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对比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周期性与非周期性项目运动员运动知觉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非周期性项目运动员的深度知觉、空间记忆知觉、方位知觉能力要强于周期性项目运动员,而周期性项目运动员在速度知觉能力方面要强于非周期性项目运动员。(2)周期性项目与非周期性项目男运动员的深度知觉、空间记忆知觉、方位知觉、速度知觉能力要明显强于周期性项目与非周期性项目女运动员。(3)非周期性项目男运动员与周期性项目男运动员知觉能力实验结果同结论(1)。(4)非周期性项目女运动员与周期性项目女运动员在深度知觉、方位知觉能力方面前者强于后者,后者的速度知觉强于前者,而空间记忆知觉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国家散手运动员平衡能力的研究——以冬训阶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国家散手队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武术比赛冬训期间进行平衡能力的实验研究,对散手运动员的视觉、本体感觉、前庭系统在维持身体平衡中的作用进行讨论,分析散手运动员平衡能力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平衡能力的核心肌力训练来提高身体素质防治运动损伤,为散手运动在平衡领域的研究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对时空知觉和运动知觉加以界定,其次结合篮球运动阐明了运动员有良好的时空知觉和运动知觉的重要意义,提出加强对篮球运动员进行“三知觉”训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武术运动员上肢本体感觉能力状况与其训练程度之间的关系,以便更科学、准确地评定运动员的训练程度和水平,对武术运动员和非武术运动员的上肢三大关节本体感觉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动作技能要求程度越高的项目,小肌肉群协调配合性越好,本体感觉能力越强,其训练程度和水平越高;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肘、腕关节的本体感觉能力优于武术散打运动员,但两者的肩关节本体感觉能力无明显差异;不同项目运动员的上肢本体感觉能力左、右两侧不存在显著差异;各专项运动员上肢关节本体感觉能力的发展,不受关节活动幅度(柔韧性)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重剑运动员距离感表象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运动训练实践的角度出发,对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20名重剑运动员进行8周的距离感表象训练的实验研究。发现距离感表象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表象能力、持剑手的距离知觉能力和准确判断距离中运用简单反攻的能力;对脚部的距离知觉能力、准确判断距离中运用简单进攻和防守还击的能力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探讨将女性KOA患者3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的平衡垫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规律的体育锻炼,通过实验前后两组受试者本体感觉的变化来分析平衡垫训练对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结果:试验后,实验组在主动30°,主动60°,被动30°,被动60°的角度重建误差下降,和实验前以及对照组的测试结果比较,都具有显著或者非常显著差异。结论:长期的平衡垫训练能够有效的提高KOA患者患膝的本体感觉水平。  相似文献   

7.
摘要:短跑是一项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主要由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为主导。尤其是力量素质训练对短跑运动员整个训练至关重要。其中核心区力量对发展短跑髋关节力量及提高身体平衡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专家问卷法、实验法等方法对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20名男子短跑专项学生进行12周不同力量训练的对比实验,期望寻找到短跑运动员核心区力量训练的具体安排。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60 m加速跑成绩略高于实验前,半蹲负重重量显著高于实验前,且与对照组实验后相比有显著差异。说明核心区力量训练法对短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都有提升,训练安排得当。  相似文献   

8.
心理定势与体育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心理定势与体育运动的关系问题,从心理定势对运动员的运动知觉的影响及其培养、在运动技术训练中的运动员的时空知觉定势及其培养等方面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心理实验测量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肇庆学院55名不同水平、专业、训练年限和性别的定向运动员其认知水平及6项感知觉指标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了解定向运动员感知觉的特征,为定向运动的科学选材、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依据,以便有的放矢地训练、提高弱项感知觉能力.  相似文献   

