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第七届亚冬会在哈萨克斯坦落下帷幕,最终收获11金10银14铜的中国代表团不敌日、韩和东道主,在亚冬会历史上首次被挤出前三行列。本文对第七届哈萨克斯坦亚亚冬会中国代表团的成绩同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亚洲冰雪强国的成绩进行比较,分析中国冰雪运动各项目的现状。同时就中国冰雪运动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使中国冬季体育运动项目达到世界冰雪项目永续强国水平。  相似文献   

2.
张连涛 《冰雪运动》2011,33(1):46-49
亚洲冬季运动会比赛项目的设置及影响参赛各国的比赛成绩,也决定着对冬奥会新增比赛项目的贡献程度,探索亚冬会比赛项目设置的发展趋势,对中国与亚洲各国积极参冬奥会比赛项目设置具有重要意义。第7届亚冬会共有69个比赛项目,比第6届亚冬增加了22项,总体看比赛项目设置朝有利于主办国取得优异成绩的方向发展,特色项目的设置有利于成为冬奥会新的比赛项目,但大量增加滑雪比赛项目对亚洲国家发展冬奥会优势项目群体具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银装素裹的北国,即将燃起亚冬会的圣火;流光溢彩的冰城,即将演奏锋刃流转的交响。 1993年12月2日,波斯湾畔的科威特,亚奥理事会主席法赫德亲王郑重宣布:中国哈尔滨为第3届亚冬会的主办城市。 冰,火。 1996年2月4日至11日在中国黑龙江省会、北方名城哈尔滨举办的第3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设置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自由式滑雪、冬季两项共8大项43个小项和表演项目跳台滑雪一大项两小项。与前两届相比,速滑、短道、高山滑雪、越野滑雪未作变更,其余5项不同程度扩大了小项目的设置,与奥运会趋向一致。同时,中亚5国首次参加角逐,本届亚冬会将成为亚洲冰雪运动史上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亚洲冰雪  相似文献   

4.
世界大冬会有小冬奥会之称,是世界优秀青年选手的竞争,参赛选手多是未来奥林匹克之星.从第21届大冬会越野滑雪男子项目比赛成绩的分析对比中,进一步认清当前我国越野滑雪男子项目在世界、亚洲所处位置并找出存在问题;分析了未来几年世界、亚洲越野滑雪男子项目发展趋势及新的变化和特点;探索了我国越野滑雪男子项目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备战2006年第20届都灵冬奥会和2007年长春第6届亚冬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世界大冬会有小冬奥会之称,是世界优秀青年选手的竞争,参赛选手多是未来奥材匹克之星。从第21届大冬会越野滑雪男子项目比赛成绩的分析对比中,进一步认清当前我国越野滑雪男子项目在世界、亚洲所处位置并找出存在问题;分析了未来几年世界、亚洲越野滑雪男子项目发展趋势及新的变化和特点;探索了我国越野滑雪男子项目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备战2006年第20届都灵冬奥会和2007年长春第6届亚冬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沈艳 《冰雪运动》2009,31(6):5-9
通过对参加第6届亚冬会速滑各项比赛前3名选手成绩与参赛的吉林省、黑龙江省运动员成绩对比,以及组成第5、6届亚冬会速滑项目中国代表团的教练员、运动员人员结构分析,借鉴国内2003~2009年期间2届全运会、2届冬运会比赛成绩,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吉林省与黑龙江省速滑水平的差距。研究认为,吉林省的男子短距离、男子大全能、女子大全能项目有国家级运动员,但成绩不稳定,女子短距离项目人才匮乏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7.
速度滑冰比赛是亚冬会的金牌大户,虽然我国女子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具有世界级水准,但男子速度滑冰项目成绩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认清我国男子速度滑冰项目在亚洲的地位,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我国冬季体育运动项目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第7届亚洲冬季运动会速度滑冰男子比赛成绩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本届亚冬会速度滑冰新的比赛项目设置对中国男子速滑运动员的成绩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亚洲男子速度滑冰项目的格局呈现出韩国队依旧是亚洲的霸主,日本次之,而哈萨克斯坦已经超越中国,跻身第3位,中国仅能屈居第4位。提出改变固有的训练、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坚持"引进来"的方式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的训练思想与经验,加强后备队伍的建设与人才培养,采取以俱乐部会员制与竞赛制相结合、俱乐部奖励机制与竞技成绩相促进、俱乐部自身利益与各级体育局紧密联系等多样形式促使速度滑冰竞技运动走向全民化、职业化,加强速度滑冰项目教练员知识结构的系统转化等提高我国男子速度滑冰项目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杜春华 《冰雪运动》2009,31(6):58-61
提高冰雪体育项目水平,使我国的冬、夏季体育并行发展是我国真正走上体育竞技强国的关键,黑龙江省是冰雪资源大省,哈尔滨体育学院是我国冰雪运动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建设冰雪人才培养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冬季奥运会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发展我国冰雪体育产业的科学研究为重点,针对我国冰雪运动项目科学研究能力不足和我国冰雪体育人才不足等现状,提出突出学院冰雪特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院基础建设等途径,以及发展我国冰雪体育产业的科学研究和冬季奥运会项目的科学研究等研究方向,为我国的冬季体育项目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1993年12月2日,第十二次亚奥理事会在中国哈尔滨举行。至此,历时一年多的亚冬会申办活动有了结果。三千五百万黑龙江人既迎来了一次机会,也面临着一次挑战。 申办成功后,黑龙江省特别是哈尔滨市立即开始了多方仕的紧张筹备,力争办成有史以来亚洲最大规模的一次冰雪运动盛会。 设项目多于前两届 第三届亚冬会预计有15-17个国家或地区的近千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比赛,规模将超过前两届。比赛定于  相似文献   

