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数学课堂上簇生着很多对立的矛盾体,有效的教学要寻求它们"相生"的时机,"互融"的温度,让课堂上规范与自由得以"相映共生",生活化与数学化顺利链接,动手操作与静思内化有机结合,形式包装与内涵凸显皆蓄共赢,自主建构与被动接受相得益彰,打造出课堂上一种动态的平衡,使对立矛盾得以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数学生态课堂具有交往互动与生命体验两个主要特性。它一方面将数学课堂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来考察,把教师、学生、文本等要素看作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系统中相互作用的因子,另一方面把“生态”作为一种理想境界来追求,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教学各方面和各环节得以真正焕发。数学生态课堂与传统课堂有所区别.在教学内容上。从封闭到开放;在学习方式上,从被动到主动;在师生关系上,从对立到平等合作。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的策略主要有:处理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开放化;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多元的评价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从哲学上看。“多”与“少”是一组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在日常教学中,许多重要环节都存在着“多”与“少”的矛盾,诸如课堂上是多讲还是少讲,作业是多练还是精练,考试是少一些好还是多多益善等等。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或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中人们关注的热点,受此影响,本人也喜欢上了信息技术中“动画演示”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数学课堂中的师生因为有了“动画演示”这样的“曼妙舞姿”共赏,使得课堂充满了生机,使得教师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合理应用“动画演示”,根据本人在课堂中的一些实践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作为划一性教学的对立物,当代差异发展教学在课堂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上秉持着与划一性教学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在差异课堂中教师不是“权威”,也不是“同伴”,而是“顾问”;师生关系应是“非对等性的合理性交往关系”;而“非指导”则是教师作为“顾问”引导学生发展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6.
刘永康 《四川教育》2008,(11):32-34
从反对江轮式教学到质疑无序混乱的课堂,我们在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感时,析出与之对立的词语——“静”。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学生文化品位的提高,主要在于课堂文化品位的提高。讲究课堂的文化品位,主要是指语文教学的文化意义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生成。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教师的功底在课堂上得以凸显,教师的价值在课堂上得以实现。教师之于课堂,犹如演员之于舞台,苍鹰之于蓝天,将军之于沙场。那么,怎样的课算是“好课”,虽说一堂好课难以设定绝对的标准,但总还有些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让素质教育在课堂主渠道上得以真正落实.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使课堂生要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效课堂的构建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种潮流,然而,笔者最近随教学管理分类检查组深入诸多学校听课却惊讶地发现,我们的课堂距离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还很远。要么“满堂灌”依然在唱主角,学生坐在教室里,眼睛盯着黑板,可心思却在无边无际的遐想中遨游。教师则以主人的身份掌控课堂,满腔激情地唱着“独角戏”;要么照搬模式的“假行动”,给人感觉就是“东施效颦”,教师只关注外在的“方法和途径”,不去探究改革的实质;教学只要过程不要结果;追求民主、抛弃秩序;追求形式丰富多样,课堂上时间不够用等,甚至一些老师还存在将分组学习等同于小组合作学习,认为新课堂就是多提问、多讨论、必须用多媒体,传统教学全是落后的东西等错误认识,导致课堂效率不高,而为提高考试成绩,又不得不采取“题内损失题外补”的做法,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牺牲本该属于学生实现个性发展的时间,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与学校对立、与老师对立,出现这样的局面原因当然很多,但我想根本原因在于老师甚至是主管教学的领导还没弄清楚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即课改要达到的目标模糊所至。  相似文献   

11.
“V不上”和“V不下”之间的对立和非对立,主要受“上”和“下”原型义及相关引申义的影响,在结构内部,动词的语义特征与之兼容者可以进入,否则不能;在结构外部.“V不上”和“V不下”都受外部条件的制约,但结构义上“V不上”结构强调目标性,“V不下”结构强调空间性,两者存在明显的对立;在认知图式上,“V不上”形成的是二雏的目标模式。“V不下”形成的是三维的空间模式,对立是很明显的。而在“上”和“下”通过引申表示“到达、达到、完成”等结果的意思时,“V不上”和“V不下”是非对立的;在空间特点的语境里,两者有非对立的现象,但是在原因侧重上却是对立的。二者的对立是主流.非对立是支流。  相似文献   

12.
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己成为共识。和谐不但是社会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更是课堂教学的追求!和谐的课堂能使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能力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与和谐相对立的是矛盾与冲突。辩证法告诉我们,矛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生成性课堂呼声日益高涨,教师们都把追求“动态生成”当成了课堂的终极目标却忽视了“预设”这个概念。有的教师甚至把预设与生成对立起来。殊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教师的功底在课堂上得以凸显,教师的价值在课堂上得以实现。教师之于课堂,犹如演员之于舞台,苍鹰之于蓝天,将军之于沙场。那么,怎样的课算是“好课”,虽说一堂好课难以设定绝对的标准,但总还有些基本的特征。好课实惠教育对象的“发展”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发展”说到底就是“变化”,但应该是积极的变化。因而,“上你的课之前与上你的课之后学生是不是有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也就成了衡量你的课是否称得上“好课”的重要尺度。好课就应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  相似文献   

15.
欧阳亮 《考试周刊》2011,(90):81-82
小学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成为可能。作者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实践.谈谈信息技术教育对小学数学学科的作用和优势。  相似文献   

16.
“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联合研发的易学、易用的一款教学工具.基于“雨课堂”,教师能够将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环节连接到一起,构建良好师生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弊端,在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与兴趣得以提高的同时,实现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杨升美 《山东教育》2014,(11):16-16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原先以实现“信息传递”为目的的课堂变成了以促进学生“吸收内化”为目的的课堂,彻底地将传统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让个性化学习得以实现,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18.
2011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高认同和对改革实效的低评价形成强烈反差。王策三教授不赞同超越成败与否这样二元对立的评价.认为这反映了新课改在方向道路上的问题。我们认为观念的胜利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就,这是因为认识到课改只是教育改革的一部分,而整体性的教育范式的转变是以观念更新为前提的。文章分析了行政化推进机制的内在缺陷。认为观念的革命已经意外地开出一朵奇葩,即以杜郎口中学为典型、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的“学生主体课堂”改革。它需要在两个方向上继续深化。一是在打破“教师中心”之后,继续打破“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走向围绕青少年成长而构建的生活教育。二是通过简政放权改革的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家办学.使自下而上的“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相似文献   

19.
所谓和谐课堂,是师生互动、探究、学习的场所,师生关系融洽,民主气氛浓烈,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旋律主调清晰。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有张有弛、节奏鲜明;教师点拨适时、到位,方法得当;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能力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这样的课堂,永远没有彩排,总是正在进行时。所谓课堂“杂音”,是指学生的那些不同于教师准备的“标准答案”的回答,或学生提的那些教师事先没有想到或想好的问题。课堂和谐与课堂“杂音”,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课堂上产生的这种所谓“杂音”应是和谐课堂上的正常现象。要让课堂“杂音”成为和谐的音符与亮点,关键是教师要更新观念。只有课前充分设计,课中注重生成,课后认真反思,才能构建出异彩纷呈的和谐课堂。一、课前充分设计。备课时,教师应自觉考虑师生、生动、生本多边对话而出现的“非预设性”知识和智慧的生成因素。教学目标设置,不能过分偏向认知目标,应更加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充分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并事先做出教学安排,时间上亦应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识。”做足课堂预设。如鉴赏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教师的功底在课堂上得以凸显,教师的价值在课堂上得以实现。课堂不应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应当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精彩课堂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天地,是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学生向未知挺进的旅程,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