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5岁了,我向来不太喜欢给他太多赞美.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告诉我,必须要尽量多给孩子一些赞美,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奖能使孩子拥有更多的自信,能使孩子觉得自己正在被重视,能使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2.
褒奖孩子,应注意言辞适中。言过其实的夸奖会使孩子不能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例如,被夸为“小机灵”的孩子,可能会产生“必须获胜,不能失败”的心理压力;或者相反,使他得意忘形,目无他人。而被誉为“小数学家”的孩子,可能会自觉地压抑自己爱好艺术的情趣,甚至有可能会钻牛角尖,深深陷入虚幻的冥思苦想之中。对孩子的天赋要有洞察力。你觉察出孩子有某方面的特长,可多多鼓励他,而不要过分抬高他,鼓励比过分抬高要有益得多。比如对孩子说“你是聪明的孩子,我知道你能够做好这件事的”就比说“你是个  相似文献   

3.
表扬的美丽     
身为教师 ,笔者非常关注周围的人们的评价观念。本意是要写出表扬的魅力 ,误打成美丽 ,那就歪打正着 ,探讨表扬美丽的魅力。一般而言 ,我们的父母不会夸奖孩子。请看我们是怎么样的教育孩子的呢 ?孩子考到 30名 ,家长说 :你个笨蛋 ,为什么没有考到2 0名 ?孩子考到 2 0名 ,家长说 :你个笨蛋 ,为什么没有考到前 1 0名 ?孩子考到前 1 0名 ,家长说 :你个笨蛋 ,你为什么没有考到第一名 ?孩子考到了第一名 ,家长说 :你这次是瞎猫碰到了死老鼠 ,别骄傲啊 !这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观念里 ,长此以往的父不夸子思想的折射。父母对孩子的夸奖 ,被扭曲为 :…  相似文献   

4.
著名儿童教育家、“知心姐姐”卢群曾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此我深有体会,很赞成这个观点。作为教师,应该时常对孩子说一句“你真棒”。日本的一项研究也表明,经常受到夸奖和很少受到夸奖的孩子相比,前者的成功率比后者高5倍。  相似文献   

5.
正当你苦口婆心为孩子讲解各种食物的营养时,换来的还是那句:"我要吃面条!"如此下去,会不会营养不良呢?"为什么今天吃米饭,我要吃面条!""我不吃菜,就吃面条。"怎么回事,为何他对面条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6.
"多表扬肯定没错!"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共识".但在我们对孩子说"你真棒"、"你真聪明",给孩子增添成功喜悦的同时,我们还会给孩子们带来些什么呢?一次活动使我对"表扬和夸奖"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石墨清风 《家长》2012,(Z2):28-29
孩子遇到了多少挫折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教孩子从挫折中学到了多少东西。那天,同事说:"我经常对孩子说‘你总这样听不明白我说的话,将来到社会上谁哄着你、顺着你说呢’。我怕我总顺着他,他没有受过一点挫折,将来很难适应社会。"我发现同事的想法颇具代表性,他们认为给孩子增加困难和障碍,逆着孩子的意愿做事,不夸奖孩子,就是在进行挫折教育。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努力理解孩子的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2010,(5):15-15
江苏苏州一家长来电咨询:以前我发现孩子考砸了或者不听话,常常气得打骂他,但效果不理想。后来听了专家的建议,我就对孩子多加鼓励,他考了60分,我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对他说:“真不错,再努力点就能更好了。”但孩子油盐不进,仍旧一点起色没有,照样学习不努力、淘气。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怎么就夸不出来呢?  相似文献   

9.
回归童心     
<正>遇到朋友五岁的儿子时,他刚给爸爸"写"好一封信。"这真是一封特别的信!你能说给我听听吗?"我笑看着这封画了几条长短不一的波浪线的"信"。小家伙很认真地指着波浪线逐一解说起来:"爸爸,我很喜欢你,我陪你一起加班!""爸爸你也喜欢我,你陪我一起玩!""爸爸加班拿工资很辛苦!""爸爸你很帅!"……几条看似毫无章法的波浪线充盈着孩子对父亲浓浓的情意!孩子的信虽没有汉字,却丝毫不缺乏感受性和想象力。如果我们不是俯下  相似文献   

10.
正我到朋友家玩时,见到朋友请来的一位名师正在给他儿子补课。那位名师特别善于鼓励,不时声音高亢地夸奖:"真棒!""太聪明了!"孩子不吭声,埋头做题。名师授课完毕,告辞离开。我忍不住对朋友慨叹,到底是名师,一直在鼓励孩子,真好!谁知,孩子忽然抬起头来,满脸不屑地说:"有什么好的,我才不稀罕他的表扬呢!"我大惊,没想到孩子是这个反应,怪不得刚才小家伙面无表情呢。  相似文献   

