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对教材上Fe3+与Fe2+相互转化的实验进行了拓展和探究,并对Fe3+与Ⅰ-的反应及其限度进行了课堂探究.  相似文献   

2.
1 用氨水 取两溶液各少量分别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氨水,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的其原溶液中含有Fe3+;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则原溶液中含有Fe2+.  相似文献   

3.
4.
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3章第3节"氧化剂还原剂"中有一个"活动·探究"内容,现摘录部分如下: 实验室提供下列试剂:铁粉、稀硫酸、FeCl3溶液、FeCl2溶液、氯水、稀硝酸、KSCN(硫氰酸钾)溶液.分别以金属铁、氯化亚铁和氯化铁为例,探讨其氧化性、还原性. 学生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够很快设计出实验方案,并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 FeCl3→滴加KSCN溶液变血红色→加入足量还原铁粉(1) 溶液褪色→加入稀硝酸,溶液变血红色 (2) (3) 在随后的学生分组实验中,学生很顺利地观察到了(1)和(2)两种实验现象,但始终观察不到(3)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够,还是实验中的步骤有问题呢?  相似文献   

5.
1设计思路和教学流 程对于苏教版《化学1》专题3第二单元Fe2+和Fe3+的相互转化的教学中,按教材要求,教师都认识到该单元应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张德先  陈阳 《生物学教学》2007,32(12):35-36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 的催化效率”是探究酶具有高效性的重要实验。按教材所述方法,虽然操作简单,费时不多,因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熟练程度不高,导致实验成功率不高。笔者将实验装置做如下改进,经实验验证,效果比较明显,学生实验成功率明显提高。1改进后实验用品试管架或带铁夹的铁架台,水槽或大烧杯,带刻度试管或10mL量筒,20×200mm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胶塞,2支尖咀粗细相同长15cm滴管,2个大小、蓬松程度相同的棉花球,体积分数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氯化铁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鸡肝研磨液。2改进后实…  相似文献   

7.
8.
介绍了液膜扩散法鉴定溶液中存在的Fe3+和Fe2+.鉴于不同浓度的Fe3+、Fe2+与不同的鉴定试剂反应呈现不同的现象,通过不同反应体系的"比邻式"或"同心圆"的自然扩散实验,得出一定实验条件下Fe3+、Fe2+与不同鉴定试剂反应的最佳浓度比,可以鲜明、准确地对Fe3+、Fe2+进行鉴定,由此为中学化学实验中其他常见阳离子的鉴定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用不同浓度(100~400mg/L)的Fe2+和Fe2++Zn2+溶液处理蒜鳞茎发现随着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Fe2+使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而核异常细胞比率提高,就蒜而言,Fe2+的毒害作用大于Zn2+;Fe2++Zn2+共同作用时,细胞分裂比率高于单Fe2+而低于单Zn2+,核异常细胞比率比单Fe2+单Zn2+都下降,说明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抑制,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实际语料的排查分析,指出表示约量的复合方位词"左右"与数量词搭配时,不仅存在"数词 量词 左右"的格式,还有"数词 左右 量词"格式,并分析了"数词 量词 左右"和"数词 左右 量词"两种格式在结构、语义、表达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想+V+N"和"想+N+V"是两个语序不同而语义相近的同义结构,进入这两个结构的动词和名词的语法性质及语义特征都对结构是否成立有着制约作用,同时,这两个结构在逻辑重音、预设内容、信息焦点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2.
"想 V N"和"想 N V"是两个语序不同而语义相近的同义结构,进入这两个结构的动词和名词的语法性质及语义特征都对结构是否成立有着制约作用,同时,这两个结构在逻辑重音、预设内容、信息焦点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3.
句式“N A 的 VP”可一分为三:NA A的 VP;B.NB A 的 VP;C.NA/B A 的 VP。用层次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分析三者语法语义的不同及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古汉语介宾结构"往+NP"①既可以位于动词前作状语,也可以位于动词后作补语.一般来说,语法形式和语义结构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往+NP"作补语和作状语时在语义上的差异有三点:叙述者立足点不同,凸显的语义焦点不同,NP的语义角色不同.  相似文献   

15.
动宾结构“V+O”扩展成“V+N+的+O”有两种情况:一种是“V+O”的自然扩展式;另一种是“V+O”的强制性扩展式。本文分别对这两种扩展式进行了多角度分析。首先说明了“V+N+的+O”的句法特点及句法功能;接着分析出自然扩展式“V+N+的+O”充当中的“V”与“N+的+O”的语义关系,充当的语义角色为:准客事、受事、成事、位事和使事等;然后进一步分析了“N”与“V+O”的语义结构关系为:V+N属+的+O、V+N施+的+O、V+N受+的+O、V+N对+的+O、V+N自+的+O和V+N使+的+O,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此结构可能产生的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在NL”的语义指向、语义功能分别对“在NL”置于主语前和置于主语后这两类句式进行详细的分类研究,并跨出单句的形式和范围,尝试将包含“在NL”的句式放在语篇中进行考察,全面揭示制约“在NL”在这两种不同位置的句法、语义、语用、语篇等因素以及这两种句式的对应变换关系。  相似文献   

17.
"曾经+的+NP"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经”是现代汉语常用的时间副词,一般用作状语.近年来经常出现在“曾经+的+NP”搭配方式中.本文对这种搭配方式形成的原因、条件及NP的语义类型进行分析,并对几种说法进行商榷.我们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兴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8.
19.
"好+V"与"好好+V"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V”与“好好+V”是现代汉语常用的形式相近的两种格式。王为民先生将“好V”分为五种类型,详细入微,.但他提到能够重叠“好”形成“好好+V”的只有礼貌用法一类。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语言中也出现了许多新形式、新用法,本文主要谈谈“好好+V”的三种用法,其中包括王为民先生所提到的不能重叠的那类。  相似文献   

20.
"想+V+N"和"想+N+V"是两个语序不同而语义相近的同义结构,进入这两个结构的动词和名词的语法性质及语义特征都对结构是否成立有着制约作用,同时,这两个结构在逻辑重音、预设内容、信息焦点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