10.
对第21~24届冬奥会上各竞技强国取得的成绩及各国的优势竞技项目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我国冬季项目竞技实力的提高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挪威、德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作为冬奥会第一集团,其优势项目的竞技实力具有整体优势,成绩相对稳定,有较大发展空间;中国等8个国家为冬奥会的第二集团,其优势项目群总体呈现出覆盖面窄的特征,部分国家优势项目只有雪上或冰上项目,表明第二集团部分国家冬季运动发展存在“偏科”的现象;近两届冬奥会上,我国短道速滑“阴盛阳衰”的现象在悄然改变,自由式滑雪优势小项也在增多,打破了小项发展不平衡局面,但我国雪上项目涉及项目仍较少,冰雪运动发展道阻且长。  相似文献   

11.
索契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代表团勇夺3枚金牌、4枚银牌和2枚铜牌,位居金牌榜第13位,在亚洲各国家和地区代表队中居领先地位。在3枚金牌中,有2枚来自短道速滑,在再创成绩新高的同时也引起了国人的极大关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演绎推理法,以2014年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为研究对象,论述了短道速滑项目的基本特征、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旨在为短道速滑项目的全面普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优势项目的发挥是各国冬奥会代表团夺取奖牌的主要途径,是实现竞技体育强国的战略基础.回顾近三届冬奥会各竞技体育强国所取得的成绩,对冬奥会竞技体育强国优势项目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德国、美国、加拿大、挪威成为冬奥会第一集团,在优势项目上具有整体优势,成绩稳定,绝对优势项目突出,可持续发展空间较大.俄罗斯等9个国家为冬奥会的第二集团,呈现出夺金点明显少于第一集团、部分国家优势项目群比较单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Any international bid involves a zero-sum competition among two or more national candidates vying for the right to host a particular international event. Chinese cities in total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Asian Games and Asian Winter Games bids four times since 1980. Beijing's bid for the 1990 Asian Games; Harbin's bid for the 1996 Asian Winter Games; Changchun's bid for the 2007 Asian Winter Games and Guangzhou's bid for the 2010 Asian Games: not one encountered failure. The argument here is that all the bids were used to build up China's hegemonic status in the Asian sports community with wider resonances for the geopolitical hegemonic influence of China. Evidence is drawn from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media reports.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多哈亚运会上以165枚金牌、316枚奖牌,金牌数再创历史最好成绩,举世瞩目。盘点中国军团,需要我们知已知彼,冷静分析得与失,二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对中国运动员来说,才是真正的大考,我们未雨绸缪,同时大考之后,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该如何走,我们称之为后奥运发展,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体育的职业化、社会化,从而实现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第20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比赛成绩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透过第20届意大利都灵冬奥会中国代表团诸多项目的比赛成绩,分析和评述了各项目在赛前和比赛过程中所采用的战略、策略、技战术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其失误和不足之处,为中国代表团今后参赛和训练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增强我国平面媒体对冬奥会的新闻报道力度,拓宽报道领域,提高报道质量,推动冬季项目的高水平发展,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内容分析法,归纳、总结我国平面媒体冬奥会新闻报道现状。在对报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为我国平面媒体冬奥会新闻报道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举办亚冬会,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亚冬会经济,既是长春经济发展的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关注的是亚冬会会对长春市的体育经济发展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冬奥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申办冬奥会传播体育文化,是体育服务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向人民积极宣传申办冬奥会对于我国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意义,提倡公众以实际行动来支持申办冬奥会,具有重要的文化建设意义。以文化为先导的申奥宣传策略,内聚人心,外塑形象,往往能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论述了从提升我国体育及冬季体育软实力、推动冰雪运动大众化、促进志愿者深入发挥作用等角度进行申奥宣传,并整合宣传方式,采用多元化、体验式、阶段性等宣传手段,增强宣传效应。用高品味的文化宣传,探索文化的冬奥会宣传策略,提升国民体育文化素质,塑造我国体育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9.
第24届大冬会中国代表团获得优异比赛成绩的措施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李美霞 《冰雪运动》2007,29(3):8-9,22
体育比赛成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因此,国际综合性大型赛会举办国的政府、国民一般都将本国代表团所取得的比赛成绩是否优异,作为衡量与评价赛会举办得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针对这一现象,提出采取建立科学的教学与训练体系,加强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力度,完善制度化建设等措施,确保中国代表团在第24届大冬会上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