10.
幼儿基本体操锻炼对学龄前儿童感知觉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韦克思勒学前及学初智力测验量表,通过跟踪调查和横向对比研究,对幼儿园120名4~6岁的幼儿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幼儿基本体操锻炼能提高幼儿的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感知觉能力,对学龄前儿童智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5年兰州国际马拉松特邀运动员的配速特征进行研究,旨在为马拉松项目的普及和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的训练及比赛配速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特邀运动员的阶段速度曲线整体趋势为男子运动员前半程快于后半程,女子运动员全程速度变化幅度较大;特邀运动员的阶段配速呈现“非匀速跑”的特征,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认为马拉松运动员阶段配速呈现“匀速跑”特征略有不同;男、女运动员在30km之前基本保持集团跑的形式,在35km处各集团开始分化,35km和40km成为高水平马拉松运动员排定最终名次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速度感知能力形成的心理生理机理分析,将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感知能力归纳为四个方面:时间感、空间感、用力感和运动节奏感。最后得出:稳定的步长与步频和加速方式是提高踏板的准确性基本前提。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助跑准确性与跳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本研究所选用的速度训练手段对提高跳远运动员的速度感知能力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运用武术套路练习的方式,检验武术套路练习对儿童空间、时间、速度知觉及反应时的刺激作用.结果显示,儿童时间知觉、速度知觉、反应时均存在显著性性别差异,p <0.05.时间知觉和反应时,女性儿童显著优于男性儿童,p <0.05;速度知觉,男性儿童显著优于女性儿童,p<0.05.空间知觉无性别差异,p>0.05.通过武术套路练习后,实验组实验前后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实验组儿童空间、时间、速度知觉和反应时得到了显著的提高,p <0.05、p<0.01.结论:武术套路练习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儿童空间、时间、速度知觉及反应时的发育及不断形成,对提高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世界优秀运动员100米速度特征研究综述及其相关报道的结论与分析得出结论:1)加速跑距离长 是高水平运动员最大速度大的外在表现特征;2)运动员加速能力强的特征是加速度大而不是加速距离长;3)步态 特征之步长步频的变化是运动员高速跑中的自然协调,步长和步频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才有意义;4)建议100 米训练重点放在技术与最大速度训练上,尽可能的发展动作速度。  相似文献   

15.
运动员的运动特质焦虑的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焦虑-C量表测试了2 220名男女中国运动员的运动特质焦虑.结果显示出以下显著差异:1)男运动员在竞技水平发挥、失败、对方实力,以及受伤测度上的分数,低于女运动员;2)个人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准备、竞技水平发挥、失败、以及受伤测度上的分数高于集体项目的运动员,而在对方实力测度上的分数低于集体项目的运动员;3)较高运动水平的运动员在失败和对方实力测度上的分数,低于较低运动水平的运动员.这些结果提示,在我国的运动心理学实践中应该考虑到运动员的运动特质焦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男子铁饼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铁饼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进行实验研究.旨在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依此来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研究结果发现:1)赛前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能消除运动员各种紧张的心理状态.2)运动员加强赛前心理训练,对稳定运动员的思想情绪,提高运动成绩,有直接的关系和影响,是竞赛成绩好坏的关键.3)长期在运动员的训练或比赛中实施心理训练,可以培养运动员坚定、勇敢的品质,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机体适应能力.建议把在运动训练中突出心理训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7-2018年短道速滑世界杯、世锦赛及平昌冬奥会中韩男子1500 m比赛进行分析,比较两国男子运动员的战术定位特征与滑行节奏差异。结果表明:(1)两国男队在1500 m项目上的成绩存在一定差距,韩国男队更佳;(2)比赛开始阶段的各圈滑行位置排名与最后名次关系不大,随着比赛圈次增加,两者间相关性增强;(3)韩国男子运动员在第1-10圈的位置排名并不靠前,但最后4圈处于领滑位置的概率高于中国男子运动员;(4)中韩两国男子运动员平均单圈用时差异主要表现在最后4圈且韩国男子运动员用时更短;(5)韩国男子运动员在决赛与非决赛阶段比赛总用时均比中国男子运动员短。结论:韩国男队在1500 m项目上更具优势,中国男子运动员在最后4圈对领滑位置的占领率较低且加速滑行与超越冲刺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8.
以单组纵向对比实验和长期的训练观察为基本方法,采用高速摄影和常规测试分别收集了研究对象实验前后的运动学指标、末端环节力量评价指标与专项成绩。统计结果显示:实验年份各项指标提高值均优于实验前三年各项指标平均提高值。分析表明:对女子铁饼运动员实施末端环节力量强化训练有充分的人体结构依据和运动生物力学依据,末端环节力量有助于提高最大力量和角速度的利用率,是投掷运动员专项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设计了最大力量与快速力量训练交叉式匹配强化模式,该训练模式既充分利用了最大力量训练产生的后效作用,又有利于最大力量与末端环节力量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