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提出应重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论述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与作用。通过教学实验,使学生愿意接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并受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民族传统体育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及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具有较好的教育意义。然而,作为世界体育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却受到冷落和忽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从高校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视角进行研究,探讨课程资源开发对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意义,旨在丰富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推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德尔菲与同行评议法等,借鉴指标评判体系构建的相关理论,结合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现状,整合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核心竞争力的评判因素,建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核心竞争力指标评判体系。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提供较为科学的评判工具,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相关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推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不仅可以使乡土体育科学化、规范化和普及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和自信,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娱乐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探讨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传承的困境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安市六所高校为主要指标,对这六所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而了解西安市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情况。通过探讨这六所高校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新的研究对策,并从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项目、内容以及师资培养和教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加以阐述,旨在拓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新思路,为以后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蓬勃开展与普及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深入地分析了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征,就云南高校体育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进行探讨,对云南高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剖析,深刻探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云南高校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着极强的思想性、教育性和竞技、娱乐、观赏等价值以及鲜明的民族特点,为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改革与弘扬、传播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就西部边疆地区高校体育如何改革,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播优秀民族文化,丰富高校体育活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试论民族地区高校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着极强的思想性、教育性和竞技、娱乐、观赏等价值以及鲜明的民族特点,为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改革与弘扬、传播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就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进行探讨,以期能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研究论述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探析了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通过优化课程结构,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快民族体育文化的社会化及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应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对广东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制约广东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广东高校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较少,各校和相关教师缺乏开展教学的源动力,师资和场地成为制约广东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结论和问题,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实行学分制的普通高校实施体育课分级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普通高校体育课分级教学是对传统的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将体育运动技能水平相当的学生划分在同一班级,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实践证明?o改革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增强了学生的体育意识,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使这一分级教学真正达到对教与学相长的目的,对新世纪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引入学校体育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从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为出发点,通过对我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调研,选择出适宜在学校体育中开展的嬉戏娱乐、竞赛表演、节庆习俗3大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并对将其引入学校体育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面临"扩招"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文献、分析、归纳和综述的方法,探讨了21世纪我国大学将大幅扩大招生人数,对体育教学中的教师、场地和器材等产生了巨大压力,其次,大学体育教学本身也面临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问题.由此提出了大学体育教学要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紧盯世界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从教学的目标上、内容上、形式上和方法上做出相应的改革.具体的对策是:更新教学方式与指导思想,培训体育师资,返聘退休教师,教学时间延伸,增加体育文化课比重,以及学校领导要从"健康第一"的高度解决大学体育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体育课实施分级教学模式构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校体育课分级教学是对传统的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将体育运动技能水平相当的学生划分在同一班级,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实践证明改革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增强了学生的体育意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使这一分级教学真正达到对教与学相长的目的,对新世纪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发展趋势研究——兼谈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21世纪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给高校体育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高校要转变体育教育观念,树立终身体育观,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本文在批判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教学实行俱乐部制的可行性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初步预见高校体育实行俱乐部制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福建省大学生、高校体育教师、体育管理部门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影响普通高校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发展的若干因素,提出了发展对策。研究表明:学生民俗体育意识薄弱及兴趣缺乏、体育教师学习进修民俗体育技艺的渠道缺乏、民俗体育师资及场地器材缺乏等是主要影响因素;依托地域优势开展特色民俗体育项目、给民俗体育融入人文精髓、有条件地将民俗体育纳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范围、加强体育院系民俗体育人才培养是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发展的良策。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座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东高校教职工从事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显示:教职工参加体育活动的状况具有随年龄增长而活动密度增加的趋势,参加体育项目受体育设施和体育传统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影响不同年龄段教职工体育活动的现状,并提出了高等院校促进教职工更好的从事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学扩招的形势与公共体育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大学扩大招生规模后的形势及对公共体育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扩大招生规模决策是英明的,但由于学生猛增,给公共体育教学带来了体育场设施严重不足、教师数量和质量等的问题,因此,重视扩建与维修体育场馆,增加都是数量和提高质量,认真组织,周密设计体育教学运行方案等,成为高校体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间体育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大量研究表明: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在中小学的开展还不是很普及,作者调查研究影响潮州中小学开展民间体育的各种因素,并得出初步结论: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师资缺乏;器材设施配备不齐;场地紧缺;信息资源薄弱.据此提出发展对策:应先提高民众对潮汕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的认知水平;要加强对地方特色传统项目的挖掘、收集、整理工作;应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传承机制,多渠道开发和利用场地器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应充分重视民间体育项目进课堂的重要性,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20.
大学体育网络教育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专家咨询法、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等方法,对我国高校的体育网络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发展较慢,不能满足当代教育发展和学生的需要,并指出发展网络教育的意义.最后分别从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网络课程的组织形式、设计与开发的技术路线和开发与运行环境及技术方法等方面对大学体育网络课程的设计进行了论述,大学体育网络教育是传统教育方法补充和发展,对我国体育教育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