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22,(1):93-100
重新审思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是对教育价值密码的探索,也是对教育价值的解码。近代以来,教育目的表现为自然取向、社会取向、文化取向等三种形态,分别旨在培养自然人、社会人与文化人。杜威批判性地论述了这三种教育目的形态,对其优劣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引申和论证“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无目的论”是杜威关于个体的发展观、生长观与对民主社会追求的集中反映,其中关于教育目的的思考更是与如何促进人的发展、生长以及如何建构社会民主紧密相联。这要求当前学校教育要坚守教育的根本立场,关注儿童自由生长;回应教育的现实需求,遵循教育的生活向度;依循教育的民主旨趣,追寻民主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通过剖析杜威心目中的“民主主义”特征,以及“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中教育的内在关系,揭示了其教育目的观的“社会本位”性质;接下来分析了杜威是如何引入“连续性”原则来击破构成传统教育目的观的哲学认识论基础的“二元论”的。综合上述两方面,从而可更深入地透视杜威民主思想与其教育目的观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杜威教育思想的社会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以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身份在上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历史舞台,扮演了重要的教育思潮的变革和推动角色,也成就了杜威在现代教育阵营中的核心人物地位。在以往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以杜威的教育哲学观、教育过程观以及杜威基本思想解读为主,认为杜威是儿童中心主义的代表,其教育思想属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本文试图再次从杜威教育思想的价值取向入手,呈现杜威教育观念中基于民主社会构建的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即基于社会有机体解释模式的教育起源论、作为社会进步的系统保障的教育功能观、积极社会建构的教育目的取向、社会本位取向的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4.
倪娟  李广洲 《教育学报》2006,2(6):14-21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理论上看应有许多契合之处,但在实践中由于两者社会传统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存在着重大隔离。由中西传统的不同实用价值取向,揭示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基层实践者各自在新课改中的实际表现,分析社会转型期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双重异化的原因,阐明当前新课改实践中如何定位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两者关系。提供融合中西传统实用价值观的一些建议,为“实用主义”思想在新课程改革中真正“实用”起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儿童中心论”是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的原因,建国后我国对杜威的教育理论一直持否定的态度,不少人斥责他过于强调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放纵了学生的自由,降低了教师威信、否定社会的作用。实际上,杜威强调儿童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强调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发展,同时杜威反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所以应从教育、社会、儿童的基本关系来理解杜威的“儿童中心论”。  相似文献   

6.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杜威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概述首先,杜威概括、总结和分析了历史上曾出现的主要教育目的论。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他分析研究了西方历史上八种有代表性的教育理论,并从中概括出三种教育目的论:(1)自然发展论。以卢梭等儿童本位论教育家为代表,其口号是“遵循自然”,要求教育应顺应儿童天性的发展。杜威对这一教育目的论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以自然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能使人们重视儿童身体及儿童个性的发展。但杜威也批评了自然发展论的不足,他称之为“唯一的缺点”,是摒弃乃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使教育与社会环境相隔离。(2)…  相似文献   

7.
杜威将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这一观点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哲学及社会思想渊源,它批判了儿童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等教育目的观。杜威并不是否认教育目的的存在,而是反对强制性的外在目的。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有很多积极的现代价值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8.
个体发展论思想始终贯穿在杜威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历程中.杜威教育思想中的儿童个体发展论是建立在其过程性与辩证性的“经验人”人性假设之上,与此相应,杜威认为儿童个体是作为整体而存在,且儿童个体发展是经验改造中个性之自由生长过程.这种个人发展论影响了杜威对儿童个体、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看法,他认为在一定社会中,通过教育通达儿童个性生长之旨趣在于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9.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从四个方面阐述杜威的教育目的观:他提倡的教育“无目的”其实是“有目的”:严格区分教育的内部目的和外部目的,教育的目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是外部强加的;着力于教育的现时性;注重教育的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其教育目的观对我国的现行教育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即指导"是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杜威在透析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提出的方法论。"指导"是对"疏导"的方向性帮助和对"控制"的调节,"教育即指导"是儿童在解放教育生活的过程中来实现自我。有意义的教育指导需要教育者理智地思考儿童所处的环境和习惯,在教育沟通中进行,帮助他们树立民主生活的信念。"教育即指导"是杜威用来缝合教育与生活之间断裂、辨析教育目的与判断教育价值、透析教育与民主的关系和深化教育主体认识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1.
杜威认为对儿童的教育过程,就是促进他们不断地生长过程。教育者不能在儿童生长之外为儿童预设教育目的,生长必须在生活中展开。民主的生活环境是儿童生长的最好条件,因此,通过教育来创造一个民主的社会是对儿童进行控制的最佳方式,学校应是一个雏形化的社会。在民主社会里,儿童生长和社会发展是和谐共生的,我们必须摈弃那种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的二元论思维。  相似文献   

