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中国哲学诠释学方法,在"技道并进""德艺双馨"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功夫所至即是本体"的哲学范式下,提出:武术功夫是一个三维合一的概念,其既涵摄本体与主体,亦包纳才艺与能力,还囊括了方法与规则。从"功力"角度看,功夫具备本体的性质,指的是类似禅、太极等理念在长时间实践中的现身性表达;从"功用"的角度看,功夫就是一种高级的搏击竞技能力或表演才艺;从"功法"的角度看,功夫表征了方法运用的得当。其蕴藏了:(1)神形共建;(2)在人伦日用中寻求终身技能的发展;(3)身体技艺与情感意志共同成长三层"元实践"哲学意蕴。功夫旨在塑造整体的人、具体的人和自我超越的人,这无疑与身体素养所强调的"身体锻炼与人格培养并举"的整体论哲学在逻辑上相贯通。武术功夫在语义和哲学内涵两个层面上与身体素养有着极强的互释性,属于中国本有的身体素养思想,这就使得功夫修炼具备了提升当代人身体素养和助推当今武术发挥更广义的教育价值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中国哲学诠释学方法,在"技道并进""德艺双馨"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功夫所至即是本体"的哲学范式下,提出:武术功夫是一个三维合一的概念,其既涵摄本体与主体,亦包纳才艺与能力,还囊括了方法与规则。从"功力"角度看,功夫具备本体的性质,指的是类似禅、太极等理念在长时间实践中的现身性表达;从"功用"的角度看,功夫就是一种高级的搏击竞技能力或表演才艺;从"功法"的角度看,功夫表征了方法运用的得当。其蕴藏了:(1)神形共建;(2)在人伦日用中寻求终身技能的发展;(3)身体技艺与情感意志共同成长三层"元实践"哲学意蕴。功夫旨在塑造整体的人、具体的人和自我超越的人,这无疑与身体素养所强调的"身体锻炼与人格培养并举"的整体论哲学在逻辑上相贯通。武术功夫在语义和哲学内涵两个层面上与身体素养有着极强的互释性,属于中国本有的身体素养思想,这就使得功夫修炼具备了提升当代人身体素养和助推当今武术发挥更广义的教育价值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对数字体育、智能体育与智慧体育等概念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现实问题审视,厘清了三者的概念特征及关系,提出了三者的应用理路。研究认为:数字体育是应用数字技术促进体育发展的实践活动,具有信息化、数据化、网络化等特征;智能体育是为获得体育意识背后的合理目的,以各类智能设备的技术辅助为手段,对人、身体运动和体育意识进行分析与指导的知识体系,具有系统化、软件化、便捷化等特征;智慧体育是集多技术于一体,为更好满足人们多层次、多元化体育需求,形成多功能整合联动的比较高级的体育服务生态系统,具有智慧化、生态化、场景化等特征。三者虽在侧重点与追求目标层次上存在区别,但具有同构性、阶段性、包含性的逻辑关联。今后需把握好三者的价值取向、技术及其人才方面的共性发展基础,突出科研、政策规范与阶段性任务方面的差异性布局。  相似文献   

4.
胡科 《体育学刊》2016,(4):12-17
身体所在的世界是不断生成、充满变异的可能世界。对于可能世界的触及,身体的方式较之对象化思维方式更为本原;身体以在世存在为先决条件,通过身体实践,既涌现出身体存在的度,同时亦表达出身体自身、共构出多姿的可能世界。体育是基于身体在世存在领会的一种身体筹划,它不仅仅面向身体健康这一议题,而是以身体筹划而建立普遍的世界因缘关系,建构出迥异于思维认识的"身体-世界"图景。存在是身体在世的底线,超越存在、适应可能世界的生活,实现身体自由是体育之身体筹划的追求——身体始终在生成,世界不断在变异,需要体育来维系身体与世界的动态平衡关系;不仅于此,体育的意义还表现为可能世界中"身体-世界"关系互构所揭示的丰富世界景象。  相似文献   

5.
