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听过许多老师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听后总感到遗憾:学生一开始总是不能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而这时,我们教师总是让学生讨论、观察,小组讨论也成为课堂中的一个热闹场面,但是学生就是不能从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来考虑。最后教师不得不再次引导:“大家能不能算一算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再算一算这和能否被3整除?”从而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时,作了多种改革尝试,把教材中两课时教学的《能被2、5整除的数》和《能被3整除的数》调整为一课时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把这节课的教…  相似文献   

2.
案例:1.小组探究,共同参与。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生1:个位上的数是3的倍数,这样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部分学生鼓掌,有的学生举手反对)生2:不对。象13、16、19的个位上的数都是3的倍数,它们都不能被3整除。师:到底具有什么特征的数能被3整除呢?你们能用桌上的学具在数位顺序表上摆一摆数,再算一算吗?生:好。(教师给每组提供这样的学具:数位顺序表5张,小棒100根)每个学习小组用小棒在数位顺序表上摆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把每次小棒表示的数写下来,再算一算看它能不能被3整除。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了解情况。2.汇报交流,力…  相似文献   

3.
我曾经多次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尽管自己尝试了多种教法,但都不满意。最近,我又教学同样的内容,这次我作了较大的处理,把教材中两课时教学的“能被2、5整除的数”和“能被3整除的数”调整为一课时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把这节课的主要进程介绍给大家,与大家共同商讨。一、教学进程1.创设情境。我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数据(教师的手机号码、学校的电话号码、全校的学生人数、班级人数、男女生人数和每个小组的人数等):13506736028、7711212、27、15、745、48、25、23、11、49、120、2003、926、12、21。师:这些数据都是我们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不赞成学生课前预习的老师,说到底就是害怕教学不能按照自己课前的预设进行。他们期望学生都是“零认知”,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然后引导学生钻入一个又一个预设好的“精彩圈套”中,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呈现热烈的教学场景。对于这种现象,作者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难道不预习,学生就对新知识什么都不知道了吗?我曾听过“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请学生随意说出一个自然数,教师就能马上判断能不能被3整除。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学生不屑一顾地说:“我也能这样。”但是这个学生的手举了又举,教师却视而不见。课堂…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向和热点。下面用一例就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谈一些体会。案例《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实录教师写出一个数“223”,问:能被3整除吗?生:能,因为它的个位能被3整除。教师又写出数“201”,问: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生:不能被3整除,因为它的个位不能被3整除。(教师让学生将以上两数除以3试试,学生发现都错了)师:能从个位去判断吗?(生:不能)既然不能光看个位数…  相似文献   

6.
关于“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内容的课,我听过许多节.也许有的教师认为这一内容很好上,因为无论课上得多么糟糕,最后学生还是会知道,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一定能被3整除.所以大部分老师会选择这个内容来上公开课.但是,我  相似文献   

7.
在与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进行对比之后,使学生在观察和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列举的方法初步感知了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5页。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中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2.使学生能运用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正确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品质。教学重难点:探索并理解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具学具:小棒、数位表。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猜测特征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并且能利用这个特征很快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或5整除,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请你们猜一下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可能是什…  相似文献   

9.
我曾经多次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尽管自己尝试了多种教法,但都不满意。最近,我又教学同样的内容,这次我作了较大的处理.把教材中两课时教学的“能被2、5整除的数”和“能被3整除的数”调整为一课时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把这节课的主要进程介绍给大家,与大家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10.
“能被3整除的数”教学设计朱福荣教学目标:1知道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2.知道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3.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教学重点:掌握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方法。教(学〕具:数位表、小棒。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要适当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展知识面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对于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应该让学生掌握。理由有二:①方法简单,与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方法相同,不增加学生负担,对后面的学习很有好处。②教材上有这样的练习题:给了一些数,要求学生先求每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看能不能被9整除,再算一算这些数能不能被9整除。这是一个使用发现法的练习题。应该在学生解答之后.启发学生思考,师生总结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在中师课本中指出:一个数m能被互质的两个  相似文献   

12.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兰化公司一校张秀英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上课后,教师首先出示1230这个数,问学生:“它能被2、5整除吗?为什么?能被3整除吗?”当学生发现不能单凭数的个位判定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时,就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教师抓住...  相似文献   

13.
一、引入教师让学生用数字卡片3、4、5分别组成能被2、5整除的三位数,并让学生说出这样组数的理由。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用这三个数字能否组成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在学生提出“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的猜想后,教师再让学生尝试:如果“3”不放在个位,看组成的三位数能否被3整除。师:奇怪,为什么这三个数字无论怎样排列,组成的三位数都能被3整除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规律。【评】在学生已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容易产生由一个数的个位数字来判断能否…  相似文献   

14.
由于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五年制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特征,是学好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由于受到“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韵干扰(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引导学生探索灼焦点是在一个数的“个位”上),容易产生思维定势。为防止教学中的思维定势的干拢,新授时,教师首先向学生  相似文献   

15.
“一课多式”是研究课堂教学的好方法。本期刊出的“能被3整除的数”教学片段和教学环节两篇文章,展示了不同地区的两位教师从本地区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同一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有针对性地突破了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由于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负迁移干扰产生的难点,凸显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学定教,是值得每一个教师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创设情境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任意报数考教师,结果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数,教师都知道它能否被2、3、5整除。而教师出题,学生却一下子答不上来。教师为什么如此神速,定有奥妙?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探求其中的规律,也就会把学习看做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修订本)第46~4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迅速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2.结合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概括、归纳等能力。3.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探索并理解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具学具火柴杆、数位表等。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提出问题师:我们已经掌握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你能用3、4、5三个数排成一个能被2整除的三位数吗?生:354、534能被2整除。师:怎样的数能被2整除?生:个位上是0、2、4、6…  相似文献   

18.
【教倒】“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片段 上课伊始,师生玩报数、猜数游戏,教师根据学生报的数在黑板上板书“能被3整除的数”。  相似文献   

19.
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是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体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发现技能,让学生能运用操作、观察、推理等方法发现问题、获得知识。一、结合操作,发现规律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已有被2、5整除数的特征的思维定势,当在数的个位找不出被3整除的特征时,就出现了认知冲突。教师实物投影出示下表:……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让学生用6根小棒摆数(数位上有几根小棒就表示此数位上的数为几)。教师引导学生在操作中阶段性地发现以下特征:1.有6根小棒组成的数都能被3整除。学生又用5根、4根、3根、2根、9…  相似文献   

20.
教例教师 :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学生1 :个位上的数是3的倍数 ,这样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评 :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之后 ,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内容时 ,学生往往不假思索地这么说。这是因为 ,学生受了前一节知识的负迁移。)怎样引导学生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笔者作了有益的探索。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 ,随手写了一个数143 ,要学生检验能不能被3整除。结果不能被3整除。学生2 :只要十位上的数是3的倍数 ,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例如192。教师 :真不简单 ,你已经跳出了看个位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