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省档案馆馆藏的一套抗战损失档案,是研究抗战损失的一个原始依据和有力证据。通过对湖南抗战损失档案的科学推算,就可以解决当前全国抗战损失的总额问题,湖南抗战损失档案既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历史罪证也是当今抗战索赔的原始档案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曾出现了多家《抗战日报》,其中以1938年创刊于湖南长沙的《抗战日报》及1940年在山西兴县创刊后改名为《晋绥日报》的《抗战日报》最为有名。由于后报头系毛泽东同志题写,且后来毛泽东同志又对该报编辑人员发表了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学术理论界和新闻界对山西《抗战日报》提得最多,研究的也最多,而在湖南我党宣传抗日思想取得卓越成绩的《抗战日报》则少有人提及。  相似文献   

3.
1938年1月下旬,长沙出现两张新型的报纸:《抗战日报》和《观察日报》。后者是从平、津等地回来的一些大学生创办的,同年5月正式成为中共湖南地下省委的机关报。《抗战日报》则是在周恩来同志的安排布置下,由田汉同志邀集当时湖南的一些文化、新闻界人士,以私人集股的方式创办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刘鹤 《兰台世界》2012,(22):86-8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得到强化,民族意识空前高涨,民族地区亦不例外。民族地区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踊跃组建各种各样的宣传团体,进行抗战宣传,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我们可以从战时湘西的情况管窥一斑。一、组建假期抗战宣传团体,开展抗战宣传1937年底,在新任省主席张治中的支持下,湖南成立了  相似文献   

5.
李龙如 《图书馆》2005,(5):116-117
文章简述了抗战初期,湖南救亡图书室的产生发展和特点,及其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并以二岑图书室、育英小学流动图书馆和战时书报供应所湖南分所等三所救亡小图书室为例,进一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叶剑英等南方局领导人不顾个人安危,面对面地指导湖南抗战和党的建设,留下许多动人心弦的业绩.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叶剑英等南方局领导人不顾个人安危,面对面地指导湖南抗战和党的建设,留下许多动人心弦的业绩.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云南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20万百姓用血肉修筑滇缅公路,成为抗战物资运输生命线;出兵近40万辗转山东、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与日寇血战,以十万计的三迤健儿埋骨异乡;修筑40余座抗战机场,支援飞虎队与日寇激战,保障驼峰航线物资运输,为抗战构建了坚强的航空基地;展开怀抱接纳安置南迁的西南联  相似文献   

9.
"七七"事变之后,全面抗战开始。可是,蒋介石仍然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军事上不断骚扰我八路军、新四军;在舆论上颠倒黑白,千方百计封锁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功绩。为粉碎蒋介石的舆论封锁,唤醒国统区的广大人民起来抗战,中国共产党决定在湖南创办一份宣传抗日的报纸。在长沙创办报纸 1938年1月,田汉、廖沫沙与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代表徐特立商议,将报纸的名称定为《抗战日报》。社址设在长沙皇仓坪的一座电影院楼上,计划内容和形式大体与上海的《救亡日报》相似,是作为《救亡日报》的姊妹报出版的。1月28日,是上海淞沪抗战纪念日,《抗战日报》也于那天正式创刊。在创刊号上田汉亲自撰文,纪念淞沪抗战,其中还特别写到参加过淞沪抗战,时任湖  相似文献   

10.
姜庆刚 《图书馆》2012,(5):134-135
抗战期间湖南藏书家叶启勋与金陵大学李小缘、商承祚之间有学术上的交往,通过几位先生之间的书信,可以反映出当时叶启勋的治学及叶德辉遗稿保存等情况。  相似文献   

11.
湖南《开明日报》是抗战期间一家进步报纸,1939年创刊于湖南茶陵,次年初,迁衡阳出版。该报是中共地下党员黎澍。骆何民等与民主人士刘岳厚合办的,廖沫沙同志也曾在该报工作过。它在湘、赣、粤、皖(南)、浙等省均有较大影响。该  相似文献   

12.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接着,日本驻华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大将,致电重庆国民党政府,询问投降手续。蒋介石派他的参谋总长何应钦飞往湖南芷江,并把陆军总司令部立即迁设芷江,到芷江进行洽降事宜。因为那里是抗战中的一大空军基地,又是一个湘西内地的小城,便于保密。笔者那时任重庆中央日报记者,8月21日从内部获知何应钦  相似文献   

13.
张敏 《档案时空》2015,(1):13-14
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而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下令改组湖南省政府,张治中接替何键担任省政府主席,则标志着湖南政府抗日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张治中在湘期间,秉承联共抗日方针,在中共湖南地方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进行抗战准备.  相似文献   

14.
全面抗战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于长沙组成了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南迁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大.目前学术界多集中于对西南联大的研究,而关于西南联大前身——长沙临时大学的专门论述较少.本文拟探讨长沙临时大学对抗战时期湖南教育界的影响,以期揭示三校内迁与战时湖南教育发展之间的若干联系. 一、长沙临时大学为战时湖南教育界传播了抗日的火种  相似文献   

15.
朱桂玲 《档案管理》2020,(2):115-116
抗战爆发后,中福两公司联合办事处总经理孙越崎克服重重困难,辗转千里征途,将中福公司所属矿厂主要机器设备和技术工人迁移到武汉,为抗战提供了紧缺的煤炭能源,为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黄杰(1902~1995),字达云,湖南长沙县棚梨乡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抗战中,任第十一集团军司令,曾指挥滇西作战大捷。解放战争末期,率残部溃逃越南,坚决不降法国殖民当局。1953年去台湾,历任台湾“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  相似文献   

17.
黄杰(1902~1995),字达云,湖南长沙县棚梨乡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抗战中,任第十一集团军司令,曾指挥滇西作战大捷。解放战争末期,率残部溃逃越南,坚决不降法国殖民当局。1953年去台湾,历任台湾“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  相似文献   

18.
抗战必然会产生伤兵.伤兵救护,影响甚大.如果伤兵得不到及时的救护与慰劳,就会出现伤兵聚众闹事等严重的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秩序的安危,同时也会影响到前方将士的抗战决心与抗战积极性.本文在利用大量政府报告及报刊杂志的基础上,探讨抗战初期江苏省的伤兵救护工作,以此管窥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伤兵救护问题.  相似文献   

19.
60年前的11月12日深夜至13日凌晨,一场大火骤然燃遍了长沙城,火烧两个昼夜后,千年文化名城化为一片废墟.这就是抗战期间使湖南人民蒙受巨大灾难的长沙"文夕大火".  相似文献   

20.
1941年的中国,抗战正处于艰难的相持阶段。日本侵略军为了放手南进与准备对美战争,采取各种方法以求迅速结束对华战争。日本侵略军在发起第三次进攻长沙战役之前,首先对湖南的西北军事重镇、兵源粮秣基地——常德实施了一场鲜为人知的秘密战——鼠疫细菌战,以打乱中国军队的作战部署,瓦解湖南军民的抗战决心,同时,为以后可能进行的更大规模的细菌战积累作战经验。一场突然降临的“瘟疫”1941年11月4日清晨,天刚破晓,浓雾弥漫,常德市区发出了空袭警报。随即有巨型日军飞机一架由东向西低飞,在常德市上空盘旋三周后,又从西门外折转低飞,在市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