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新课标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在剖析传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存在主要问题的同时,以教育部制定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就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以求在新课标实氍下构建科学性、全面性、发展性、可操作性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在剖析传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存在主要问题的同时,以教育部制定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就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以求在新课标实施下构建科学性、全面性、发展性、可操作性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法、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在剖析传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存在主要问题的同时,根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发展趋势和体育教学的特点,就《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评价方法、评价量表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以求建构科学性、全面性、发展性、主体性、可操作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对构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构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主要依据 一般认为,构建课程教材,应当以社会需要、学科知识体系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笔者认为还应当考虑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社会的历史与文化传统等。结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构建,还必须考虑改革后的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体育实践活动为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基础课程。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以实践活动为主。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 …  相似文献   

5.
<正>一、依据《纲要》设计单元《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本文简称《纲要》),是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研制的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根本,合理定位不同运动项目的特征与功能,体现教学的价值;以内容标准与表现标准为主要呈现形式,明确教学内容要素与评价指标;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为根本旨意,加强教学研究,促进体育教学质  相似文献   

6.
<正>《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教案》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标准》)的指导思想,由西安体院教授黄金凤、副教授孙海兰、高洪、李艳茹主编撰写的一套体育课程教学教案丛书。本套丛书遵照《标准》"健康第一"的核心思想,强调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可选择性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一、当前中学《体育与健康》体操教学内容与目标的价值取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对原有体育教学大纲的改革和深化。《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以及各个项目的教学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都作了明确规定与要求,课程目标涉及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为背景,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论证法等研究方法,探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运动教育、体育理论教育、《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和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等问题,构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结构体系,包括基本结构和附属结构。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系统阐述了体育与健康的目标体系、内容标准、实施方案,课程教学的组织与方法、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建设以及问题讨论展望等。体育教师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学观念,确立对《标准》的正确认识,积极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 并于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始在全国各个实验区进行课程实验;2002年7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这些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方案,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迈向了一个新阶段,将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学校体育原有的课程管理方式、运行机制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学校体育工作者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贯彻与执行好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开展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是时代赋予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的使命。 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理念、课程价值、课程目标及  相似文献   

11.
根据“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总体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和探究卓越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针对核心素养培养优化与重组课程体系提出建议,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应从卓越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根据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包括卓越体育教师培养需要的根本价值、体现体育教育专业继承与发展价值、人才培养的特色价值,以卓越体育教师培养标准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形成为主线,由基础性课程到模块课程,自上而下,分解统一;同时对原课程体系整合重组时,要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知识点布局的全面性,处理好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注重实践课程的设计,将核心素养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课程设置的比较,提出健全体育教师教育的法律内涵;减缩技术课程比例,开发内容多元和谐的现代框架(含民族与传统、现代与时尚、闲暇与健康、生存技巧和灾害防范等开拓项目);重建技术课程学分标准和履修方式(主张选修为主,尝试以课程多而学分少为原则设定学分标准);建立体育俱乐部制度和大中小学一贯制的技术课程体系;完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回归体育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3.
研学旅行作为新鲜事物,目前仍处于一个初期阶段,其内容有待拓展,其发展方式也有待创新。为了研究研学旅行及其所开展课程的基本情况,探讨户外体育课程在研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研究在韶关市研学旅行中开设体育课程的可行性问题,为了进一步丰富我国研学旅行的内容结构,为韶关市的研学旅行课程构建提供理论依据。结论:在韶关市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中开设户外体育课程是可行的,且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研学旅行中开设户外体育课程,锲合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符合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目前研学旅行中户外课程构建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课程的开设仍面临着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研等方法,对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进行了实验研究,以体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为目标,将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分配以及教学模式等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实验,重新制定了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标准。旨在以体操普修课程教学为切入点,以素质教育作为施教依据,积极探寻在新形势下对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对国内部分成人专科、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目的:(1)探讨现行成人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弊端;(2)探讨成人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新体系;(3)探讨实施优化成人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影响因素。通过对相关对象的调查与分析,进而对成人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针对体育教育专业颁发的10套指导性文件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名称和培养目标演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从课程总学时数、课程类型、主要课程科目方面探讨近70年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演变历程,同时从多维视角揭示并提炼课程设置的变化特征,旨在为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历史经验,为体育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建议未来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应该深化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构建多样化目标体系;针对课程分类同一层级要使用同一划分根据;课程主要科目要体现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性特点;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体育学院等6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点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点的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的分配情况比较悬殊,课时上下相差150,学分相差10。外语占公共必修课时的1/2,但效果不理想。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有待提高,课程设置应加强计算机课程在公共必修课中的比例。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内容比较单一,课程倾向理论性,缺乏面向体育实践、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等缺点,与社会需求脱节。认为在课程设置上必须合理、科学,才有利于知识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重心不仅聚焦在体育学科所直面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层面,而且直击如何将思政教育元素适时融入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实施的全过程。文章以寓德于体理念为指导,剖析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抉择。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学校三全育人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了资源挖掘不足、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教师教学能力有限、评价体系失衡等问题。提出:深挖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发挥价值引领功能;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体育课程德育共同体;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及素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激发教师课程思政育人动力等决策。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学课程建设起点的教育学审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深化高等体育院校的教育改革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及较高素质的普通中小学体育师资 ,建设面向 2 1世纪的学校体育学学科课程体系成为当今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学校体育学的学科建设 ,必须基于我国学校体育学学科建设的现状 ,依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遵循教育心理学发展规律 ,从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实践出发 ,不断完善学科课程自身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学生全部进入新课程的学习。将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同时作为重中之重提上了议事日程。新课标对体育课基本理念的进一步强调,也给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针对新形势下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改变现有教学理念,改进现有教学方法,调整自身素质结构,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