11.
心愿     
儿子8岁了,见过他的人总爱摸着他的大头说他虎头虎脑,夸他一副聪明可爱的样子。做妈妈的我每当这时候总爱虚伪地说:“哪里?哪里?”其实,心里却是美滋滋地暗自得意着。外人看到的只是小家伙机灵的外表,其实我更加关心孩子心灵的成长历程。小家伙成长的感觉,就像春天来临时,你在不经意间发现了柳枝上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方法呈多元化趋势,赏识教育也随着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走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众人争先效仿,“赏识教育”成了一个热度颇高的词语。“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夸奖词句也频频出现在家长和老师口中。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实践中却遭到了困惑和尴尬:老师和家长开始注意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了,但80%接受赏识的孩子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问题出在哪儿?赏识教育是否只是一个个体现象呢?清代畹的《潜庵漫笔》中有个关于“高帽子”的故事;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尝有门生两人,初放外任,同谒老师者,老师谓:“今世直道不行,逢人送顶高帽子,斯可矣。”其一曰:“老师之言不谬,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老师大喜。既出,顾同谒者曰:“高帽已送出一顶矣。”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受表扬和夸奖的,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尤其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其需要赏识、表扬和夸奖,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提升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塑造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但并非所有的表扬和夸赞都能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上面的小故事也启发我们:表扬孩子要讲究艺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并不是说表扬多多益善...  相似文献   

13.
吴洪 《早期教育》2002,(12):38-38
在幼儿园中对孩子提倡以鼓励为主,而且大部分教师也是这么做的,但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良教育行为。我归纳了几点如下。 一是威胁。对孩子进行威胁会无意地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如一幼儿不顾多次警告在排队时总爱打打闹闹,老师最后警告说:“如果你再不排好队,我就马上把你拎出来。”不一会儿,此幼儿又故技重演。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威胁是对孩子自发行为的挑战,孩子为了向自己和别人表明他并不胆小,所以他会再次抗拒警告。  相似文献   

14.
《启蒙(3-7岁)》2012,(12):24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表达方式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对孩子气质、修养的形成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信任的语气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果孩子想做什么,你要用信任的语气对他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做成。"这无形中给了孩子一份自信,让他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尊重的语气  相似文献   

15.
一次家长会后,一位学生家长向我诉苦:“顾老师,我听你的劝告,对孩子不再像先前那样叫嚷了我很注意语气和场合的———你说过要充分尊重孩子———可孩子还是和我敷衍,就是不和我说心里话。我真有点搞不懂……唉!现在的孩子,不知要怎样才能如他所愿?”我问“和孩子交流过程中,你是否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感受你有没有认真考虑过孩子的想法中有无可取之处?”“这个……我倒没注意,但我现在肯定很少骂他!”“很少骂孩子就是尊重了吗?”我脑子里不由得迸出一个词:温情专制耐心温和的“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有时也并不一定就能达到预期的效…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困惑小丁是我们班里最能惹事的孩子,坏就坏在他那张嘴上。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同学大吵大闹,有时仅仅是一语不合,他立刻大发雷霆,骂骂咧咧。"你神经病啊!""你脑袋被门挤了吧!""你可以滚了!""你真是个大白痴!"这些伤人的话都是他的日常用语,也是他和同学多次发生冲突的导火索。本来可能只是意见不合,随即就变成了对骂,甚至是动手打架。  相似文献   

17.
<正>下午去开家长会,孩子,你可知道妈妈此时的心情?中午特意洗了把脸,用梳子重新拢齐了头发,最后还照了一眼镜子。镜子里是一张操劳又略带忧郁的面孔。我不知道别的家长是否这样郑重,但我是,孩子,我希望你的老师对我能有个好印象,相信衣着整洁的妈妈能教育出一个好孩子。走在通往学校的路上,心中有种莫名的紧张。孩子,多么希望听到老师夸奖你呀!谈你聪明,谈你机灵。我自然十分高兴。但我更喜欢听老师夸你勤奋、刻苦、友爱,因为前者多归功于上天的赋予,而后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在中小学呆久了,“夸奖”便会被练就成一项坚实的基本功。因为普教界普遍迷信“夸奖”乃是促使学生健康向上的“利器”,以至于“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已成了流行于中小学的一句名言。有位叫卢勤的儿童教育专家更是将教师对学生的褒贬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阐释得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般顺理成章:“打开孩子的心灵有个秘决,当你说他棒的时候,他就棒给你看;当你说他笨的时候,他就笨给你看!”  相似文献   

19.
《家教世界》2008,(5):40-40
"你这小孩也太不懂事了!""不要你管!""你是我儿子,不要我管?不想让我管,你给我滚出去!"他和妈妈又吵架了。他生气地跑出家门,越跑越远,也不知走  相似文献   

20.
当孩子和你发生冲突,"威胁"你"你不答应我,我就跳下去""你再跟我啰嗦我就死给你看"时你会怎么做?是恼怒于他的不配合而说出更激烈的话,还是屈服于他的要挟而什么都答应呢?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在这个"针尖对麦芒"的时候,要把握四原则,即重视、冷静、情感表达、寻找替代行为,跟他进行有效沟通,缓解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