

6.
最近于柏林召开的达勒姆会议上,康奈尔大学的尼克在拉斯(Kar Niklas)根据化石群所揭示的事实回顾了生物演化的历史。他的描绘强调生物之间的演化关系。正是在这种关系中,出现了新生、分化和机遇。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发源于大海。水生节肢动物之所以能演化成陆生昆虫,是因为藻类为它们提供了食物,而藻类又  相似文献   

7.
地球的构造     
《家教世界》2016,(5):41
北京洪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供稿地球是由多层岩石和金属构成的。地球的外部环绕着多层气体,这些气体层被我们称为大气层。大气层控制着地球的温度,并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呼吸用的空气。此外,大气层还能防止某些太阳射线对地球上的生物造成损害。岩石和金属层地球主要是由3层构成的。我们生活在最外面那层薄薄的地壳上,它是由冷却的固态岩石构成的;地壳下面是又热又厚的地幔;地球  相似文献   

8.
在晡乳动物的主要目中 ,除了翼手目、兔形目、灵长目外 ,其它各目都有少数适应水生的种类 ,如单孔目的鸭嘴兽、有袋目的水负鼠、食虫目的水、啮齿目的河狸和麝鼠、偶蹄目的河马 ;完全水生的有鲸目、海牛目和肉食目的鳍足亚目动物。这些在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虽然和陆生哺乳动物一样用肺呼吸 ,但它们能潜水。潜水深度和时间的长短在各种动物有所不同。这些哺乳动物之所以能适应水生生活 ,是因为它们有一系列构造上和生理上的改变以及一系列适应性反应。1 大量贮存氧气水生哺乳动物在下潜时体内一般要提前储备足够的氧气。它们体内的储氧…  相似文献   

9.
在整个动物界里,两栖纲动物只是一个较小的门类,数量不多,经济价值也不大。然而两栖纲是脊椎动物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中间类群。它们有的终生生活于淡水;有的只幼体生活于淡水,变态后移到陆地上生活。幼体生活在水中,身体结构和鱼相似,成体生活在陆地上,身体结构获得适应于陆上生活的特征。但是,它们还保留了一些与水生祖先相似的特征。本纲的教学任务由于水体和陆地环境的不同,动物从水生  相似文献   

10.
无氧呼吸     
陆生生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原因是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酒精、乳酸之类的东东,对生物有毒害作用——酷毙了的生物老师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适应及适应的相对性例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生物,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每一个特定的环境,对生物都有一个特定的选择,而所谓的适应,即生物受自然选择的结果与环境相适合的现象。但是,环境总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那么,生物体旧的适应对于新的环境来说,就可能不适应了,这说明生物的适应又是相对的,是暂时的。本文就生物与环境的适应现象及生物适应环境的相对性,略举几例,供同行们参考。 一、生物适应环境是一种普遍现象 1.生物体的形态特点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物的趋同适应。在自然界中,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在同一环境下生活,其形态特点有相似的现象。如,鲸本来是哺乳动物,但由于长期生活在水中,它的形态特点与鱼相似:体形象鱼;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没有明显的颈部;全身不被毛,仅在吻部有些刚毛;皮下脂肪层厚,能保持体温和减轻比重;前肢鱼鳍状,后肢退化,有水平状的尾鳍等。二是生物的趋逆适应。也就是说,亲缘关系原本较近的物种,或  相似文献   

12.
动物进化的方向之一就是从水生到陆生。但从水生过渡到陆生 ,环境条件的巨大差异 ,就使登陆动物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 ,即 :在陆地上失去了水的浮力 ,必须由自身支撑体重并完成运动 ;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防止体内水分的过度蒸发 ;在陆地繁殖 ;维持体内生理生化活动所必需的温度条件 ;适应于陆生的感官和完善的神经系统。那么 ,爬行动物是怎样解决这些矛盾而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呢 ?它们的颈部明显 ,颈椎有寰椎和枢椎的分化 ,这样就提高了头部和躯体的运动能力 ;躯干部具有发达的肋骨和胸骨 ,加强了对内脏的保护 ,并且有陆生动物特有的肋间肌。…  相似文献   

13.
顾名思义,生物生存在地球表面上的一个薄层,这个薄层就叫做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惟一家园。除地球之外,目前还没有发现哪个星球上存在生物的迹象,即使离地球最近的月球上,也空气稀薄、没有水,昼夜温差摄氏300多度,根本不适合生物的生存。地球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为所有生物提供了生存必需的基本条件:水、空气、阳光、营养、适宜的温度及一定的生存空间。我们要好好珍惜保护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岩石圈是指地壳的固体部分,它的表层多覆盖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家园;水圈包括所有海域及内陆水域,但大多数海洋生物生活在  相似文献   

14.
生态瓶的制作是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节中的内容,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由于本地区水质污染严重,很难在河中找到金鱼藻;二是生态瓶中只有水生生物,无陆生生物,  相似文献   

15.
观影     
<正>片名:《地球公民》编剧/导演:Shaun Monson国家/地区:美国上映时间:2005年9月因为人类大规规模地屠杀和虐待动物,地球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屠宰场,对于动物来说,地球已如同地狱。但是,一切众生都是地球的公民,它包含着地球上的每一位生命,温血或冷血动物,哺乳动物,脊椎动物或非脊椎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人类。因此,人类并不是这个星球上的唯一物种,成千上百万的其他生物和人类一样,共同演化,共同生活在这星球上。爱默生说:我们优雅地享用我们的正餐,血腥的屠宰场被精心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初中学习生物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及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的奥秘和本质。社会在发展,知识结构在不断地更新,传统的机械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的教学。学校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学生不再依赖于单纯的靠记忆来学习生物,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倡导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世代交替的概念。 2.通过对被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世代交替的学习,认识世代交替是高等植物生殖发育的规律。并由此总结出植物界的发展总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蕨类植物的世代交替。 2.难点是被子植物的世代交替。三、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除了合适的日地距离、地球上存在水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在地球的外面包围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它提供生物呼吸所必须的氧气。挡住太阳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同时一个重要的作用是由于大气的运动将海洋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陆地,通过降水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地得到补充,满足生物生存的需要。 那么是什么使大气产生了运动呢?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造成高低纬度之间热量差异,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产生了气压梯度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压区向低压区作水平运动…  相似文献   

19.
懂法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全社会都在进行普法教育的大环境中 ,生物学教师应利用课堂 ,结合教材 ,积极宣传与生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以便在实际行动中能自觉地做好生物的保护工作。现将几部涉及生物保护的我国法律和国际公约的核心内容简介如下 :1 我国的法律1.1 《野生动物保护法》 制定本法的目的 :是为了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维护生态平衡。野生动物资源属国家所有。本法所规定的保护的野生动物 ,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地球稀有气体同位素的研究后,我国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吐气和纳气并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维系生命的专利。整个地球甚至沉积岩、海洋都存在类似呼吸的吐纳状态。所不同的是,生物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吐出的是二氧化碳;而地球的“呼吸”,则以喷出和凝聚宇宙原始气体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地质研究人员在中国大江南北的许多地质考察中,均发现了地球“呼吸”的证据。他们把地球“呼吸”的现象称为“脱气”现象。造成地球“脱气”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地球在形成过程中,凝聚了宇宙原始星云中的气体;二是地球等行星的形成过程,是核反应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