运动学习是对身体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认识世界的过程。身体一方面作为现实世界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另一方面,身体又构成了个体世界的全部。运动学习在把握身体这个世界时,并非采取概念等符号那样的分析式,而是基于“身-心”结构通过直观方式实现对世界的把握,即兼认识与实践为一体的操作过程。这种直观方式的非言说性相对于其他认识世界的方式在认识世界方面具有其独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以运动学习为基本形式的体育课程在发展学生认识世界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所无法取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体育本体论视域对身体素养、体育素养、健康素养的内涵及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身体、技能、行为是构成体育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是人的第一存在,是体育的第一本体,身体是技能与行为的寄宿,技能与行为是身体的延展。身体素养来自于身体活动,具备身、心、行、知的统一性;体育素养即体育学科素养,生成于体育教育活动,包涵知识、技能与能力三要素;健康素养生成于健康教育,包括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四个关键要素。身体、体育与健康素养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始终存在着从属、关联、辩证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协同构成大的体育本体。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与人生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借助米歇尔·福柯、吉尔·德勒兹的身体创造理论,对"李小龙功夫身体现象"及其背后成因进行一系列新的探查。研究认为,东方文化场域"规训"、自我关怀与"褶子"意识的激发等三方面因素先后勾连催化了李小龙功夫身体的养成。其中,家庭曲艺氛围、本土拳种文化与香港时局所构成的"场域"给李小龙以传统武技、精神的"训诫"与熏陶;移居北美后,西方哲学的学习与体育科学的运用分别给寻求"自我技术"的李小龙以现代化态度与身体形态上的改观,为其功夫的革新奠定了意识与结构上的基础。与此同时,在与诸多拳术"相遇"、身体"新体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褶子意识"被激发,触发了他对各类拳术思维的"识别"以及中国传统武术的反思,造就了他鉴"诸家之法"革旧武术成新学的功夫思维与体系,进而形成了其功夫身体。研究进一步认为,多拳种实践背景、实战能力、身体危机、关怀自身、自我技术、哲学思维、"褶子意识"与创新力,是其功夫身体养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扈婧  王爱博 《健与美》2023,(5):110-112
个体大脑、身体和情境体验决定了个体认知,即为具身认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获得具身化的知识与技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首先应以具身认知观树立身、心、物一体的教育理念,将育人教育有机融入专业实践教学中。要凸显学生的“身体主体”,提升学生的“身体体验”,使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学会相应的体育知识,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获得独特的身体经验。要强化校企合作,努力营造校企、校地联动协同、合作共育的良好育人氛围,要强化实践环节的过程管理,完善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并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历史起点和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应将学校体育放置于更为宏大的时代语境和话语空间中进行全面地认知和把握。基于此,该研究针对当前制约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困境,对我国学校体育场域话语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判性审思。研究认为,我国学校体育场域的话语空间中存在外部话语权力冲突、内部话语竞争失调、话语主体缺失和话语表达不畅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实践规则制约惯习生成、实践形式限制资本获取、实践过程影响行动策略和实践结果背离场域逻辑。重构路径包括:转化场域,回归“学生主体”的体育实践情境;重塑惯习,唤醒“意义在场”的身体自我建构;反思实践,关照个体生命的完整性存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过于"严谨"和"完美"的教案,会很自然地强化教师的"导演意识",茧缚师生课堂教学中即时即兴的开放性活动,甚至泯灭以师生共享为特征的灵性和智性思维的闪现。正如美国著名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家威廉·多尔认为的那样,课程展开过程中需要有"适量"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无效性"、"反常性"、"失平衡性"等。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导下,师生将共同面对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学生真正能体验到理智探险的愉悦,也能毫无顾忌地批判与存疑;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教学目标能得到创造性的实现,课堂也就成了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的舞台,成了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得以充分的张扬和获取。因此,教案就必须要改变过去静态化的模式,注重其开放性和动态性,体现出一定的弹性化。  相似文献   

11.
高强 《体育与科学》2012,33(2):16-20
本文首先阐析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说,具体展示了实践智慧中蕴含的实践知识性中的权衡和直觉这两个概念和实践智慧区别于理论智慧的身体性特点,将其落实在伦理学和政治学层面上的个人的善于国家的善这两个维度上。继而,从古希腊体育运动中蕴藏的身体——自然、个人——国家这两个隐喻出发,揭示古希腊体育运动中包含的实践知识和与实践智慧的相互契合。最后,以体育与知识的关系为基础,凸显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实践智慧在体育哲学的认识论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唯物辩证法对当前的一些采用实质定义方法定义的体育概念的种、属关系进行批判,指出部分学者在定义过程中将属于人的身体或心灵的部分抬高到属概念的层次,如此导致了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错误,论证并提出体育活动的属概念只可能是"人的生活活动"、"身体活动"与"心灵活动"的质和量的差异,是辨别"体育活动"与"非体育活动"种差的方式.借助马丁·海德格尔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指出当前体育理论学者们在定义体育总概念时,从不同的视角将"体育活动"这一"存在"的社会现象向各自定义中不同的价值主体,如体育人、社会、民族和国家等"存在者"进行转化,导致"体育活动"的多重意义和价值单一化为某一价值主体的价值,从而导致对"体育活动"作为人类共同拥有的"存在"的社会现象的多重精神和价值的"忘在".论文最后提出了体育总概念的认识框架:体育作为总概念实际上是一个概念家族,包括体育活动、以体育活动为中心的现实世界、体育人和观赏者四个基本范畴,体育活动处于这一总概念的中心位置,因为其他三个要素都必须通过体育活动而关联起来.  相似文献   

13.
