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竞技体操技术创新过程中动力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揭示了动力因素的构成,建立了竞技体操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为激励创新和促进创新成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们以竞技体操场地器械设备创新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在对影响竞技体操场地器械设备创新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基础上,揭示了影响竞技体操场地器械设备创新的主要因素,总结归纳出了场地器械设备创新原则,对竞技体操场地器械设备创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要: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竞技体操项目,在今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从保持我国竞技体操长盛不衰的立场出发,探究我国竞技体操优势地位的延续,寻求我国竞技体操摆脱发展困境的策略,对我国竞技体操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竞技体操过往的辉煌与现在的尴尬进行了历史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制约我国竞技体操再续辉煌的因素进行了社会学剖析,探究了我国竞技体操保持领先地位与再续辉煌的策略和路径。最后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从人才队伍的培养方面,实现以学校体操教育为基石,以媒体正面参与传播为手段,夯实人才基础,扩大受众参与面,让竞技体操运动搭乘上互联网的时代快车,选择能给竞技体操运动实现自我修复、自我扩张的产业化道路,才是我们最明智、最科学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以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我国竞技体操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竞技体操市场经营渠道单一,效益不理想,经营中存在困难。影响我国竞技体操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我国竞技体操市场的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我国竞技体操市场开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我国竞技体操市场,并为我国竞技体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竞技体操50年发展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比较法等方法,对我国竞技体操50年的发展分阶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旨在理清我国竞技体操发展的线索,并通过近年来的国际大赛,分析了我国04年奥运会竞技体操的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6.
我国竞技体操人力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竞技体操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竞技体操人力资源的开发对于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提出开发我国竞技体操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调查当前我国竞技体操存在的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及威胁因素,通过对SWOT组中各因素的定量评价,得出我国竞技体操在现阶段应采取抗争型战略(ST)中的进取型发展战略,要积极的发挥现阶段优势,同时主动避免来自外部的威胁,采取积极开拓的战略措施.建议我国竞技体操要继续坚持并完善举国体制,积极避免后备人才缺乏带来的威胁,努力转变大众对体操运动的认识,发挥教练员团队优势、充分利用规则、勇于创新,继承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以确保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规则变化分析竞技体操技术发展的美学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分析对比法,对竞技体操规则变化进行了深入详尽地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规则的每——次修改和完善,反映了新时期、新阶段体操运动发展的总趋势,使得竞技体操技术呈现出阶段性的美学形态。更加向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献法,分古代、近代、现代3个历史阶段对竞技体操单杠运动项目的发展(起源、发展和提高)进行了阐述,着重阐述了竞技体操单杠运动项目的形成过程及运动技术的发展,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从我国竞技体操的现状,分析了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我国各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等。研究认为,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有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难美技能类体育项目技术创新理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采用了理论与个案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综合研究。通过研究初步建立了难美技能类体育项目技术创新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以下方面:1)技术创新的内容;2)技术创新特点;3)技术创新原则;4)技术创新规律;5)技术创新方法;6)技术创新动力;7)技术创新的主客观条件;8)技术创新过程是有意识、有计划的,也不排除偶然性。通过研究较为系统地确定了难美技能类体育项目共同的美学特征和不同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简论运动技术持续创新过程及其多维支持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定义运动技术持续创新概念、指明运动技术持续创新过程特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构成运动技术持续创新过程多维支持系统的5大因素,即训练实践支持、政策及决策导向支持、理论支持、战略支持、创新人员与组织支持等.对与时俱进的运动技术创新模式作了初步描述.  相似文献   

13.
结合沿边经济落后区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分析说明民营企业要保持良好竞争优势,必须以观念创新为前提、以管理体制创新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战略创新为着眼点、以营销创新为手段、以文化创新为源泉,构建新的管理模式,适应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科学发展观不仅实现了发展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创新,而且还实现了关于发展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创新。研究涪陵的经济发展,就要以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思维,审视我们的创新观念强不强,体制、机制创新与生产力发展要求适应不适应,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不大,环境创新投资者满意不满意。并据此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涪陵经济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体制机制、发展动力和发展环境的创新,推动涪陵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创新与西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部老工业基地曾经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近年来发展速度明显放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并日见突出.这些问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体制僵化,创新动力不足.因此,西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必须立足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积极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浙江民营体育企业的现状,找出其在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困境,如缺乏人才、资金不足、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对品牌、信誉的培育、关注不够;政府在经济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度较低,开发创新能力薄弱,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其相应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从韩国跆协深化新规则的举措看跆拳道技战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是跆拳道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世界跆拳道实力最强的国家。韩国跆协一贯注重通过改革创新推动本国跆拳道的发展,目前他们就规则进行了包括改变场地形状、缩短消极判罚时间、重新整合仲裁体系、增加难度技术分值、更改加时赛规定等5项创新,使跆拳道技战术体系及其运用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形势下,中国应学习韩国跆协的创新经验,尽快适应新规则、发展新技术、丰富新的战术风格打法,进一步增强我国跆拳道运动员的竞争力,为今后在比赛中占据优势提供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8.
篮球运动的新技术是篮球运动发展的生命力,以篮球运动实践活动为依据,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阐述新技术在篮球运动中的价值和作用,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掀起我国篮球界技术创新的高潮,尽快提高我国篮球运动的技术水平,从而推动我国篮球运动大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是在国内传统工业衰落、产业空洞化、对外贸易严重逆差以及经济衰退背景下提出的,目的不是要步回传统的工业化时代,而是开展对制造业材料、工艺、技术、动力能源、管理、服务形式、生产模式的一场创新活动,是对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预示着一场由美国主导的新的产业革命的开始。重振制造业是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核心;尽管面临经费投入多、结构性成本高、就业难度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就业人口老龄化以及工程师不足等困难,通过立法重振制造业、建立制造创新中心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改革教育与培训体制、加强知识产权与贸易保护等措施,"再工业化"已经对美国制造业的振兴、就业状况等带来一定的影响。美国利用国内页岩气革命带来的能源低廉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将使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对美国制造业的成本竞争优势被削弱,技术差距拉大。为此,中国必须重视这场由美国主导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动向,借鉴其研发、投资经验与模式,推动技术研发与创新,提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高新化。  相似文献   

20.
韩国是跆拳道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世界跆拳道实力最强的国家。韩国跆协一贯注重通过改革创新推动本国跆拳道的发展,目前他们进行了包括改变场地形状、缩短消极判罚时间、重新整合仲裁体系、增加难度技术分值、更改加时赛规定等5项创新,使跆拳道技战术体系及其运用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形势下,中国应尽快从研究规则、练习特长技术,培养和全面提升运动员综合实力等三方面入手,重点增强我国跆拳道项目的竞争力,为今后在比赛中争取胜利提供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