12.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杜威并不是倡导教育无目的,他的教育其实是有目的的,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他以生长为教育目的,认为教育要促进儿童的发展要促进社会的民主和谐。  相似文献   

13.
黎雯 《科学教育》2009,(4):92-93
杜威“儿童中心论”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儿童成为了整个教育的中心,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亲自体验获得知识与技能。“儿童中心”与个性化教育的取向是一致的,活动式课程与情境式教学是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对个性化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一、杜威的“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是从儿童的经验出发组织教材,并让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把教材变成直接的个人经验。(一)提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挑战,社会要求学校培养有创造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人。而传统教学不能适应美国社会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派”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社会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与之相对  相似文献   

15.
何嘉 《中学教育》2010,(10):20-23,19
杜威的教育价值取向是社会中心的,更确切地说,是民主社会中心的。他的教育目的是为了民主社会,并努力以教育为工具,以实验学校为试验场实现其民主社会的教育理想。我们可以从杜威的民主社会教育价值取向中得到重要的启示,即教育要重视儿童的眼前生活,要通过加强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来消除教育中的浪费现象。  相似文献   

16.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杜威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概述 首先,杜威概括、总结和分析了历史上曾出现的主要教育目的论。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他分析研究了西方历史上八种有代表性的教育理论,并从中概括出三种教育目的论:(1)自然发展论。以卢梭等儿童本位论教育家为代表,其口号是“遵循自然”,要求教育应顺应儿童天性的发展。杜威对这一教育目的论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以自然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能使人们重视儿童身体及儿童个性的发展。但杜威也批评了自然发展论的不足,他称之为“唯一的缺点”,  相似文献   

17.
杜威的教育哲学是美帝国主义的教育哲学中最反动的一个学派。杜威是帝国主义社会最狡猾的拥护者,是华尔街财阀大王的高级宣传员。他常用一个好听的名词“民主主义”来掩饰他的思想的反动本质和唯心观点,并且以此对苏联进行恶毒的诬蔑。我们现在来揭穿它的真面目。一所谓“民主主义”的本质自从资产阶级攫取政权后,资产阶级的民主早已成为维护少数资本家的利益,对多数劳动人民进行肃削与压迫的工具。美帝国主义更善于利用宪法与民主等口号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之行”对杜威及其教育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有关“杜威与中国”的研究中,研究成果几乎全部集中在杜威对于中国的影响上,教育领域的研究更是如此。事实上,杜威与中国教育的关系并非是“有来无往”,不只是杜威对中国教育产生影响,而中国教育对于杜威不存在反动。从1919年春到1921秋,两年多“中国之行”,促使杜威的教育思想发生了一些重要的转变。考察“中国之行”对杜威及其教育思想的影响,目的在于更加客观、准确地揭示这段“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19.
杜威的"教育无目论"实质是批判传统教育由行政当局依据社会传统制定抽象目的的做法。在杜威看来,教育目的应内嵌于教育的过程之中,考虑儿童的经验,能有效地适应和改造环境,促进儿童不断"生长"。民主主义不是外在于教育过程的一个抽象目的。民主主义的生活方式由于经验的平等共享,从而使教育的外部目的与内部目的实现了统一。  相似文献   

20.
建设民主社会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以德治国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治国方略。如何使两者结合杜威的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借鉴思路。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主题是教育是实现民主主义社会的重要手段。民主主义信念是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民主主义社会是杜威理想的社会,而学校道德教育是杜威实现其民主主义理想的首要工具。本文阐释了杜威的民主社会理想,以期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所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