查德·舒斯特曼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身体实用主义美学的倡导者,他首次提出身体美学的概念,并提议建立身体美学学科.在舒斯特曼身体实用美学理论中,他构建了一个以审美经验为基础,以体育运动实现为主要手段的实践主义身体美学.文章通过身体转向分析了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主要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舒斯特曼身体美学对体育研究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暴丽霞  冯强 《体育科研》2021,42(5):98-104
民俗是民众身体感受的生活事象,身体叙事是对民俗体育参与主体本体回归的一种人本关照。运用田野调查、口述史等方法,在阐释与梳理黄河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冰民俗产生的人文地理历史流变与相关学术史的基础上,对其传承人进行访谈。研究结论:由外而内社会规训的群体“符号性身体”、由内而外超越自我的个体“游戏性身体”是背冰民俗身体叙事的身体图式;记忆与规训、竞技与娱乐是背冰民俗身体叙事的社会功能。研究认为:民俗体育由事件—人的主体转向、时间—空间的结构转向、验证—诠释的“体认”范式转向是民俗体育实现由“生物观”到“本体观”身体叙事的主体转向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历史学、文化学、武术学、哲学的视角对中国武术身上所负载的“功夫精神”给予深入的解读,认为“贵和忌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践智慧、回归生活”的“功夫”精神,其实也是整个中国文化与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秀精神,它将贯穿于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整个历程中,也将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领域与具体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日本成人健身"运动指南"将运动、身体活动、生活活动、体适能、健身活动量等概念定义并用数字作相应的度量,设定每周健身活动量的基准值为"23代谢当量·时/周",指导国民选择、实践与评价适合自己的健身操作方法,并给代谢综合症患者及其高危人群提出实施建议,值得中国健身困惑者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 当学生有了明确的锻炼目标和具体的锻炼计划之后,就可按照各自预定的目标和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锻炼了。身体锻炼实践包含三个基本因素:一是锻炼主体,即有自觉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学生本人;二是锻炼客体,指主体改造的对象,即所要发展、改善的身体素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等;三是锻炼手段,指联接主体与客体的一切中介的总和。由于学生在身体锻炼实践中具有主客体统一的特点,因而要求体育教师既要对锻炼主体进行预先的指导,又要在身体锻炼实践过程中指导主体对客体的改造。现就有关身体锻炼实践的指导内容,按照锻炼前、锻炼中、锻炼后三个阶段分述如后: 一、锻炼前准备阶段的指导 (一)有关身体锻炼的知识与方法的指导身体锻炼实践是学生改造自身身体的过程,所以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背景下,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向全面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推进的同时,智慧体育建设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全民健身智慧服务平台,实现城市体育资源的互联互通,形成结构合理、网络健全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打造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指导性为一体的公共数字体育服务平台,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课题和面临的挑战。基于此,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出:上海全民健身智慧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平台建设的框架、任务和功能;平台建设与管理相衔接、使用与运营相融合、政府指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科学运营管理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伦敦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奥林匹克主义中国化的新浪潮已然来临.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回顾了奥林匹克发展、演变和中国化的历程,探讨了奥林匹克主义在新奥运周期中国体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为新奥运周期中国体育发展提供了思路:用奥林匹克精神指导和促进中国体育理论发展,用奥林匹克思想引领运动训练实践和体育产业的发展,用奥林匹克价值准则构建社会主义体育强国,用奥林匹克文化激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杨琴  苏其国 《体育科技》2023,(6):123-124+127
以科学管理理论为指导,分析大学生自我健身管理的概念、内涵、要素及意义。借助智慧校园的发展建设,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利用智慧化计算机终端设备,构建高等院校自我锻炼管理的顶层设计和基础框架,旨在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寻找新的干预途径,为制定大学生自我锻炼决策提供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