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实验数据为依据,对单杠团身后空翻一周半越杠再握动作主要技术环节进行分析,针对运动员空翻前杠下的振浪、撒手瞬间、抓杠瞬间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法、影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影响单杠直体720^o旋下动作完成情况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振浪、撒手瞬间、空翻转体、落地等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和定量描述,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此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崇玮单杠直体720°旋下技术运动学特征诊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法、影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影响单杠直体720°旋下动作完成情况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振浪、撒手瞬间、空翻转体、落地等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和定量描述,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此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录像解析数据为依据,对2005年十运会上崇玮、肖钦、梁富亮单杠直体720°旋下动作完成情况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振浪、撒手瞬间、空翻转体、落地等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和定量研究,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此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择“飞行”动作中较具代表性的“向前大回环直体前空翻抓杠”,以5名中外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动作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从振浪、撒手腾空、空中翻转和再握四个环节,对关键性技术指标的优劣进行诊断、评价,提出高质完成该动作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对特卡切夫腾越接京格尔空翻动作,五个时相——大摆下浪,沉肩,兜腿制动,撒手抓杠,下浪兜腿空翻再动作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腾越与空翻的连接技术特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单杠向后大摆振浪越杠再握动作稳定性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近几年来大型体操比赛中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完成大摆振浪越杠动作的技术情况,及我国优秀选手此类动作的失败原因,指出此类动作的基础在于振浪技术正确与否及稳定性,经计算分析得出腾跃类动作的振浪应当在躯干摆向9:30~10 点部位时快速振臂,振臂方向指向11~11∶30 部位,身体总重心抛射角在80°~85°。在越杠空翻类动作的振臂应在躯干指向10∶30~10∶00 点部位时快速振臂,振臂方向指向10 点部位较为合适,空翻转动角速度在1444~1295 rad/s之间,而直体腾越时身体翻转的角速度在 481~432 rad/s,振浪后重心腾起速度在382~411m /s,振臂速度在235~252 m /s 之间为宜;最后提出增加振浪技术稳定性的训练意见  相似文献   

8.
向前大回环振浪技术是发展高低杠动作的先导基本技术,也是衡量运动员高低杠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用固定高速摄影(100格/s)、影片数字化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等方法,对世界冠军樊迪等5名运动员的向前大回环振浪技术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1)樊迪的技术与众不同,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和体操技术特点,代表了高低杠难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可供广泛借鉴和运用。2)在振浪技术中,过杠和沉肩两个环节是关键;不同的重心位置和身体姿势以及过杠、沉肩时间的早晚都会对其它环节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3)身体摆越低杠时,头部和肩、髋关节角度的变化,可反映出过杠技术的优劣,并直接影响整个振浪技术。  相似文献   

9.
提出用振浪率(杠下垂面速度与下摆过程中最快速度比值的百分比)作为考察大回环类动作的振浪是否充分及技术好坏的标准;认为做团身旋空翻的要领是,快速、紧身、晚旋、扣内式转体;由于器械的改革,720°旋的发展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以悬垂、弹跳、耐力练习为主要内容建立运动处方,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年龄在17岁左右的大学新生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实验。结果表明,针对性的运动处方锻炼对男性身高的增长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影响,女性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三因素中,悬垂练习对人体身高的增长贡献最大,其次为弹跳练习和耐力练习;实验各因素的最优组合出现在第二组,即:原地纵跳或跳绳、悬垂振浪、1600m变速跑,采用这种组合练习对身高增长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4年苏州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肖钦、滕海滨完成的单杠特卡切夫腾越动作技术的比较分析,找出了两名运动员在振浪、越杠、再握技术环节的优势与不足,为二人以及其他高水平体操运动员对此技术的掌握与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力平在多次国际大赛中获双杠冠军,是新的世界“双杠王”;其首创的支撑前摆屈体后空翻两周成挂臂动作,至今仍是双框两周挂臂类动作中的最高难度,是两周挂臂类动作出现新的突破的“高基础”。通过对该动作的运动学分析,提出其技术的关键在于“振浪式”支撑摆动;难点在于肩的控制,并提供相应的运动学参数,对于该动作的发展和在此基础上的其它新技术的开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高速摄影机、拉力传感器及遥测肌电仪三机同步的测试方法,探讨吊环悬垂后摆振浪时拉力曲线变化的规律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完成吊环悬垂后摆类动作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拉力曲线,即单波峰型和双波峰型;最大垂直分力值出现在铅垂线后(从时间上计算);拉力值的大小与身体所处的位置肌群用力的大小及完成动作的类型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技巧创新动作的设计和训练经验的回顾得出以下结论:技巧男子四个项目甩浪类创新动作的发展潜力是大的,它可以向多周、多转以及复合轴翻转再接方向发展;可以向跟斗上架的甩浪连接方向发展;还可开辟一些违反常规的独特的甩浪创新连接,从而使我国技巧在此类动作的创新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通过我国过去10年间技巧运动男四甩浪类动作发展概况的回顾和对技术动作进行系统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其发展趋势,即甩浪类动作从技术和难度上已跳出最初阶段的单一性范围,由最早的单一甩滚动作向着“多飞”、“多周”、“多转”的方向飞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抗浪鱼是抚仙湖的特有鱼种,是沿湖百姓的重要经济来源,是抚仙湖旅游的一块磁铁.由于酷渔滥捕、外来物种入侵及生态环境恶化,抗浪鱼已濒临灭绝.为了发展抚仙湖经济和抚仙湖旅游,保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恢复抗浪鱼的生产已势在必行.目前,抗浪鱼的人工驯养和繁殖已获成功,这为抗浪鱼生产的恢复提供了技术保证.经初步测算,在经费保证的前提下,在3~5年内可使抗浪鱼生产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正在讨论制定的第二代完整稳性衡准草案中的骑浪/横甩这一稳性失效模式,研究第二层薄弱性衡准评估方法.基于波浪理论计算波浪纵荡力,运用Melnikov方法预报骑浪临界值,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求解推力和阻力平衡方程,开发骑浪/横甩第二层薄弱性衡准的计算程序.结果表明,C11集装箱船计算结果与IMO给出的参考值相差3%.该方法可为建立新一代完整稳性的衡准技术框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弦振动实验,是力学实验的基本内容之一.原装置,如图1所示. 该装置是采用音叉激振.当调节螺钉与弹簧片接触后,电源接通,电磁铁吸引音叉,弹簧片和螺钉脱开,电源切断,电磁铁线圈断电,音叉又恢复原来位置.这样,音叉 在电磁力的周期重复作用下处于共振状态,从而达到对弦线激振的目的.实践证明,这一装置有如下缺点:  相似文献   

19.
用实验方法模拟圆截面杆件的风致振动,并适当采取一些较易实现的控制涡激共振的气动干扰措施,对几种布置方式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最后针对实验结果提出实用的抑振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梁平柚果汁为原料,选用SD300,HPD600和AB-8三种大孔树脂对梁平柚果汁进行静态吸附脱苦工艺研究。检测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三种树脂对果汁中苦味物质的吸附能力,以树脂的吸附率,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后,确定脱苦效果最好的树脂是AB-8型树脂,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对AB-8树脂的脱苦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得到AB-8树脂脱苦的最佳工艺条件:振摇时间30min,振摇温度30℃,树脂用量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